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行人繼續搭乘火車前往紐約。

到達紐約後,謝煜希負責去申辦李諭的兩項汽車專利。

而李諭則來到柯林斯出版社。如今的李諭儼然成了一個暢銷書作家。

柯林斯出版社的主編詹姆士因為這個業績賺了不少,所以當他看到李諭時簡直像看到一個大金主。

詹姆士高興道:“偉大的東方科學家、科幻小說家!您不在的這段時間,第二版15萬冊再次銷售一空,簡直如同魔幻一般。”

“15萬冊?!”

李諭沒有驚訝,倒是呂碧城最先吃驚道。

“是的,我們已經開始進行第三版的印刷,準備再出15萬冊。”詹姆士信心滿滿。

小說這種體裁太適合大眾發行了,再加上大家哪見過這麼有深度同時有趣的科幻故事,簡直不要太好賣。

“天哪!實在是太多了!”呂碧城是個很有責任心的人,立刻開始擔心自己當時潤色時會不會有什麼重大紕漏。

好在已經進行到第三版,有些不太符合美國人閱讀習慣的地方已經進行了修訂。

詹姆士說:“這次的版稅一共4.5萬美元,我們近期就會打到您的花旗銀行賬戶上。”

李諭說:“有勞主編先生。”

實際上現在美國的金融業蠻混亂的,主要是沒什麼大銀行,清一色小銀行。

直到ATM誕生,才讓美國金融業發生了翻天覆地的變化,規模龐大的商業銀行終於出現。

而二十世紀初,基本上銀行都是城市銀行。

從花旗銀行的名字就能看出來,“k”,剛開始甚至直接叫做“紐約城市銀行”。

只不過花旗銀行手裡有特許經營許可,能夠在海外開設分行;另外它總部設在華爾街,相對來說影響還是要大得多。

但要和英國的匯豐一比,真心大大落於下風。

詹姆士笑道:“現在街頭巷尾都在討論星戰的故事,甚至已經有玩具廠商製造光劍。另外《世界報》曾經進行過票選,反派達斯·維達在最後的反轉讓他的人氣高得離譜。”

沒想到現在報紙就會玩這種人氣投票套路了。

李諭問道:“正好我帶來了星戰前傳,就是圍繞達斯·維達的生平展開,一步步講述他如何墮入黑暗。”

“前傳?!”詹姆士幾乎是從椅子上跳了起來,“您的意思是,已經成稿了?!”

李諭把書稿拿出來放在桌上,然後說:“如果沒有碧城姑娘的潤色以及德齡小姐的翻譯,不會這麼快。”

詹姆士說:“其實正是因為有了女士的筆觸,讓文字細膩優美,配合宏大的背景才吸引了如此眾多的讀者。而且實在沒想到碧城姑娘是這樣一位東方的美人,我想放在封面上絕對會是一大賣點。”

雖然詹姆士不知道法國的阿歇特出版社已經做了同樣的舉動,但他們作為敏銳的出版人,終究想到了一塊去。

李諭還拿出了坐火車輪船時無聊畫的一些背景圖,比如光劍造型、千年隼外形、死星、殲星艦、詭異外星球等等。

他的繪畫水平非常渣,但詹姆士顯然看出了他想表達的意圖,“我會立刻尋找插畫師將它們完善。我已經能夠想到無數美元流淌進出版社的景象!這次第一版就可以直接印20萬冊,將來再進行合訂本出售,又能大賺一筆。”

具體的細節肯定是他們來操辦。

詹姆士還提議讓李諭與玩具公司接觸,許多專利都可以註冊,也是筆不菲的費用。

李諭熟得很,放在後世的話,就是所謂的周邊嘛。

——

李諭離開出版社,來到第五大道的實驗室時,沒看到特斯拉,倒是看到了馬克·吐溫。

“哦,尊敬的科學鉅子,又見面了!”馬克·吐溫熱情道。

李諭上前與他握了握手:“馬克·吐溫先生似乎有些容光煥發。”

馬克·吐溫現在穿上了一身新款西裝,嘴上還叼著古巴產的上等雪茄。

馬克·吐溫笑道:“我的那件內衣紐扣專利費已經給我了,靠腦子掙錢的感覺真是爽,我必須讓大家知道我也是個聰明的發明家。”

然後他看向李諭身後的呂碧城和近衛昭雪:“好美麗的兩位東方姑娘,你們比我在內衣公司見到的模特都要標誌漂亮。”

呂碧城有些蒙:“內,內衣?”

馬克·吐溫從口袋中竟然拿出了一隻紐扣,“就像這樣,它們將來一定會解放女性。”

呂碧城與近衛昭雪並沒有見過這東西,也不知道內衣為何物,看著馬克·吐溫手裡的紐扣疑惑道:“解放?女性?”

馬克·吐溫得意道:“等著吧,到時我就會是全世界的婦女之友。”

呂碧城和近衛昭雪面面相覷,壓根聽不懂他在說什麼。

李諭打斷他的幻想,“馬克·吐溫先生,請問,特斯拉先生在哪裡?”

“他啊,他還在長島的沃登克里弗塔。”馬克·吐溫回道。

“不是說已經完成了建造與除錯?”李諭問道。

“所以我才會趕過來,他告訴我今晚會是一場別開生面的超級演出。”馬克·吐溫說。

馬克·吐溫說起此事來很興奮,畢竟能夠人造閃電,想想都足夠震撼。

在西方神話裡,閃電是天神宙斯的武器。如果能夠製造出閃電,特斯拉簡直就是天神一般的存在。

可惜最終還是事與願違……

“來得真是太巧了,剛好趕上。”李諭自忖道。

當晚,他們就來到了紐約長島。

不少人已經聚集到了附近,但大家害怕閃電,所以距離沃登克里弗塔比較遠,好在並不妨礙觀看。

呂碧城問道:“人類真的可以造出閃電?”

李諭點點頭:“當然可以,幾年前特斯拉就成功過,還曾經導致一座城市幾乎斷電。”

靜靜等待了許久,沃登克里弗塔上開始冒出了電閃光。

大家立刻一陣驚呼,不少記者拿起相機想要拍照,可惜現在的照相機技術想要拍到閃電真不是容易事。

馬上,沃登克里弗塔上集聚起了非常絢爛、電光四處蔓延的閃電。

近衛昭雪眼睛根本不敢眨一下:“真,真的做到了!”

這次特斯拉的人造閃電規模相當龐大,由於高度足夠,導致紐約市區也能夠看到。

整個“表演”持續了幾分鐘,裝置才由於過高的負載停止了運轉。

呂碧城十分激動,抓住李諭的手問道:“到底是怎麼做到的?”

她顯然覺得李諭什麼都懂。

不過李諭還真不太好和她解釋,只能籠統地說:“他使用了一種叫做特斯拉線圈的裝置,實際上並不複雜。如果你想看,以後我也可以做出來,只不過規模不可能達到如此程度。”

通俗一點說,這就是一個人工閃電製造器。

此後世界各地都有特斯拉線圈的愛好者,不少還是初中生,他們同樣能製造出炫目的人工閃電,效果十分美麗又極為科幻。

長島的居民不少是富翁,他們不住嘖嘖稱奇。

李諭心想,如果在中國,他恐怕會被叫做“雷電法王”。

沃登克里弗塔後來還有過不少謠言,甚至有人說發生在俄羅斯的通古斯大爆炸就是特斯拉的沃登克里弗塔引起。

這個說法最早是1990年美國一個專門以發靈異故事出名的雜誌《命運》刊出。

道理搞笑得很,因為他們覺得沃登克里弗塔和通古斯的緯度比較接近;而且通古斯大爆炸前,特斯拉曾經去圖書館查閱過關於西伯利亞的資料。

的確是過於牽強附會。

給雜誌寫文章的人一定不知道什麼叫做無線電能傳輸。

因為無線電能傳輸的定向性巨差,這種距離,傳輸效率連萬分之一都達不到。

而通古斯大爆炸的威力起碼是廣島核彈“小男孩”的一千倍。

也就是說沃登克里弗塔發出的能量是小男孩的一千萬倍,這不就純搞笑了!

真要這樣,估計整個紐約州甚至美國東北部都會被炸成平地,不對,應該是大海灣了。

但大部分民眾並不懂得背後的科學道理,所以這個謠言流傳過相當長的時間。

李諭還記得自己早年在地攤上見過的各種《世界未解之謎》裡依然採用此說法。

大家就喜歡看這種明明十分神秘,但又能夠輕鬆解密的故事。

包括什麼金字塔、百慕大之類。

李諭來到塔中,見到了因為實驗成功而興奮不已的特斯拉,他正在接受記者的採訪。

“太偉大了,您真是接近神的男人!”記者激動道。

特斯拉得意道:“這就是無線電能的巨大潛力,將來一定可以成為人類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能源!”

記者刷刷刷在筆記本上記下來,明天絕對是頭條。

特斯拉看到李諭,對他說:“你也看到了嗎?何其壯觀!”

“壯觀,確實很壯觀。”李諭說。

“這絕對會帶來源源不斷的投資。”特斯拉信心很足。

李諭攤攤手:“或許吧。”

第二天各大報紙果然報道了昨晚壯觀的景象。

而在華爾街的摩根看到報紙後,卻火冒三丈,他對助手史賓賽說:“難道他把我贊助的20萬美元都投入了這項簡短的演出了?”

史賓賽看到報道同樣十分頭痛:“很有可能。”

摩根氣道:“你馬上去調查他的資金走向,如果真的把錢都投在這樣沒有結果的事上,豈不是把我當成了冤大頭。”

史賓賽說:“如果成功了哪?”

摩根說:“開什麼玩笑,除了造幾個閃電,這幾年對於無線電能的研究,他能夠拿出什麼具體的方案?如果最終20萬美元只是為了讓全紐約人看一場閃電秀,他只能另找投資人!”

摩根能成世界債主,腦子不可能笨。

現在全世界最賺錢的買賣幾乎都集中在工業領域,金融家們必然要投資,當然會想盡辦法去瞭解一個行業。

這下特斯拉是麻煩了,所有錢都花在了自己的夢想上。

只能說他真的太執著。

而同時釋出的《世界報》,則隆重介紹了馬上就要刊發的星球大戰前傳。

普利策是懂宣傳的,更何況本來星戰系列就打下了非常良好的銷量基礎,根本不愁賣。

所以當普利策開出不菲廣告費用後,柯林斯出版社毫不猶豫地接受了。

一個這麼掙錢,一個完全是打水漂。

資本家可是最不近人情的,他們在意的只有能不能夠帶來鉅額的利潤。

特斯拉作為科學家的夢想,與資本家的初衷大相徑庭。怎麼可能得到摩根的繼續支援。

除非他身在學校的科研項目之中,申請到專門用於科研的經費。

在摩根派人調查特斯拉財務狀況及基金走向時,美國物理學會給李諭發來了邀請,要授予他美國物理學會正式會員的身份。

此前李諭已經是天文學會的會員。

這兩個學會是平級的。

多說一下,後來美國還搞了一個叫做美國物理聯合會的機構。它是由物理學會、天文學會、光學學會、聲學學會等10個物理學領域的專業單位共同組建。

組合而成的龐大的物理聯合會成了後世全球最大的物理學組織,世界上四分之一左右的物理學相關研究文獻便出自該組織。

美國物理學會的會長正是大名鼎鼎的邁克爾遜。

由於李諭在德國時做出了單光子試驗以及更加不得了的X射線衍射試驗,已經成為了物理學頂流。

美國物理學會不可能不對他格外重視。

何況邁克爾遜本人一直從事光學相關研究,對李諭的單光子試驗也極為感興趣。

當他提出此決議後,幾乎得到了全票透過,李諭順利成為了正式會員。

李諭得到通知後,便讓學生們在實驗室裡向技術人員學習現代實驗室的操作規程,自己則動身來到了美國物理學會。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邁克爾遜帶著幾名研究人員在門口等待。

李諭上前道:“您竟然親自迎接,太讓我榮幸了!”

邁克爾遜說:“先生不用謙虛,閣下能接受我們的邀請,我們才倍感榮幸。”

李諭隨他來到廳堂,邁克爾遜遞給了他一本證書:“雖然我們比不上你曾得到的英國皇家學會外籍院士職位般崇高,但我們對您的敬意卻無法衡量。”

李諭說:“邁克爾遜會長言過了,我本人亦是受寵若驚。”

其實李諭的確對此職位比較感興趣,對他以後在美國的各項工作開展會有不少好處。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