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七世紀,在英國發生了資產階級革命,此後,英國的政治經濟實力迅速增強。大文學國軍()繼1588年戰勝西班牙後,又陸續戰勝了荷蘭,並同法國在世界範圍內展開了激烈的爭霸鬥爭,這一切,加速了英國向北美洲的殖民步伐。

1606年,英王授權給由大商人和土地貴族組成的兩家股份公司——倫敦公司(又稱弗吉尼亞公司)和普利勞斯公司(後與麻薩諸塞海灣公司合併)以特許狀,授予他們開發北美殖民地的特權。這是一種集海外商業、走私、海盜活動和奴隸販賣與一身的綜合性機構。1607年5月,倫敦公司譴送首批移民到達北美洲,建立了詹姆斯城。移民包括投機家、破產紳士、白人契約奴等共105人。初建的詹姆斯敦只是一片莽草叢生的荒野,移民們在這裡建立起一座教堂,一尊炮臺和幾間茅舍,便開始了他們在北美洲的新生活。由於瘟疫、天花、黃熱病以及印第安人的民族復仇,移民的死亡率極高。據考證,第一批移民中僅有人活了下來。此後,為了求得生存和發展,白人契約奴日益增加。詹姆斯敦逐漸發展成為弗吉尼亞殖民地。英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以後,許多王黨分子和土地貴族也遷移到弗吉尼亞,他們大多成為當地的新貴族和大種植園主。其中包括華盛頓家族、墨迪遜家族、門羅家族。

1607年,普利茅斯公司建立的移民區都沒有成功。160年10名英國移民,其中包括5名受到宗教迫害的清教徒,乘坐“五月花號”船隻,來到了普利茅斯,登陸前,其中一部分人訂立了一個清教徒內部的自治公約,即五月花號公約。

世界最著名地“五月花”號船載重約180噸,長90英尺。以運載一批分離派請教徒到北美建立普利茅斯殖民地和在該船上制定《“五月花”號公約》而聞名。大文學分離派是英國清教中最激進的一派,由於受英國國教殘酷地迫害,1608年8月離開英國到荷蘭。其中一部分教徒決定遷居北美,並與弗吉尼亞公司簽訂移民合同。160年9月盟日,在牧師布萊斯特率領下乘“五月花”號前往北美。全船乘客l0名,其中,分離派教徒5名,餘為工匠、漁民、貧苦農民及14名契約奴。11月1日,到達科德角(今馬薩諸塞州普羅文斯敦),於聖誕節後第一天在普利茅斯地方上岸。在登陸前,即11月1日由分離派領袖在船艙內主持制定一個共同遵守的《“五月花:號公約》,有41名自由的成年男子在上面簽字。其內容為:組織公民團體;擬定公正的法律、法令、規章和條例。此公約奠定了新英格蘭諸州自治政府的基礎。

英王曾把北美大片土地“封賜”給他的寵臣或大貴族,受地者稱為“業主”。業主將這些土地作為自己的“領地”,招募移民去墾殖。1650年和1651年克倫威爾頒佈的《航海條例》雖然主要目標是打擊荷蘭,但同時對殖民地也是一種限制,使殖民地不能使用自己的船隻運輸產品出口。1660年,頒佈的《列舉商品法》中規定,殖民地的商品如菸草、砂糖、棉花、靛青等只能輸往英國,若運往歐洲其他國家,必須先在英國卸貨,由英國商人轉手再輸往外國。頒佈這項法律的目的,顯然是想把北美殖民地變為英國工業原料供應地,使英國工業資本家買到廉價原料。166年,英國又頒佈《主要商品法案》,其中規定,除少數幾種商品以外,凡北美殖民地從歐洲進口的商品,必須首先在英國靠岸卸下,由英國政府徵稅,然後改裝英船方可運往殖民地。此項法案的目的在於保護英國商品在北美的市場,以便與歐洲其他國家競爭。這項法律是把北美殖民地變為英國獨佔的商品市場的第一步。此後,英國又在殖民地設定稅關,以徵收英國以外的歐洲其他國家的商品入口稅。大文學這些規定,將殖民地的全部對外貿易都控制在英國手中。

綜上所述,英國國王查理二世是不可能將十三個殖民地拱手相讓的。當然,到目前為止,主要受損的是法國人,而英國人的地盤不是太受影響。

這次會議沒有任何結果,除了法國與西班牙人不能承受徹底地失敗之外,最重要地是英國人和西班牙人不能放棄美洲大片的殖民地。

李龍在海軍艦隊的配合下,終於佔領了安大略、魁北克廣闊的地區以及北美洲北部大西洋各個島嶼,佔領了整個李龍所在的後世地加拿大國所在的所有地區,其他的四個軍牢牢佔據了格林蘭、紐芬蘭地區和島嶼。

在剛修建不久的聖母瑪麗亞宮裡,李龍還讓保留這座歷史著名建築,並在這裡建立了一個城市,聖母瑪麗亞宮建於1647年,宮內裝飾華貴,許多古老的油畫更是價值連城。

如今中華帝國工業蓬勃發展,酸、鹼等基本化學工業是世界第一也是世界唯一,染料、醫藥、洗滌品用的化學產品全都是依靠化學工業的,尤其是中華帝國的染料工業佔據了百分之就是九點九的世界市場份額。由於中華帝國的工業迅速崛起,歐洲各國雖然與中華帝國都不對付,有的還發生戰爭,但是都與中華帝國建立了一定的貿易往來,而且是完全的逆差貿易往來。與中華帝國的貿易中,以選侯腓特烈?威廉為代表的勃蘭登堡也就是後來的普魯士勢力與被分為00多小國的神聖羅馬皇帝列奧波德一世等勢力位居第一,芬蘭位居第二位,第三位的是瑞典,第四位的是法國,其後便是葡萄牙和英國,但是對於中華帝國這個龐大的佔領了全世界大部分資源和商品的國家來說,與之貿易的增多是歐洲國家賺錢的根本,所以除了紛亂的神聖羅馬帝國外,其他國家即使是在與中華帝國作戰的時候任然與中華帝國進行著貿易往來,而中華帝國商人們也都願意賺他們的錢,所以即便是打仗,也不影響各國與中華帝國的貿易。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隨著北美北部的穩定,李龍立刻命令國內的民眾開始再次移民,而背後的商人們也開始在北美洲中華帝國佔領區建立據點建造城市,在李龍命令下達後,數十萬移民進入北美洲,兩萬餘工程人員帶著百萬奴隸立刻乘坐火車趕赴旅順,進而坐船進入美洲,三天後便在北美洲西北方向一百七十公里處修建了大量的臨時建築,並且開始著手修建簡易鐵路。隨後第二支隊伍也到達了這裡,除了幫助修建鐵路裝卸物資之外,還要擴建營地,建立城市,而後第三支,一直到數百萬移民和奴隸進入北美洲。

中華帝國脅從軍重新整編成八十個師,加起來八十萬人,這樣的編制也是在收攏了所有脅從軍軍隊和從國內召集來數萬各族精壯後匯攏起來的結果。整個脅從軍除了四十個步兵師與五個騎兵師的戰鬥力還可以之外,其餘的部隊都是“注水豬肉”,其中有四分之一的人有火槍,超過一成的士兵沒有任何軍事訓練記錄,另外裝備上也是五花八門,除了淘汰了長短弓外,弩箭雖然不多,但是還有,什麼長矛兵和刀盾兵還有工程兵、投擲兵、爆破兵都有。

160年,麻薩諸塞海灣公司建立了麻薩諸塞殖民地。1607年,英國人在北美建立第一個殖民據點——詹姆斯城。十七世紀,遷移到麻薩諸塞的富有清教徒,在這個殖民地建立了宗教國軍的寡頭政治,對其它少數教派給予殘酷的宗教迫害。一些受宗教迫害的少數派傳教師,在十七世紀三十年代率領一批移民另建康涅狄格和羅德艾蘭殖民地。羅傑?威廉斯和安娜?赫清森夫人又相繼在羅得艾蘭地區建立了各個城市。康涅狄格的創建人,是一個受宗教迫害的牧師托馬斯?胡克。遷移到這兩個殖民地的大多是勞動人民,有產者按照他們的意旨訂立“自治公約”進行自治。因此,這類殖民地又稱為“自治殖民地”,後來得到英王承認,授予特許狀。這兩個殖民地的居民,比起其它殖民地的居民享有較多的民主自由。

新罕布什爾原是十七世紀二十年代英王賜於英國土地貴族梅遜等人的殖民區,遷移來的“上層”分子多為保衛黨和牧師。麻薩諸塞境內受宗教迫害的少數教派教徒也紛紛來到這裡,新罕布什爾漸漸繁榮起來,1641年由麻薩諸塞佔領。1679年,新罕布什爾脫離麻薩諸塞成為英王直轄殖民地。除了上述公司特許殖民地和自治殖民地外,英國又在北美洲建立了另一種型別的殖民地,即業主殖民地。16年,英王以“特許狀”的形式授權其寵臣巴爾的摩勳爵,建立了馬裡亞殖民地。這種賜予英王寵臣或對英王有特殊功績的個人封地式的殖民地,通常稱為業主殖民地。這種業主殖民地,按照英王的意圖由英國移植封建主義,因此,它在性質上是封建的,業主代表英王統治著殖民地的人民,控制著殖民地的資源。他可以自由分割土地,實行封賞,權利很大。馬里蘭是英國在北美洲建立最早的業主殖民地。

1660年斯圖亞特王朝在英國復辟後,英國又在北美洲陸續建立了七個殖民地——紐約、新澤西、特拉華、賓西法尼亞、北卡羅來納、南卡羅來納和佐治亞。紐約本是荷屬新尼德蘭,後來,英國戰勝了荷蘭,從荷蘭手中奪了過來,然後把這一片哈得遜河流域的土地分為紐約和新澤西兩個殖民地。英王將紐約賜予約克公爵作為業主殖民地,特拉華是十七世紀三十年代瑞典建立的殖民地,在五十年代被荷蘭奪去。1664年英王又從荷蘭手中奪了過來,它一直也是一個業主殖民地。(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