蒙毅今日難得的安靜,二世看過去,發現他一副穩操勝券的模樣,

“司寇可同意內史之見?這人口的疾患,都在關西諸郡?”

“臣也以為無差。”

秦二世其實很不相信,難道老秦國國中一點問題都沒有,這些人是不是都在粉飾太平。二十年前有人告訴自己說,關中秦人的人口數量乃天下六國數量之總和,扶蘇相信,但是二十年之後,扶蘇卻並不相信。

戰爭就是讓人民不聊生的東西,即便是戰勝國又怎麼樣,舉國之力滅掉六國,實在是殺敵一千,自損八百。

秦二世又問:

“那既然你們都認為關中之患乃在山西六郡,誰人有解決的辦法?”

【因為重新劃定關中,從此以後關東六郡改為關西六郡,以常山為界。齊國之地屬於山東諸郡群。】

蒙毅靈機一動:

“皇帝陛下,其實臣以為,趙地老弱病殘諸多,是帝國之患,卻也是帝國之喜。”

“司寇何意?”

“為帝國之患,是因為趙地長此以往,民怨積壓,不利於臣服陛下;這為帝國之喜,卻也是因為趙國老弱居多,並不足以擔憂,只要陛下稍稍用軍隊鎮壓,便可消除禍患。”

眾人聽了,都紛紛點頭稱是。

“如今臣有兩個對策,不知陛下打算選擇哪一個?這第一,是這件事當做帝國之喜,那便是要及早解決,但是兵強民困,不正利於鎮壓,所以如果把這件事當做帝國之喜,臣以為可不必計較。這第二,那便是把這件事當做帝國之患,可如果當做帝國之患,那解決辦法就只有輸送咋們老關中的錢糧去撫養這些老人,看似是扶危濟困,可是卻是在對山西諸郡傾斜資源。以帝國如今的實力,那就是舉國之力贍養這些老人,於帝國,只有名聲。”

如果當官的都是這麼想問題,那天下可就危險了,所以這就是蒙氏兄弟雖然忠心耿耿,實力超群,但是二世絕不會讓他們為丞相把控朝政大權的原因。

這兩兄弟,說到底還是時代的產物,習慣了用壓榨百姓作為鎮壓底層的方法,如果要把帝國的軌道拉正,靠他們自然是不行的。

二世不禁皺眉。

“大爭之世早已經結束,如今是大治之世,趙地的子民如今也是秦國的子民。長平之戰四十萬遺骨在渭河裡飄了四十年,朕下令安葬了這些屍骨,樹立了墳冢。可是諸位難道以為,一個真正強大的帝國,難道只會掩埋白骨?民生大事就在眼前,但是卻置若罔聞,又豈是天子所為?”

朝中一片寂靜。

“在朕看來,如果現在就把這件事當做秦國自己的頑疾加以解決,那麼趙地可安百年,子孫後世亦是有福。不如此,方是愧對先帝和凌煙閣諸位集畢生之力方才一統的天下。華夏素來愛好和平,正是因為天下人都有著同為華夏後人的共識,所以天下一統才能是人心所向。朕既然畫趙之地為關中,自然會對老關中人和老趙人一視同仁,那諸位還以為邯鄲諸郡民不聊生是喜事嗎?”

眾臣聽了,自然都不敢出聲。

二世說了這樣的話,不免讓蒙毅對二世心生誤會。

當初不是皇帝主動說起關中本位制,保證的就是秦國百姓的利益嗎。如果不是因為二世當是還是太子的時候就在朝堂上力排眾議,堅持認為只有保住老秦人的基本利益才能保住秦國天下的決策。

如今秦二世這是要變了這個方向?

蒙毅登時神色大變,他生來就不會掩飾自己的情緒,也是不需要掩飾他的情緒。蒙氏的子弟,生來就是人中之傑,善於聽教,忠心耿耿,問心無愧,向來是有什麼說什麼。

但是今日這個時候,蒙毅他自己卻嘴唇哆嗦了一下,什麼都沒說,就像是他當初眼睜睜看著先帝追求長生不老,但是自己卻不敢言說。

人口這個趙國致命的弱點之所以被他蒙毅無限放大,是因為蒙毅認為,這件事無關緊要,反而有利於帝國大業。

但是現在,二世給他的回答卻是他要把趙人也當做他的子民。

儒家和法家的矛盾衝突所在,蒙毅看的比誰都清楚,所謂儒法之爭,實際上是理想和現實之間的矛盾。

法家是選擇用實際利益打動天下,而儒家只是用好話吊著百姓。不是說儒家沒有用,只是儒家實在是理想派,而法家則是實際派。

二世選擇用理想照耀帝國,但是這光輝之下,又能剩下什麼呢。

蒙毅自己的內心起了劇烈的衝突。

“關於此事,還有人有建議嗎?”

章邯上前:

“皇帝陛下,臣雖為都尉,但是對這件事,卻有所建議。”

“大朝會之上,無論是什麼身份,都可暢所欲言,不需要拘於身份。”

章邯低下頭,上上上次的朝會陛下可不是這麼認為的。

“臣以為,老為老,無所養,帝國可以施以援手;至於婦孺,讓她們事農桑,等織成布匹,陛下再以錢糧收購;那些無有依靠的兒郎則可以招入軍中,自幼開始訓練騎射,加以教化。如此關中不必花費大筆的錢糧支援關中,而山西六郡的情況也會變好,不至於再出現遍民餓殍的情況。”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蒙毅回過神來,自然覺得這個法子不錯。

二世則道:

“善。關西的問題可以這麼解決。只是朕擔心的是,關西壯丁不足這意味著田園將要荒蕪,放著黃河一帶肥沃的土地不去耕種,只靠著關內的力量支援,長此以往於帝國無益。”

蒙毅聽了,作揖道:

“如果陛下只是擔心田園將要荒蕪,臣以為可以遷徙壯丁來到關西,填補那些缺失的勞力。諸位以為,要遷徙哪裡的人呢。”

滿朝文武齊齊道:

“江東。”

眾臣不約而同齊齊開口,二世自己也沒什麼好說的。

“那如果要調,多少人比較合適呢。”

張蒼算了算,趙地現在只是一半的勞動力,不至於維持不下去。

“陛下為的是府庫充實,若只算壯丁,填補十萬人即可。”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