相比於朱高煦的暴跳如雷,鄭和倒是不那麼慌張。建軍其實也是皇帝陛下的打算,初衷也是為了尋找建文帝或者說是轉世的建文帝的下落。只是這個圈子繞得有點大,原來還想拖個十年八年的再出發的,現在看來,這個時間大大提前了。

是誰促成了這樣的變化呢?望著昔日的小凳子,今日的沈京沈司業,就連鄭和也感慨世事無常。

水師學堂的出現一下子解決了大航海最大的問題—人才。歷史上的西班牙有錢吧,還不是巴巴地給葡萄牙人哥倫布送錢,讓他去進行環球大航行。不是西班牙國王不想元件自己的隊伍,而是沒有相應的人才。二戰的敦刻爾克撤退牛逼吧,人家英國人上到八十的老人,下至讀書的孩童,個個都是合格的水手,上船就能派大用場,可謂是底蘊深厚。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中國是個農耕民族,要說扛著釘耙種地的農民,湊個幾千萬都不帶眨眼的,可是要說水手,特別是合格的水手,幾百萬人中也找不出幾個來,農耕民族對大海的恐懼是深入骨髓的。筆者就見過舟山有一塊望夫石,每次有漁民出海打漁,妻子就在這塊石頭上等待夫君的歸來,要是得到了船毀人亡的噩耗,很多女子就在望夫石上一跳了之。到了明朝中後期,為了管理的方便,甚至把沿海的居民都搬遷到內陸。

後世北洋水師的遭遇告訴我們,光有錢是買不了一支強大的海軍的,一切都要靠自己才行。

屋子的東牆邊上有一架巨大的屏風,上面畫著很多船。朱瞻基揹著一隻手在努力地數著屏風上的船。

“不用數了,上面共有1456艘船。”沈京淡淡地說道。

“這麼多,最上邊的是什麼船?為何除了前面兩艘是實心的,後面的都是空心的?”朱瞻基不解地問道。

“那是寶船,第一種是寶船,長44.4丈,寬18丈,九桅,這樣的船共有有36艘。只有前面兩艘是建造完成的,故用實心填土,至於後邊的空心的艦船,說明沒有開建。”沈京解釋了這些船的情況。

“那第二排的是什麼船?”朱瞻基又問道。

“這是戰船,長18丈,寬6.8 丈,五桅,這樣的船共計180 艘,目前已經建造了三分之一了。”這回是鄭和回答了世子的問題。戰船的建造最是緊迫,錢財幾乎都花在這些戰船上面了。

“下面還有坐船300 艘,長24丈,寬9.4 丈,六桅,作載運兵員用。馬船700 艘,長37丈,寬15丈,八桅,為運輸用船。糧船240 艘,長28丈,寬12丈,七桅。這些輔助船隻大概只建造了十分之一。”鄭和接著說道。

要把這支艦隊湊齊,沒一千萬兩白銀是萬萬不夠的。受制於經濟狀況,只能是一艘艘地添置了。羅馬不是一日建成的,水師也不是一兩天就能搞定的。

這麼多船弄多少艦長才能指揮得過來,水師學堂目前在讀的學生約有三千人,這個數字可遠遠不夠啊,一艘船上不僅有船長,還得有大副、還得有掌管帆舵的主官、掌管槍炮的主官……水師學堂再擴大三倍的招生,才能滿足航海所需。

“也不是所有的人員都要我們來配備,皇上透露過口風,他會把幾個湖裡面的水師官兵抽調一部分,畢竟,這支力量不能完全掌控在我們手裡。”鄭和頗有遠見卓識,摻沙子而已,算不得什麼大事,自己又不打算造反。

“那讓這些人都進水師學堂吧,組織個短期訓練班,也好甄別一下誰是能官、誰是巧匠。”沈京建議道。

這個主意好啊,鄭和正愁怎麼對付這些兵痞呢,沈京的建議太及時了。

(本章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