李鴻章和一干幕僚商議了足足有一個多時辰,最後才行成了統一意見。

李鴻章可能最近壓力太大了,今天乍聽到了胡嘯飛的觀點,欣喜若狂,一個七十多歲的老人高興的象一個孩童似的,用興奮的口吻說道:"賢侄真乃我大清不世奇才啊。你的一番話,讓人茅塞頓開,這些天困擾我的危局終於有些眉目了,對和日本戰爭的形勢也更加的清晰了。來來來,我先敬賢侄一杯。"

李鴻章親自給胡嘯飛敬酒,讓一干幕僚吃驚不小,這可是多少年來開天闢地頭一遭。

胡嘯飛端起酒杯,恭敬的說道:"中堂大人這是折殺下官了。"

說完和李鴻章一飲而盡。

"賢侄,剛才我們經過討論後覺得,如果按照你的想法,那這場戰爭我們的贏面還是很大的。只是這具體實施起來的細則還需要繼續商討,但是無疑你的想法是正確可行的。我決定一會馬上進宮面見西太后,陳述一二,爭取太后的支援。按照你的觀點,我想即便是皇帝和翁同龢一干主戰派恐怕也挑不出毛病來。我淮軍能夠出你這麼一位後起之秀,老夫欣慰不已,你的前途無可限量啊。對了我還聽說你要重整山東水師,還買了七艘智利軍艦,不知此事是否屬實?"

胡嘯飛心中冷笑,這個老狐狸,北洋水師大東溝一戰受損了,想要拿自己的山東水師來填補漏洞,你想的美,老子可不會做虧本買賣。

"回中堂大人,此事屬實。我確實有想要重整山東水師的想法。"

"賢侄啊,這海軍可不必陸軍,那花費可是個天文數字,你居然有錢一下子買了七艘戰艦,當真是不得了啊。山東海面有了北洋水師坐鎮,難道還不能夠抵禦外敵嗎?"

胡嘯飛知道李鴻章這時對自己能夠一下子買這麼多軍艦眼紅了。

胡嘯飛立馬苦眉愁臉,哎聲道:"我也知道辦水師花費巨大,這不就一下子把我在美國賣的專利費用給全部用光了,我的虎嘯軍到現在裝備還沒有滿員呢?我還想向朝廷再要點物資支援一下呢?我們本來在朝鮮連番惡戰,回國後又馬上投入了換裝和整訓,部隊非常疲勞,糧餉皇上又給的不多,我又總不能看著戰士們餓肚子訓練吧?這下好了,如果中堂大人覺得可以的話,我把我的山東水師軍艦賣給北洋吧?價錢不貴不過才四百萬兩。"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李鴻章一聽,倒吸了一口冷氣,這小子也太有錢了吧,四百多萬兩說花就給花出去了。皇上許諾的五十萬兩軍費也給撥過去了,這還是自己親自監督給辦的,那可是足額的啊。按照正常,養活個兩三萬軍隊都不成問題啊,他怎麼還說不夠,看來這小子在軍隊上真捨得投入啊。

李鴻章一攤手道:"賢侄啊,不瞞你說,這太后的六十大壽剛過,我哪來那麼多錢買你的軍艦,我可是買不起啊,算了,只要你有心,不管是這軍艦在山東水師還是北洋水師,畢竟都是我大清的嗎?"

看到李鴻章退縮了,胡嘯飛偷偷樂了,不詐唬住你,你還不得把我的山東水師吞的連渣都不剩啊。

後邊在酒桌上又談論了些無關痛癢的話題後,李鴻章就起身離開了聚豐樓,匆忙忙趕往皇宮去見慈禧了。

不關李鴻章做什麼決定,拍板的總是要透過慈禧的同意,這也是慈禧為什麼那麼信任李鴻章的原因。

聚豐樓的聚會,胡嘯飛給了李鴻章很不錯的印象,幹練,精明,似乎還不吃虧。

回到客棧,胡嘯飛就沉沉的睡去了。

雖然在後邊的幾天,不斷有人上門請胡嘯飛赴宴,都被他推遲了。

臘月二十七早上,胡嘯飛穿上朝服、朝靴、頂戴花翎,帶著吳國棟和幾名衛士就出發趕往皇宮,準備朝會。

來到宮門外,早就有許多大臣在這裡候著了,胡嘯飛和他們也不熟悉,並沒有搭腔,倒是有幾個自來熟地和胡嘯飛不斷搭腔,胡嘯飛也是有一搭沒一搭的回了幾句。

看看手上那已經破舊不堪的手錶將近早上九點了,宮門突然開啟,裡邊出來一個太監,用尖細的公鴨桑喊道:"皇上有旨,傳直隸總督兼北洋通商大臣李鴻章,軍機大臣戶部尚書翁同龢、會辦軍務大臣李鴻藻、會辦軍務大臣剛毅,吏部尚書徐用儀,步兵統領會辦軍務大臣榮祿,禮部尚書徐桐,工部尚書孫家鼐,內務府大臣啟秀,兵部尚書孫毓汶,幫辦北洋事務大臣王文韶,刑部尚書張之萬,恭親王奕訢,莊親王載勳,瑞郡王載漪,慶親王奕劻,山東記名提督登州鎮總兵胡嘯飛文華殿面聖。"

其他人倒都沒什麼,可是當聽到一個山東的記名提督竟然也能夠進宮面聖,這讓一些沒有得到召見的朝中官員感到非常的嫉妒,甚至是有些眼紅。

當進到文華殿後,各人都找了自己的位置坐下後,胡嘯飛則坐在了最後面,也坐了下來,閉目養神。

又過了大概十幾分鍾,一個太監才出來喊道:"皇上駕到。"

真他媽的有點拍古裝片的意思,胡嘯飛心中不由的好笑。

光緒明顯愁容滿面,說起來也不怪他,一心想要振興大清,想要象康乾盛世一樣,再創輝煌,可是命運不濟,多事之秋和西太后慈禧的掣肘讓他身心疲憊。

光緒坐到龍椅上,用極具疲憊的眼神掃了一眼眾人,然後說道:"各位卿家,平身吧。大清現在是多事之秋,大家還是商議一下,日本國最近的動作到底該怎麼辦吧?是和還是戰總要有個章程吧。翁大人,你先說吧。"

翁同龢,邁步走出人群後,給光緒一施禮然後道:"回皇上話,老臣以為日本乃區區小國,而我乃泱泱大國,大國豈有和小國苟且求和之道理。我大清疆土頂的上日本幾倍,人口更是日本十幾倍,所以老臣認為當戰。"

翁同龢話剛完,吏部尚書徐用儀就站了出來,說道:"翁大人說當戰,那好我想問問翁大人我們還有錢打仗嗎?你是戶部尚書,應該最清楚的。我們總不能夠讓前方將士餓著肚子打仗吧?"

徐用儀話音剛落,兵部尚書孫毓汶就說道:"我大清疆土廣闊,兵員調集艱難,到現在為止已經調集了湘軍、淮軍、奉軍、吉林練軍、山西練軍,直隸毅軍,山東嵩武軍等等一系列部隊,可是仗呢?還是敗了,所以我說當和,應該透過洋人向日本施壓,揭露日本國的醜惡嘴臉,逼迫他們停戰講和。"

"難道我堂堂大清就這樣被日本人欺辱到了門口,還苟且偷生嗎?我中華自古有千里追擊匈奴的霍去病、衛青,不破樓蘭終不還的氣概到哪裡去了?哼,我看你們就是怕了,想要亡我大清。"

一時間,文華殿大廳充滿了雙方的叱罵聲,那可比菜市場的大媽們吵架厲害多了。

胡嘯飛沒有參與其中,李鴻章也是穩坐釣魚臺。

光緒顯然對他們兩派的爭吵非常不滿,厲聲怒喝道:"你們這樣成何體統,你們這樣和街頭潑婦有何區別,朝廷的顏面被你們丟盡了。李中堂,李大人,你說說你的意見,到底是戰還是和?"

李鴻章見到光緒問自己話,趕緊整理衣冠出列,畢恭畢敬的施禮道:"古人雲:兵者,國之大事,生死之地,存亡之道,用之應慎。取捨之間,老臣以為應當亦戰亦和為上。"

李鴻章的話明顯把光緒給弄愣了,以前李鴻章可是主和派,只要自己說戰,他立即就反駁,今天怎麼說出了這麼一番模稜兩可的話,倒是讓光緒吃不準李鴻章的態度。

翁同龢等一干主戰派也都被李鴻章的話弄得雲山霧罩的,摸不清頭腦。

"哦,李中堂此話怎講?"

李鴻章笑笑說道:"其實只要我們弄清楚了此次我大清和日本國爭端的起因,那就非常容易解決了。這還是山東記名提督登州鎮總兵胡嘯飛給了我很大的啟發,才最終弄清楚了此次戰爭的真正原因。"

說完,李鴻章對著站在最後的胡嘯飛一笑。

胡嘯飛聽到李鴻章把自己推了出來,心中大罵老狐狸。

光緒一聽頓時來了興趣,大喜道:"哦,那登州鎮總兵胡嘯飛何在?"

胡嘯飛只好硬著頭皮出列,用非常恭敬而不失穩重的話語道:"臣在。"

光緒還是頭一次見胡嘯飛,不免上下打量起他來。穩坐如鍾,行步如風。好一個年輕人,光緒心中不免叫好。

"胡嘯飛,好好好,不愧是我大清之棟樑,不愧是在朝鮮戰場殺得日軍丟盔卸甲的牙山猛虎。剛才李大人說他是受到了你的啟發才弄明白了此次戰爭的真正原因,那朕也不是很明白,你能否也啟發啟發一下朕呢?"

胡嘯飛趕忙跪倒施禮道:"臣不過說了一些拙見,其實這些還都是中堂大人自己想出來,臣不敢居功。"

光緒擺擺手道:"好了,你就把自己的拙見說出來讓大家聽聽無妨。"

胡嘯飛沒有立即答話,而是看了一眼李鴻章。

李鴻章一見胡嘯飛看向了自己,就滿意的點點頭。

胡嘯飛頓時就明白了,看來他已經把慈禧說通了,自己的想法得到了她的支援。這樣的話,胡嘯飛就沒什麼後顧之憂了,把自己和李鴻章在聚豐樓的談話,一字一句的竹筒倒豆子般給說了出來。(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