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公子我乃是紅妝》,第一出第一場,《結金蘭》,開始!”

敲鑼的人報完幕後,速速退了下去。

他退下之後,就看到一主一僕兩人從右側戲臺,走到放置在戲臺上的木頭假橋上。

那身著藍衣長衫,腰間的腰帶上系了一枚玉佩的俊書生,手執摺扇,風度翩翩,踱步於橋上。

唱到:“遠山含笑,春水綠波映小橋,行人來往陽關道,酒簾兒高掛紅杏梢……”

戲臺下的看客們,本來還不知道為何戲臺上放了那麼多小橋、樹蔭等道具。

現在一聽這句詞,眾人瞬間便被引入這曲兒的意境當中,和主人公一起經歷他的經歷。

“這臺上的人怎會是一副平常打扮,為何不畫臉譜?”

從京城來看裴祭的那個男子大驚,起身跑到欄杆處,往臺上細看,回頭驚訝地問身後的幾人。

他們在京城時常能看戲,但這裡的戲和京城的戲,完全不一樣!

他這個問題,在場的人除了祝江江之外,其他人都表示自己也不清楚,男子只能繼續往下看。

那藍衣書生從小橋上走下,來到戲臺另一邊的亭子中歇息時,方才那座小橋上,又見一主一僕到來。

只聽後來的那一主一僕當中,挑著擔子的僕人追上那白衣長衫、腰間配著香囊的俏書生,氣喘吁吁道:“小姐,我們在此地歇歇吧?”

那白衣俏書生一聽此話,連忙打斷僕人,“討打,我現在是男子,莫要再叫錯了。”

“嘶……這竟是個女子?!”眾人譁然。

女主人公出場了,主僕倆簡單的一句對話,就讓在場所有的人都倒吸一口氣。

他們知道這出戲的名字叫做《公子我乃是紅妝》,但對於思想封建的他們來說,親眼看到此情此景,還是震驚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祝江江很滿意現場的效果,才剛開始就有這樣的反應,看來後續市場不用愁了。

後來的主僕倆只有這一段短短的對話,另一邊的那俊書生又開口了:“無兄無弟感孤單,水遠山長行路難。”

此話一出,那俏書生便從小橋走下,接唱道:“如蒙兄長不嫌棄,與君結義並金蘭。”

兩位書生一來一往的對話,立刻就交代了二人相識的過程,展現在眾人面前,讓看客們知道其中緣由。

看客們看得入迷,加上戲臺的佈景真實,如臨其境,讓人忘了他們本來是來看明家小姐笑話的。

樓上的明瑤從進來到方才,一直都是病懨懨、有氣無力的模樣,在看到樓下上演著與她經歷相同的戲碼時。

一開始,她是驚嚇害怕的,害怕在場的人會不自覺聯想到她和朱清然的事情。

她甚至想跑。

可當樓下的戲開始推進,二人義結金蘭,相約在書院做同窗,好好學習時,她又轉身回來,來到欄杆前觀戲。

明瑤和在場所有的人一樣,將自己代入戲中,一起感受劇情的跌宕起伏。

從初遇到同窗,所有對話、場景都叫人震撼。

眾人之所以感到震撼,是因為那女扮男裝的俏書生竟真的入了私塾,而且還學得比男子更好。

在二樓陪兩位大人一起看戲的祝江江無疑是緊張的,她全部的注意力都放在戲臺上,生怕老三和小五兩人出錯。

但好在,他們表現得很好。

“女子讀私塾,好玩、有趣!”

裴祭的三個朋友全都離開自己的位置,跑去欄杆前投入地觀看,一邊看還一邊大肆稱讚這出戲新奇、大膽。

其實不止是他們如此,其他觀戲臺的人沒一個坐得住的,二樓的欄杆前早已圍滿了人。

明戟不知何時又回到明瑤身旁,看到她在默默流淚,他竟感到一絲慶幸和高興。

這些天,她猶如行屍走肉一般,不哭不鬧也不和任何人說話,家裡人都擔心她出再出事兒。

今日她能哭出來,就是好的。

第一場戲,不到半個時辰便結束了。

在一聲“生死之交”後,帷幕漸漸落下,樂聲也越來越低,最後,戲臺上歸於平靜。

還沉浸在劇情裡的看客們似乎都沒反應過來,直到那代表結束的銅鑼聲響起,才將眾人從恍惚中驚醒。

“譁……”

“這便結束了嗎?後面可還有?”

“那祝英臺最後如何了,梁山伯可能認出她?”

“怎麼就沒了呢,繼續往下演啊……”

樓上樓下的人群中響起各種各樣的聲音,顯然他們都沒看夠,急著想要知道後面的劇情,但臺上卻已經謝幕了。

“《公子我乃是紅妝》第一出第一場,結束。”

敲鑼的人高聲唱幕,話音剛落,臺下的人就嚷嚷著問第二出什麼時候演。

根據祝江江所交代的,那人給了看客們一個答案,“第二場將於三日後上演,敬請期待。”

祝江江排這出戏是為了明瑤,她要扭轉明瑤在城中的名聲,所以戲不能耽擱太長時間,否則就沒效果了。

而且,她地裡還有事兒呢,更不能耽誤時間了。

她給之前收集了資訊的各個村子做了分析,等這出戲演完,她就要開展她的農業大計,無論是糧食果蔬、畜牧養殖,她都要做,全面開花!

“怎麼還要等三日啊,現在不能演嗎?”

“再來一遍吧,再來一遍……”

戲臺上的主角和樂師班子已經全部退下,不管臺下的看客們叫囂著什麼,臺上都已經沒有人了。

“還要等三日?這兆笙樓幕後的老闆可真會吊人胃口,難怪裴兄遲遲不肯去江北州,原來是藏著這出好戲啊。”

“這戲著實大膽,卻也十分有趣,我倒是想見見這兆笙樓的主人了,不知朱大人可否引薦一番?”

裴祭的兩位好友把目光投到朱藺身上,滿眼期待。

被點名的朱藺尷尬地站在原地,恭敬地朝二人拱手道歉,“怕是要讓二位公子失望了,下官也不知道這兆笙樓是被何人盤下的。”

兆笙樓散掉的時候不知道是賣給了誰,如今重新開門,他亦不知道幕後的人是誰。

朱藺一心撲在字畫上,很少去關心這些事情。

“哦?那本公子就更期待此人了。”那兩位公子不僅沒有生氣,反倒更好奇了。

反正這出戲尚未演完,他們就留在江南鎮把這出戏看完,同時再派人查查,寫這出戏的人到底是誰!

關於兆笙樓幕後的人,裴祭心中已有答案。

在幾人說到那個人時,他的目光就一直停留在祝江江身上,祝江江被他看得很不自在,這種被看穿的感覺,很差!

但言歸正傳,從臺下看客們遲遲不肯離去的表現,和爆棚的討論欲來看,今日這出戲演得相當成功。

看來兆笙樓很快就能憑這出戏,紅遍大江南北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