鄭和一大早就進了宮,今天是上早朝的日子,雖然他不是六部官員,沒資格忝列朝堂,不過朱棣早就給他留了一個位置,司禮監秉筆太監。

秉筆,顧名思義,就是手持筆的意思,皇帝要用的時候,隨時把筆遞上去。但是,這個職位沒字面上的那麼簡單。由於靠近皇上,司禮監向來是二十四監裡面最牛逼的存在。走在大街上,誰都不敢小瞧司禮監的人。

眾臣三呼萬歲,朱棣看著跪得密密麻麻的群臣非常得意,不是誰都有一覽眾山小的機會的。

按照事先排練好的一樣,各部門首腦依次發言,發言的內容和側重點各不相同,事情也是有喜有憂。當然了,主流是好的,大明朝在永樂帝朱棣的領導下,歌舞昇平,老百姓安居樂業,就是偶有天災,那也是上天發怒,給個小小的警告而已。

不料,臨散朝之時,安定和諧的局面被一個臭蟲給破壞掉了。

從官員的行列中爬出一個身著綠袍滿臉瘡疤的傢伙,把頭磕在地上梆梆作響,嘴裡不住地唸叨著:“陛下,你可要為臣做主啊!”此人不是別人,正是剛從倭國回來的焦晃。

朱棣被地上的人嚇了一大跳。他不滿地瞪了今天值班的首領大臣解縉一眼,心說:“怎麼能把如此骯髒的傢伙放進來呢。”

幸虧今天的朝堂上沒有外國的使節,不然傳出去多沒面子。

朱棣懶得搭理此人,但又不能不處理,就朝一旁的黃泰使了個眼色。太監黃泰上前一步喝到:“焦郎中,不得無禮,起來回話。”

“是,陛下,臣奉命出使倭國,不料倭國的幕府將軍蠻恨不講理,把臣和使團洗劫一空,臣好不容易才回到大明啊!陛下,你可要為我做主啊。”

刑部尚書耿定忠出班啟奏道“倭國人冥頑不靈,多次搶劫大明商船,這次搶劫我大明使團,更是罪在不赦!具體該如何懲罰,請陛下定奪。”

“兵部尚書何在?”朱棣先不忙著定奪,底下貫是能征善戰之士,聽聽大家的意見再說。

兵部尚書不是別人,正是在靖難之役中立下汗馬功勞的大將朱能。見朱棣問道自己,他出班啟奏道:

“臣以為,懲罰最奏效的莫過於發兵征討。然而倭國與我大明隔海相望,若要發兵,水軍為先。我大明水軍多居長江湖泊,出海作戰,現有的兵、船俱不夠用。要組建遠洋海軍,得從長計議。”

朱棣聞言點了點頭,表示認可朱能的發言。征服倭國對於大明來說,大海的確是天塹,當年成吉思汗組建了兩萬人的大軍想要東征倭國,一場颱風把整支艦隊吹成了泡沫,此後就再也無人涉足此事。

朱棣不是一個善於文治的皇帝,相比較而言,他更喜歡打打殺殺的生活,就算當了皇帝,他也很想過一把御駕親征的癮。可是他也知道,這回是輪不上他來上陣了。畢竟這海上不比陸地,稍有不慎就是全軍覆沒。

自己要是提出來,群臣們立馬就會在大殿上擺出一副你敢去我就敢一頭碰死在金殿上的架勢。那幫蒼蠅似的言官就更不用說了,御駕親征這件事也就在皇帝陛下的腦海裡打個轉,就不用說出來自討沒趣了。

可是這件事必須有個人來負責。場面遇冷之時,安遠侯柳升出班啟奏道:“臣不才,願率領虎狼之師,東征倭國,了卻君王天下事。”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朱棣一看此人,心中大喜,在他的心目中,柳升確實是個合適的人才。柳升早年承襲父親的職位成為燕王府的百戶。靖難之役中隨朱棣多次征戰,立下赫赫戰功,升至左軍都督僉事,封安遠侯。目前在京統領神機營,也就是中國歷史上第一支炮兵部隊。

於是,朱棣當場決定,由柳升任主帥,鄭和為監軍,組建大明海軍遠洋艦隊,待時機成熟,即率大軍東征日本。繳回大明開出的五百萬兩銀子的罰單。

(本章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