京城到承德大約四百五十餘裡,五萬東路軍雖說有很大一部分騎兵,幾乎達到了兩萬人,但整體速度卻始終提不上去,因為軍中除了這些速度飛快的騎兵們之外,剩下的基本都是火器營和長矛兵,長矛兵還好,扛著自己的矛開步走就行,可火器營卻沒有那麼省事,要帶著沉重的火銃,火藥箱子,甚至還有重量令人髮指的火炮。

除此之外還有周鯉所在的運糧隊伍,以及一萬多人的民團,他們一路閒聊,還押送著第一批共計八百萬斤糧食,這速度能快的起來才怪,一天只不過行軍三十餘裡,好在這是主動的北征,不是被動的馳援,一時半刻間倒也不必擔心速度問題。

作為東路軍主帥,李雙喜顯然也不太著急,畢竟他這一路上去也不可能馬上打仗,而是要在山海關住下,與那邊的成國公吳三桂吃吃喝喝聯絡感情,等到後面的人齊了,才會繼續出發。反倒是朝鮮的那一路,據說動作比較快,畢竟他們要負責牽制敵軍,讓盛京到本溪一代的兵力不敢亂動,方便主力逐步推進,所以才需要在大部隊進發之前動手。

東路軍雖然不是四路中最強大的,遠遠比不得鎮國公劉宗敏麾下的中路軍,但火器裝備率卻是全軍最高,而且有劉芳亮、李錦、馬守應等宿將在,軍士也都是燕趙或秦晉之地最有名的隊伍,所以戰鬥力絕對不弱,李雙喜對這次北征也是頗有信心,一心想著為家中不得蔭萌的孩子們打出鐵飯碗。

不過也並不是所有人都對東路軍抱有希望,大多數人還是更加看好實力最為強大的中路軍,畢竟他們有足足二十五萬人,雖說火器覆蓋率比不上東路軍的將近一半,但數量卻是遠遠超過,有總計六萬人的火銃火炮部隊,而且還有一萬人使用最新式的燧發槍,堪稱騎兵殺手。雖說滿清這幾年也開始逐步裝備一些火器,但比之大順無論是數量還是質量都遠遠不如,大部分時間裡面,他們還是以滿蒙騎兵為主力,漢軍八旗為輔助的冷兵器方式作戰。

當然,這並不意味著這仗就好打,好打的話怕是頭幾年滿清就不存在了,雖說火器的發展已經逐漸改良,但目前在對付弓箭上面,依然沒有太多的優勢,射程方面差不太多,速度更是比不了。而騎兵正面衝鋒還好,但在吃過幾次虧之後,滿清那邊也總結出了一些經驗,開始採用迂迴突進的方式來進行衝擊,一旦外面的步兵和弓箭隊支撐不住,火銃兵將面臨巨大地危險,若是被騎兵衝到近前,那火銃和木叉還真不如燒火棍好用。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所以在這個時代,兵多依然是權衡實力的絕對標準,儘管劉宗敏二十多萬大軍中真正的精銳只有幾萬,其餘有不少都是地方守備軍,有的甚至是新組建的,但人們還是下意識的覺得他這裡最安全,也最容易建功立業。尤其這位鎮國公爺雖說幾十歲的人了,但精氣神一點不比小年輕們差,據說食鬥米肉三斤,舞起大刀來如同風車一般,尤勝當年之勇,就更容易讓人成為盲目追星的腦殘粉,高呼公爺威武。

李雙喜早年戰績雖也不差,但在闖營的地位肯定和劉宗敏沒法比,因此雖然同為國公,但無論在朝中的地位,在軍中的聲望,想必這位老前輩總是差上一大截的。…,

其實看看各家小公子們所在的位置,就能看出三路大軍的地位問題,中路軍那裡有劉大刀、高長治、羅章、羅順,吳三桂的西路軍中有牛通、高暢和宋平,東路軍中只有一個自己非吵著要來的田武,當然周鯉也可以算一個,他雖說不是什麼王孫公子,但好歹也算是目前護國公系統裡面重點培養的年輕人了,這一趟帶他出來,李雙喜本來就是要他刷威望造金身的。

不過兵少有兵少的好處,東路軍在三路大軍中最弱,只比派去朝鮮那一路三萬人多,就連吳三桂加上自己的山海關守軍,兵力也幾乎是他的將近一倍,可李雙喜卻根本不在乎這些。首先他知道他這些手下都是精銳,乃是求爺爺告奶奶才從各個系統劃拉過來的,其次朝中大佬們、甚至皇帝陛下本人,對他這略微有些受排擠的局面也是心知肚明,所以只要不出什麼大錯,一份功勞是穩穩當當的。

最重要的是,那些讀書人可不知道哪裡的兵強,哪裡的卒弱,他們只看到李雙喜帶了五萬人,外帶一些民團就出發了,心中頓時起了同情之意,覺得這是真正上陣殺敵的,不是拉出二十來萬人擺架子的,加上這位護國公雖說不跟文管系統掛鉤,但也還算是比較重視文人,沒事喜歡資助個貧寒書生之類,所以無論在朝在野,名聲還是不錯的。

這年頭名聲代表什麼?幾乎可以代表一切,李雙喜可以肯定地說,只要他在遼東抓住機會立下功勞,打勝那麼一兩仗,最好再抓個貝勒貝子之類的,有讀書人們跟著一起鬨,幾乎就可以名垂青史了。

周鯉自然不知道軍中大佬們各自的強弱和算盤,他現在正在熟悉軍中的一切情況,和他做同樣事情的還有他的副手燕隨風大俠,以及時不時跑到他這邊喝茶聊天的田武。

田武對周鯉有一種很天然的親近感,甚至比和自己大哥還親,這種狀況周鯉到現在都沒弄明白是怎麼回事,估計和自己與眾不同的做事風格有些關係,他那前鋒校整日除了行軍之外也沒什麼事情做,便來這裡找周鯉玩,順便學一些自己感興趣的東西,周縣保倒是也不忌諱,問到什麼就教,兩人這一搭一檔的倒也合拍。

大軍行進了半個來月,總算是到了地頭,李雙喜此時也不耗著了,在承德安排大軍吃了頓飯,休息了半日,和當地官員士紳百姓們秀了一把,便朝向山海關方向開進,搞了一場加速行軍,當第四日正午的時候,東路軍加民團總計六萬上下,總算是到達了號稱天下第一關的山海關,簡單的安營紮寨之後,等待守將成國公吳三桂過來迎接。

當然,周鯉還是更習慣稱呼這位吳公爺為平西王,不過只能在心裡說說,否則就算朝廷不治罪,吳三桂也會幹掉他。

今日晚更到,求收藏和推薦票,謝謝大家!

(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