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月十五,秦國例行大朝會。

這一天,秦國諸府寺之中全部閉門,整個東市也分外安靜。

辰時未到,但是太陽的光芒已經齊刷刷地照射在秦國的宮殿廟宇上,屋頂的琉璃瓦片閃爍著光。

這座奢侈宏大的宮殿可謂集全國工匠之能,如今佇立在這裡,象徵著帝國的強大。

站在章臺殿的最高處,意味著站在時代的最高峰。

扶蘇立在殿前,從高樓上俯瞰咸陽城,十二金人在腳下俯首稱臣,西風被送過來,二世冠前垂旒被吹向東面,黑色冕服的裙裾也跟著吹動。

站在帝國的最高處,俯瞰著芸芸眾生,目下所見之景皆是蒼茫。

等到時辰差不多了,二世透過甬道直接穿過蘄年宮,一路穿行,直達大政殿。

【嬴政在世的時候為了長生,為了防止被臣子小人看到皇帝在哪裡,在宮中大修甬道,也就是在宮殿與宮殿高樓之間修建長道,外人只能看到宮室甬道相連,但是找不到皇帝的蹤跡。】

到了大政殿,滿朝文武皆候在殿中,今日朝中來的人數比平時多了許多。

從皇帝腳邊一直鋪設席座,直到鋪到了宮殿門口,各式服色的官吏也都到齊了。

眾臣見到皇帝,山呼“拜見陛下”,齊齊抬袖作揖,從上面看去,倒像是彩雲浮動。

等到袖子放下,一雙雙眼睛露出來,朝中登時一片肅穆。

“正月初一,司寇曾提過人口為當今秦國之一大患,十五日過去了,不知諸位可有什麼良策?”

這是秦二世給眾臣的機會,十四天的時間,什麼對策想不出來呢。

司馬母懌率先作揖道:

“陛下,臣回府後思索良久,自己也親自去請教了張侍郎。臣以為,當下秦國的問題是,新劃分的關中疆域才是及及可危的地區。趙魏韓一帶,尤其是趙地,那才是真正的老人無有所養,幼兒寡婦更是數不勝數,但是卻無人照料,時間越久,積怨越深。”

隔著垂旒,在場眾臣看不到皇帝的表情,但是垂旒遮住的那雙眼睛,眾臣依稀可以辨識。

二世看向今日身居大夫之列的趙完,

“朕觀今日邯鄲郡守也來了,不知內史所言是否有差?”

“無差無差,內史所言正是臣今日要來稟告之事。自從陛下打擊了趙氏家族,如今邯鄲郡中反而湧現了大批量的流民,臣正是擔心此事,所以親自前來向陛下奏報。”

一眾大夫聽了,不由得面面相覷,這流民的事情,天下各郡哪個沒有出現過這種情況,本來是一封奏章就可以解決的事情,犯不著親自來跑一趟。

二世也不由得欲言又止。

“司馬母懌,照爾所言,重在關西青壯不足,此事應該如何解決呢。”

“陛下,我秦國向來會撥款建立公社,以官府給養無兒無女的老人,這些老人數量龐大,如果帝國要承擔起養老這件事,那麼將要耗費鉅萬。”

“張蒼——”

張蒼才剛上任,滿朝文武都盯著戶部的人口問題,他這才剛剛摸清楚天下人口戶籍田地的情況,滿朝目光都在這戶部之上,張蒼自然不敢怠慢。

“陛下——”

“朕想知道,趙地十三郡中,如今到底有多少人老無所養,幼無所教?”

張蒼思慮片刻,

“不知陛下想聽多的數字,還是想聽少的數字?”

這話在朝堂上說,多少有些不經大腦。

蒙恬問道:

“無有所養就是無有所養,還分什麼數字多與少嗎?”

“諸位有所不知。古曰五十始衰,年過五十,本來膝下就該有成年的兒子奉養,可是趙國因為常年戰爭,那些膝下無子的老人,縱使年過五十,也尚在自力更生。若是按照年老但是卻可以自食其力為標準,那麼無有所養的老人便是十萬之眾。”

數字是冷冰冰的,但是這十萬的數字卻意味著,將來要有十萬老人因為沒有人奉養而被活活餓死。

二世聽了這個數字,不免心裡一沉。

“趙國人口總數多少?”

“臣翻閱簡冊,始皇帝陛下拿下趙國尹始,趙國諸郡人口加起來將近二百萬之眾。十四年過去,簡冊上報的人數卻少了五十萬。”

“十四年的時間,人口沒有增多,反而變少了,可見趙地的人口比重不均衡確實問題很嚴重。”

周青臣對曰:

“這都是因為昔日趙王無德無才,舉國之力發動戰爭,以至於趙國失敗之後,元氣大傷。”

二世並沒有理會周青臣的這些說辭,人家趙王好歹舉國之力和秦國一戰,哪像齊國,打都沒怎麼打,竟然直接投降了。

這趙國這因為常年戰爭的導致的人口比例嚴重不均衡的狀況實在是太嚴重了,三百萬的人口大國,打到最後剩下兩百萬,兩百萬裡都是老弱婦孺,隨著時間的流逝,趙地恰好到了最脆弱的時節。

不難想象,邯鄲城裡走來走去的都是些老弱婦孺,喪父喪父喪子,嗚嗚咽咽,哀怨不止。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那數字多的那種情況又是什麼呢?”

“陛下,若是按照五十始衰,那如今的趙國,不分男女,六十萬老者。”

這個數字從張蒼口中出來,邯鄲郡守自己也吞了下喉哽,這個數字很恐怖,但是又很真實,放眼那些鄉野之地,到處都是婦孺病殘。

趙國就像是一隻傷痕累累的獵豹,如今只能躺在地上苟延殘喘,如果秦國這頭狼稍有動作,趙國就徹底沒了。

殿中一時間又是安靜,又是壓抑,氛圍沉悶,人人都緘口不言,面上無光。

二世心想著,在太平之世,要等趙地的人口比例結構正常了,估計是一百年之後了。移民,是必須要採取的政策。只是要把關中的壯丁移出去,一次兩次也就罷了,其他郡縣也調出去,反而是適得其反。

那些輕徭薄賦的政策才下達了一年,關中百姓其樂融融的日子也沒有過多久,再下達讓他們遷移的政策,政策沒有基礎,降低公信力。

秦二世自己就先否定了這個辦法。

只是古人未必就比兩千年後來的他笨,所以扶蘇還是把目光看向這些朝臣,希望他們能給出一些能解決問題的方桉。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