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彌八郎,有些東西是不該過問的,你明白麼?”本多正信一臉嚴肅地訓斥道。

本多正純躬身為自己的冒失道歉,卻仍舊忍不住試探道:“區區一個七千石的小大名,何勞主公如此費心?”

“你以為老夫想這樣麼?”德川家康頗有些無奈,“你也知道,當年本家雖然轉封到了的關東,可羽翼仍是遍布全國,從九州到近畿,從甲信越到奧羽,全都有本家的盟友,可是,這種聯絡網畢竟是暗地裡的,不能暴露在太閣面前,因此,老夫一直行為低調,不敢太過聲張,本以為這種優勢會一直延續到太閣身後,沒想到,半路殺出個豐臣秀保,老夫的計劃差點就被他毀了。”

“右府…這件事和右府也有關係?”本多正純略有些吃驚。

“怎麼會沒關係,當年橫掃東海道,將三大旗頭一併剿殺,架空山內、中村、田中三守護,扶植西尾、有馬、足洗三代官的好事不就是他做出來的麼,當初本以為可以借右府的手除掉不聽話的三家豪族,沒曾想竟讓他趁勢將整個駿遠三奪了去,數十年經營的成果果真是毀於一旦啊。”本多正信不無悔恨地叫囂著,就連一旁的德川家康也是發出陣陣哀嘆,後悔當初沒有下定決心支援中村一氏與秀保背水一戰。

看著面前兩位哀怨連連的老者,本多正純突然間從內心深處湧出了一股使命感:“臣聽聞中村一氏已經宣佈王土奉還,確實不能挽回,不過山內一豐和田中吉政不是還在麼,能將他倆拉攏過來,本家也是可以扳回一城的。”

“正信,瞧瞧你這個兒子,到底還是年輕啊。”德川家康和藹地看著本多正信,打心眼裡喜歡這個本多家的少主。

“讓主公見笑了。”本多正信微微欠身,轉向本多正純繼續解釋道:“彌八郎若真是那麼容易,主公能想不到麼,實話告訴你吧,就在中村一氏降服右府不久,本家便積極和那兩家聯絡,可結果卻讓吾等大失所望,原本十餘萬石的大名,經過那次騷亂,全都暗中遭到右府的削減,田中家的五萬七千石只剩下兩萬石,山內家的十二萬石只剩下四萬石,多下來的知行全被加封給了在騷亂中立有戰功的親豐臣大名和豪族,比如西尾俊實,由戰前的一萬八千石加封至戰後的四萬四千石,有馬豐氏和足洗義先也都分別加封到了八萬石和五萬石,如此一來,田中和山內已經失去了在駿遠三的話語權,與其耗費精力拉攏他們,倒不如開闢新的戰場以穩定後方。”

“開闢新的戰場…您是指東北地方?”本多正純貌似明白本多正信想說什麼了。

本多正信點了點頭:“正是,本家在東北雖說表面上和伊達家、佐竹家相處和睦,但是你也知道,伊達的獨眼龍,佐竹的鬼義重都不是好對付的貨色,別看現在和你笑呵呵的,真到緊要關頭誰知道會是什麼個態度,當年的北條家就是前車之鑑吶。鑑於此,本家對下野的制霸就顯得至關重要了。”

“父親大人分析的很對,可是上野最強的兩大勢力貌似和本家不對付啊。”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本以為蒲生秀行娶了振姬會和本家站在同一條戰線,沒成想他竟然和右府結為異性兄弟,並預定了豐臣牧荑為嫡子龜千代的正室,這下兩家的關係更為緊密了,而本家看來要失去這一重要的盟友了。至於宇都宮家,本來因為不肯接納淺野長重為養子差點被太閣除封,右府當時雖然身在朝鮮,但卻因為與宇都宮國綱有些交情,便寫信給太閣和淺野長政為其求情。作為太閣的侄子兼外甥、長政的女婿,他的請求很快得到准許,宇都宮家僅僅以減封兩萬石了結此事,國綱因為此事對右府感激涕零,甚至準備親自率領家臣前往朝鮮擔當右府的宿衛,好在戰爭提前結束,他才沒有去成。你說說看,這時本家提出和他結盟抵制右府能夠成功麼?”

“兒臣明白了,”本多正純心領神會,微微頷首道:“因此,西下野的兩家是拉攏不住了,主公這才決定鞏固在東下野的勢力。”

“東下野和西下野不同,豪族林立,互相獨立,乃是以‘關東小戰國’聞名於世,在本家的威壓之下,沒有哪家敢於不聽號令,這種恐懼感是本家維持影響力的一個重要手段。”德川家康對於自己的威信很是自信,“但是,這種手段用久了,效果便會減弱,因此,需要每隔一段時間便重新樹立威信,而樹立威信的最好方法便是殺一儆百。”

“殺一儆百?”本多正純重複道。

本多正信點了點頭:“《漢書》有云:‘其有所取也,以一警百,吏民皆服,恐懼改行自新。’主公希望透過教訓那些不聽號令的大名來維護自己的威信,穩固在下野的權威,因此,實力靠前,而又經常不老實的大田原家便成了最佳選擇。”

“教訓可以,可是有必要將他們趕盡殺絕麼?”本多正純實在不理解德川家康為什麼如此殘忍地對待一個對本家根本構不成威脅的小大名。

德川家康也是一臉無奈,稍稍嘆了口氣道:“老夫也想息事寧人,可是他大田原晴清實在太不老實了,一連三任宿老的死都沒能讓他安穩,反而背地裡和上杉家勾勾搭搭。作為抵抗上杉家的橋頭堡,你能任由他和敵人暗通款曲?況且大俵清泰也不止一次向老夫表忠心宣誓效忠,你說,誰會有忠犬不用,而讓不聽話的瘋狗看門呢。”

“既然主公有心提拔大俵清泰,那又為何要大田原晴清遞交《知行奉還書》呢?右府可是比大田原更難對付啊。”

“大田原和大俵勢成水火,他晴清能甘心情願將領地交出來麼?讓他遞交奉還書可就不同了,小倉光顯死後,他知道自己大限將至,需要找一個靠山為自己撐腰,而王土奉還則是個絕佳的機會,與其將領地讓給大俵清泰,倒不如用來討好右府以換取豐厚的俸祿,這筆賬誰都能算得清吧。”

“原來如此,”本多正純深以為是,“您的意思是,即便本家不作要求,他也是想將領地交給右府的,只是主公的諭旨給了他一個光明正大的理由。”

“事實就是這樣,”德川家康洋洋得意地點了點頭:“既能讓大田原主動交出領地,又能趁機扶植大俵氏統領東下野,還能藉此機會牽制右府的大軍,正純啊,這招一石三鳥不是很簡單麼?”(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