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當太陽將偏西時,王肅回來了。這讓易言那顆越來越不安的心終於定了下來。兩人又吃了些東西便上路了,易言並沒有多問什麼,顯然王肅的心情很不好。

再次上路,依然是在走山路。

一天之後,在吃東西的時候,易言找了機會問王肅那父女是什麼人。王肅說是亂黨。

亂黨在易言的心中其實並不算是什麼壞人,並不像那些佔山為王的土匪一樣搶奪過路行商的財物,比那些街上混子都要好得多。他不太明白為什麼王肅非要殺他們,而且還是專程的去追殺。

亂黨與反賊不同,亂黨並不崇尚暴力,他們一群想要讓國家富強的人。這是易言心中對於他們的印象。

王肅大概是看出了易言的心思,說道:“以後你也要修行的,如果見到這種傳播夷人外國思想的人,一定要殺了,絕不能放過。”

“為什麼?”

“改朝換代不可怕,就怕改天換地。因為他們做的就是改天換地的事。”

易言不太明白什麼叫改天換地。

王肅說道:“你不會明白,他們這些如果成功了,我們這些修行人面臨的只有死亡,會斷了我們的修行之路,會讓以後的人再也無法修行。”

“為什麼?”易言再次問道。

“以後你修行的話,當你能夠從天地虛空之中學到法術時,你就會清晰的感覺到來到海外的那股力量正洶湧而來。而我們的法術,根本就出不了這片大地,自從六年前敗於英吉利國後,我們的法術即使是在離大地不遠的海面上也難以施展了。他們帶來的不光是改朝換代的思想,而是會將讓我們這片多姿多彩的天地洗成空白的海水。”

這是易言第一次聽到王肅一口氣說這麼多的話,他能從王肅的話中聽出那種憂慮。這或許是所有修行人的憂慮。

易言現在難以體會,他不知道自己有一天會不會也這樣,見到這些傳播西洋各思學術思想的人便要決絕的殺了。

王肅已經抱著刀靠坐在樹下閉上了眼睛,易言藉著火光拿出那本《妙門萬化尋靈真經》,順手翻著最後一頁,上面寫著:“世界大同,我們是誓死守護著這片已經浸染了千萬年修行之血的大地,追尋著先輩們通往仙靈世界的妙門,還是試著去接納那自西方洶湧而來的烈焰,或者我們會浴火重生,也許我們會在火焰之中化為灰燼。這都將由你們去做決定,你們每一個修行人,你們的決定,決定著我們後人的命運,決定著祖先的傳承。”

易言雖然不能親身體會到這天地與修行人之間的微妙聯絡,卻感受到這文字之中沉沉憂慮。再看最後一句話:“我修行,我孤獨,我的靈魂將融入這片大地,我不後悔。”

易言心中沉甸甸的,他不知道這本書的的作者是誰,只知道最前面出現過作者自稱的李某。

火焰在跳動,就像易言的心一樣。

燃燒著,是那麼的不安。他也覺得,這修行人就像是這一堆木頭,正在燃燒著,卻終將化為灰燼,也許灰燼之後會出現一片新的大地,但現在的這些終究是灰燼了的。

他睡下,夢中烈火熊熊。

……

……

這片山名為羅宵。

江西省與湖南省邊界處有羅宵連綿千餘里,羅宵之中又有名山數十座。

六歲時上鎮上秀才家的私塾之中學習,十二歲時秀才死後,他去了縣中的淳風書院。在書院之中所學也頗雜,山川地理亦有涉獵。

耳中聽說鳥鳴蟲叫,易言卻沒有半點清靜與愉悅。現在的他汗流滿面,全身疲憊,一步步的朝山頂而去。

他的體內擁有靈力,卻並沒有讓他變的身輕如燕。他自己絲毫也感應不到那靈力的存在。

一陣山風突然呼嘯而來,風中雜夾陽興撲向易言的頭,將他那從辮子裡散出的頭髮衝起。

易言終於上了山頂,太陽的餘暉落在臉上,將他臉上的汙漬和汗液照的清清楚楚。那光芒照入他眼眸深處,他眯起了眼。一陣風將他的辮子吹起,也將他身上燥熱吹去。

他們已經進入了江西與湖南連界的羅宵山中。

適應了那夕陽光芒之後的易言看到王肅站在不遠處,迎著風看著夕陽。

這一剎那,易言為這眼前景象著迷。萬里江山,盡在眼底。落日的餘暉,照在重重的青山之上,層林盡染,萬山紅遍。

這景象,是易言從來沒有見過的,他從來沒有想象過,登高望遠會是這樣的壯觀。

看著從近到遠的青山,層層疊疊。

近處看像是能潛龍臥虎,遠處卻像畫中影像,一抹一線間,潛霧渺渺。

夕陽照在他那臉上,一塊塊綠色的斑。那是槐魅被殺灑在他臉上的綠色的液體竟是已經侵入肌膚。

那液體是槐魅一生的精華所在,就如人之血液。只是它的那綠血更加的寶貴,若是被會煉丹的道士得到了,當會煉出一爐好丹來。這些天來,易言沒有照過鏡子,根本就不知道臉上有幾塊大大的綠斑。

“我們今天晚上在那裡‘羅宵觀’中宿一晚,明天再走。”

王肅那平靜的聲音將易言拉回現實之中,他大多時候都是這般的嚴肅而平靜,像是天塌下都無法他動容。

易言真正感受到他內心情感流露的是在山神廟中那些,和那天晚上在火邊說修行人與亂黨的事。

是修行讓他變得冷漠而孤獨了嗎?易言有時候會這麼想。

王肅只是向易言說了一聲後,便朝前方走去。

前方相連的那座山上竟隱約可見一棟宏偉的屋宇,易言心想那一定就是王肅所說的羅宵觀。

王肅話少,易言同樣話不多。兩人一前一後沉默的走著。

突然,王肅停下了腳步,警惕的看著前方。

一頭身上有著赫黃斑點色的老虎自轉角處走了出來。

王肅並不後退,只是緊緊的盯著那黃色的老虎,易言在他身後並不能看到他的臉,卻在這一剎那間發覺得他的背就像是一座山峰一般,能擋住洪水狂風。卻又有著一種強烈的壓迫感,易言連退數步,而那老虎則是低趴著身子,像是要躍起撲向王肅。

這時有一道哨聲響起,老虎低聲咆哮著,卻又緩緩的退去。

王肅並不再前進,一會兒後,有一個年輕的道人在上面喊道:“不知哪位道友來我羅宵觀,孽畜無知,還請道友不要見怪。”

“真是深山修行的道者,可御猛獸護山。”易言心中想著。

隨著那聲音的響起,易言看到那高處隱約有人下來,不一會兒已經到了面前不遠處,是一個年輕的道士,頭髮盤起,以一根黑色的帶子扎著,身上穿著寬大的黑色道袍。他來到王肅的面前,行了個道禮,眼中精光閃爍,隨之說道:“道友好精純兵煞之氣。”

王肅卻是抱刀,行了個江湖的禮節,說道:“不過一刀客,胡亂修得一身煞氣而已。”

年輕的道士笑了笑,說道:“如果小道猜得沒錯的話,道友應是尋求突破之法的。”

王肅聲音依然是平靜的說道:“道長好眼力。”

年輕的道士開朗的笑著,眼睛卻看向了易言,眼中竟有幾分驚異的味道,轉而即逝。而易言卻覺得自己像是已經被他柔和的目光看穿了。可是年輕的道士卻並沒有說什麼,只是一轉身又引他們上羅宵觀中去。

上了山之後,易言看到一座座道觀依山而建,並不十分的高大,卻有著一種與山脈相合相通的感覺,與那些參天大樹融為一體,就像那觀是從山中長出來的一樣。

年輕道士並不引他們走正門,而是行側門而入,王肅也不以為意。入了觀中之後,易言越發的覺得這道觀有著一種自然的和諧,處處看上去簡單,但是仔細一看就會發現建造的極為複雜,不是俗世之中的人所能建的。

王肅同樣的抬頭看著,年輕的道士看著他們的神情,便介紹道:“這座偏殿是祖師爺手上建的,那主殿才算是真正氣象萬千。”

“哦,難道那主殿另有來歷?”王肅問道。

“那主殿原本是誰所建已經不得而知,但是派中典籍記錄,那主殿是經歷過數個門派興衰的。現在屬於我羅宵,千百年後,不知又屬於何人。”

年輕的道士這般的話語讓易言非常的詫異。按說,無論是誰都會希望自己的門派能夠與世長存,雖然都知道那是不可能的事,但是卻沒有一個人會這樣說自己的師門。可是年輕的道士卻說的這般的自然,像是將萬物生長、興衰變化都看透了。

一路上大多是年輕的道士在說,偶爾遇上一些道士,都是會朝那年輕的道士行禮,並喊一聲師兄,而那年輕的道士卻並不回禮,也不應,只是自顧自的說著。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終於他們到了一處似專門用來待客的地方,王肅叫易言在外面的等,然後便隨那道士進去了。

易言雖然很想去聽聽他們說了什麼,但他並沒有想過要去偷聽之類的,也並沒有因為王肅叫他在外面等而有什麼不舒服的。

坐在那臺階之上,看著夕陽將滿天的白雲都照的通紅,他的心突然就靜了下來,彷彿能夠聽到這萬物的生髮。遠處童子誦道經的聲音和靈鶴輕啼的聲音,都隨著風傳進了他的耳裡。他突然有一種在這裡常住下去,永不回人世間的想法。在這裡,沒有那些選擇與恐懼,怔怔的看著天邊的夕陽。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