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九虛張聲勢的秦王——

第二十九章虛張聲勢的秦王

善用兵者,役不再籍,糧不三載,取用於國,因糧於敵,故軍食可足也!

——《孫子兵法》第二篇作戰篇。

早在《孫子兵法》中就提出到“因糧於敵”的重要戰略,這四個字的意思是:率領軍隊進入敵國境內作戰時,要善於從敵國解決糧食補給,從而大大減少本國的經濟實力消耗,這在戰爭中是一個非常高明的策略!

此時郭侃帶著親兵進駐齊河,看到府庫中堆積如山的糧食,大感滿意,能夠從敵人那裡獲得糧草,那是再恰意不過的事情,此消彼漲之下,還能大幅度削減敵人的國力!郭侃這時候的心情相當的舒暢,野戰失利後的帶來的些許負面情緒一掃而空!

因糧於敵就是爽!

當年蒙古鐵騎橫掃歐亞大陸,蒙古人在戰爭中就充分使用了“因糧於敵”的策略,首先蒙古軍隊不攜帶糧食補給,後勤保障完全由佔領區的居民負責,以戰養戰,其次是用戰俘和佔領區的居民來補充自己的兵員。蒙古人能夠以為數不多的軍隊,在短短的幾十年的時間裡建立了一個史無前例的大帝國,是和使用“因糧與敵”的謀略分不開的。

獲得了五十萬石的糧草之後,短時間內郭侃再也不用去思量後勤的問題,可以專注於戰爭,此刻他心中正在謀劃著下一次大規模的會戰,心中已經策劃出數種對付劉淮的方案。佔據了齊河之後,卡住了漢軍的補給,而且進可攻,退可守,戰爭的主動權一下子就落入到了郭侃的手中!

那種掌控大局的感覺又回來了!

“報!開封急報!秦王忙哥剌率兵三十萬攻河南,已破洛陽!家主讓大都督火速回援!”

正在郭侃沉浸在掌控的感覺中回味的時候,忽如其來的訊息讓他震驚不已!接過信使的急件,拆開火漆,書信上那熟悉的字型赫然就是史揮的親筆,所蓋的印鑑經過確認也是無誤的。

“我大軍北渡黃河,你們是怎麼找到的?”儘管已經相當真實,但是一時間郭侃不願意相信,他的內心還在渴望和劉淮再戰,不想此時放棄!

“大都督,我軍糧道被襲,為漢軍武士所阻,我等冒死沿黃河冰封處行軍,見南岸大營無人,北岸卻有大批士卒行軍,故特來查探一番!”信使急道。

原來,因為郭侃帶的大軍糧道被襲,史家接連派出了百餘名信使,儘管如此,也只有眼前這為幸運的傢伙安全到達郭侃軍中。

“善戰者果然不善成啊!”郭侃憤惋長嘆道。

此時佔齊河,大可分兵北上徉攻德州,調動劉淮所部的軍馬北上,讓其不得不疲於奔命,而自己的軍隊卻可以逸待勞,扼黃河之險,佔據地利和漢軍交戰!

“沿黃河北岸撤軍!”郭侃無奈下令道。

史家不得不救,他是史天澤一手帶大的,史家待他可以是恩重如山,因此冷靜下來之後,郭侃只得放棄了和漢軍交鋒的大好局面,無奈撤兵了。

忙哥剌是忽必烈第三子,至元九年(1272年),封安西王,守河西,出鎮京兆(西安)。次年(1273年)進封秦王。

忽必烈有九個兒子,他把其中最優秀的四個兒子封王坐鎮一方,除了三子忙哥剌封秦王,四子那木罕封北平王,出鎮西北,五子忽哥赤封雲南王,出鎮雲南,七子奧魯赤受封西平王,鎮吐蕃、川西。

此時忙哥剌轄陝西與河套地區,當阿術的部將乃燕帶著殘軍進入河套地區的時候,忙哥剌趁機拉攏了乃燕,順利的將三萬的蒙古騎兵收入麾下。這一舉動,讓忙哥剌的勢力空前強大,之前他麾下的蒙古騎兵不過千餘,現在他一下子成了中原擁有蒙古騎兵最多的勢力。在乃燕的鼓動之下,忙哥剌趁著史家出兵濟南,發兵攻河南,試圖一戰而定中原!

實際上,忙哥剌的兵力遠沒有達到三十萬,原本不過七萬步卒,加上乃燕的三萬蒙古騎兵,不過是十萬之數,但是忙哥剌動員了二十萬民夫運糧,故號稱三十萬。

儘管真實的兵力只有十萬,但是對於此時只有七萬步卒的史家來已經算的上是大敵了,畢竟擁有三萬蒙古騎兵的忙哥剌,在質量上不是史家所能比的!

濟南漢軍大營

就在劉淮軍議的時候,竹崎季長所部的武騎士押著幾十名信使來到了大營。

“三十萬大軍!”

劉淮為這個數字感到震驚。不過且驚且喜,喜的是如此一來,依郭侃的忠義,必然會撤兵回援!

“恭喜殿下,如此一來,敵軍不戰而退了!”王仲對劉淮道。

“軍師,這個秦王居然有三十萬軍力?”劉淮還是為秦王忙哥剌的軍力感到震驚,壓力很大,大漢此時也不過是三十萬軍力,其中一大半還是日本和高麗的兵員!現在忽必烈區區的一個兒子,居然隨隨便便就搞出三十萬大軍來!

“此必是虛數!然關中地區,自古就是聚兵之地,徵三十萬人也不是難事,不過如此一來,戰力必有所下降!”王仲回覆道。

“殿下,臣年前去過陝西,忙哥剌所轄之兵不過七萬,皆為步卒,此時三十萬大軍,明顯誇大,就算有,如此龐大的軍械和裝備一時間也難以湊集!”盧世榮上前稟道。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劉淮心中稍安。

事實上,正如盧世榮所,秦王忙哥剌不是不想搞出三十萬大軍,而是沒有能力搞出這麼多軍隊,他有這麼多人,但是沒有這麼多武器和裝備!

“殿下!就這麼放郭侃離去,太便宜他了!”

正在眾人討論忙哥剌的軍隊的時候,忽然忠武將軍王孝忠出言道。

“漢臣!郭侃是宿將,若是追擊恐怕機會不大!”劉淮道。

“殿下,未將願意帶一隻騎兵尾隨郭侃,伺機出戰!”王孝忠一臉堅毅之色。

劉淮看向滿臉堅持的王孝忠,郭侃太難對付了,郭侃要撤軍一事,包括劉淮自己在內的眾將都沒有追擊的意思,心中居然反而有些慶幸,經王孝忠這麼一提,劉淮這才發現,自己的潛意識裡不願意對上這樣強的敵人!

這個發現讓劉淮相當震驚。

問鼎天下必然是一條充滿荊棘和血腥的道路,這條路上強者如雲,名將輩出,如果心存畏懼的話,恐怕走不了多遠!

“好,我把驍騎軍給你,帶十日之糧,明日就出發追擊郭侃!”劉淮下了決心。

驍騎軍是目前大漢最精銳的軍隊,戰鬥力僅次於蒙古騎兵,經過幾次戰火的洗禮後比起色目騎兵還要強上一!

“得令!”王孝忠一臉喜色。

“將軍且慢!”

見王孝忠就要走出營帳,王仲連忙喝止了。

看到王孝忠疑惑的目光,王仲道:“將軍此去,不如先以股斥候追擊,大軍休整幾日,再出發尾隨,不可急攻!”

“哦?軍師此言怎講?”王孝忠驚異的問道。

“郭侃此去,行軍八百裡!開始必然心翼翼,後面雖然加速也必有所防範,將軍幾日後再帶著騎兵追擊,離其五十裡尾隨,等其入河南境內再伺機出戰!”王仲道。

“好!”

未等王孝忠回答,劉淮就為之拍案叫絕。以騎追敵八百裡不動,待其進入河南境內,史家地盤之後再動手!

王孝忠大喜,讚道:“軍師妙計!”

劉淮隨後對王孝忠道:“如此一萬軍馬太少了,再帶二萬騎兵去,另外讓竹崎季長與島津忠宗二人沿途襲擾,以麻痺郭侃!”

若是只有斥候追擊,郭侃必然起疑,劉淮索性讓截糧道的竹崎季長與島津忠宗二將襲擾郭侃!這樣一來,更有利於王孝忠的後續行動。

“殿下英明!”王仲拍馬道。

一個人所想的計策總是有限的,需要不斷的補充,此時劉淮清醒的認識到這,他想到了後世商業上的策劃團隊,而且在軍事上即使團這一級編制都擁有大量的參謀!

看來必須組建一隻智囊團了,這樣才能在未來的征戰中發揮更好的作用!

ps:給個推薦,給個關注,給個收藏,舉手之勞而已,你的支援就是我更新的動力!謝謝!6422218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