二十章不致於人的騎軍——

第二十章不致於人的騎軍

此時真正困擾郭侃的不只是天氣和士卒的質量,真正讓他頭疼的還是後勤的運輸問題!

千里負擔饋餉,率十餘鍾致一石!]

《漢書》中記載的古代千里運輸糧草的效率,只有10不到,元代雖然隨著車馬技術進步,道路的建設,以及戰爭效率和經驗的提高,此時千里運輸的效率也不過是30,從開封到濟南,運輸十石的糧,中途要消耗到7成的糧草。

依靠史家的勢力,這消耗算不上什麼,但是糧草消耗的起,人消耗不起,三人餉一卒才夠,十萬大軍需要動員運輸的隊伍非常龐大,並且興師十萬,輜重三之一止得駐戰之卒七萬人!郭侃麾下雖然有二十七萬大軍,但是用在護衛和運輸之上的軍隊佔了三分之一,動員的民夫數以十萬計!

此時雖然是寒冬,農閒之時,但是幾十萬民夫將糧草消耗了大半,維持近三十萬大軍的開銷,難以持久。此前,劉淮的軍隊渡過黃河攻擊濟南,兵馬未動,早就有百萬石的糧草調動到了齊河縣,而運輸到一江之隔的濟南,大漢動用的民夫就多達五萬之眾!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從開封到濟南800裡的路程,已經將史家的後勤能力發揮到極至,加上異常惡劣的天氣,不只讓大軍的行軍緩慢,也讓後勤糧草的運輸遲緩,風雪極大的增加了後勤的壓力!

郭侃開始懷念起當年西征時,他麾下的蒙古騎兵,蒙古人的馬匹具有極強的忍耐力,不論嚴冬酷暑都生活在野外,必要時可以連行數日而不食糧草,甚至能在相當短時間在最險惡的地形上越過幾乎令人難以置信的距離。由於行軍時不必馬匹帶飼料,蒙古騎兵又自帶各人的食物和裝備,而且通常只帶最少的用量,因此,蒙古軍隊不需要拖帶龐大的後勤供應輜重車隊,也不必保留一個後方供應基地。而且大部分蒙古戰馬都是母馬,必要的時候蒙古騎兵能喝馬奶生活,因此也減輕了軍隊食物供應的負擔。這同時也使蒙古軍隊的機動性大大增強,同時可以以戰養戰,在敵人的底盤上獲得補給!

強大的生存能力,不需要過多的仰仗後勤,這是郭侃非常懷念的作戰方式,而如今在中原,顯然以戰養戰的方式不太適合。

濟南城

劉淮順利的帶著大軍入城,漢軍在濟南城中駐紮遠比在野外風餐露宿,肆虐的寒風和大雪中要來的滋潤許多,劉淮的軍隊得到了非常良好的休整,此時正以逸待勞,等待著郭侃軍隊的到來。

在原來魯王郝德昌的宮殿之上,劉淮正召集著一眾將領,商議應對郭侃大軍的方法。

“郭侃的軍隊居然還在五百裡之外行軍?”得到探馬訊息的劉淮覺得詫異,依劉淮的想象之中,這個猛人的行軍速度應該日行二百裡,五天之內就可以抵達濟南才對。

“殿下,此時雪虐風饕,行軍不利,近三十萬大軍踏雪而行,道路艱難,天寒地凍,若是行走太急,恐怕多有折損!”王仲在一旁解釋道。

對於王仲的分析,劉淮深以為然,所以也解釋了為什麼現在郭侃的軍隊只有區區日行百里的行進速度。

“我軍已下濟南,軍師以為當據城而守,還是揮軍出擊贏得主動呢?”劉淮詢問道。劉淮覺得據城而守過於被動,郭侃是攻城的老手了,二十幾萬大軍如果單單被動防禦,多半凶多吉少,還無法發揮騎兵的實力,但是如果主動出擊,此時天氣又相當惡劣,恐怕出去勝算不大。

守不是,攻又不是,此時劉淮相當矛盾!

“大軍在外,可依託堅城,以騎兵機動,以逸待勞,用以據敵!”王仲回答道。實際上,王仲所的不過是積極防禦的策略,用騎兵為機動,伺機尋找戰機。

劉淮此時沒有什麼好的辦法,只得採納王仲的策略,下令忠武將軍王孝忠,宣威將軍劉正,定遠將軍竹崎季長各領騎兵三萬屯於城外,又令金大通率高麗士卒赴城外構築工事,用以防禦來敵。

“軍師!前段時日對郭侃所施的離間之計如何了?”劉淮想起當日郭侃大破蒙古騎兵之時,王仲曾經謀劃離間郭侃與史家之間的關係。

當時候王仲認為郭侃此人,智勇無雙,是不世之將,然如此人物,必是據傲之人,因此設計了離間之計,用以離間其與史家的關係。如今進行如何了,劉淮還不知道,這時候想起此事才詢問道。

“殿下,郭侃是史天澤義子,當年拋棄高官厚祿和麾下的千軍萬馬,不遠千里迴歸蒙元,此忠義之士也,欲間之,只可離間史家子弟與其的關係,故臣先使人傳播其戰績,吹捧其戰功,如今天下,郭侃之名遠播萬里,河南境內,東天將軍之名更是無人不知,無人不曉!”王仲緩緩道。

捧殺!劉淮立刻明白了王仲的手段。

郭侃是忠義之士,對史家忠心耿耿,史家幾位也不是傻子,要行離間需要一步一步來,王仲之計先使人傳誦郭侃的威名,讓其功高震主,為史家所忌,而後再施離間之計!

“如今郭侃帶兵近三十萬,史家精銳盡在其中,大將帶重兵在外,威名赫赫,史家必有所忌,軍師可以放手而為!”劉淮讚賞的看向王仲。

“是,殿下英明,臣這就去辦!”王仲頭。

綠色正向郭侃撲去!

大都

朝庭之上,當劉復亨和文武大臣正在商議應對史家近三十萬大軍出兵山東一事的時候,濟南的捷報傳來。

劉復亨大喜之下,對群臣道:“如此,山東無憂矣!”

“陛下!郭侃,世之良將,擅謀略,攻無不克,如今出兵山東,我大漢雖已據濟南,依城而守,太子殿下更是驍勇善戰,已立不敗之地,然黃河北岸,我軍兵力空虛,當遣一將,進齊河,扼黃河之險,以保大軍之糧道!”

劉復亨視之,正是兵部侍郎李德輝,對其言論,劉復亨深以為然。

大漢建立後,投效者雲集,其中不乏真知灼見之士,李德輝就是其中之一,大漢的朝堂之上一時人才濟濟!

“誰可為將?”劉復亨問道。

“臣舉薦一人,出自將門之後,勇冠三軍,謀略無雙,可以為之?”中書令王文幹出列站在殿上道。

聞言,劉復亨大喜問道:“愛卿所薦何人?”

“武略將軍石興祖可以為之!”

石興祖是元朝龍虎衛上將軍石天祿之後,東平人,石興祖襲千戶,官至武略將軍。當年早期伐宋時,從忽必烈攻鄂州,立有戰功,大元至元四年,為先鋒,由宿州率兵抄沿淮諸郡,破敵數萬,獲宋軍戰艦數百,功在諸將之上,後解兵權任文職。

見是名門之後,又是自己的同鄉,劉復亨很滿意,遂立刻下令道:“封石興祖為鎮軍將軍,領兵三萬,進駐齊河!”

“陛下英明!”見劉復亨同意自己推薦的人選,中書令王文幹立刻拍馬道。

齊河原本就駐紮著一萬兵馬,如今劉復亨又派遣石興祖帶兵三萬進駐,這樣一來,劉淮的後勤線更加牢固了!

濟南城

漢軍進城之後,原本被切斷與外界的聯絡一下子開啟了,而恰好盧世榮收購的物資還在城外,此時濟南已經是大漢的領土,盧世榮趁機將貨物拉到城中販賣,只收金銀,饒是如此,依然被蜂擁而來的人們搶購一空。

盧世榮一下子賺的盆滿缽滿!

加上盧世榮勸降郝德昌有功,劉淮當即授予十二級爵——右更,隨後又被劉淮提拔任命為太子舍人。漢制中太子舍人選良家子孫任職,輪番宿衛,似郎中,沒有什麼許可權。

太子舍人不過是區區秩二百石散官,但是其背後的意義大不一樣,在盧世榮看來,太子舍人,意思就是太子的人!

可以是飛黃騰達,指日可待!

因此盧世榮變賣貨物後,就打發屬下回去交差,日夜隨侍在劉淮左右。

四處的商賈湧入之後,濟南城逐漸開始恢復往日的熱鬧,但是很快,戰爭的陰影再次籠罩在了濟南城上空。

當郭侃的軍隊行進到距離濟南三百裡地的時候,就被漢軍的斥候發現了,訊息很快就傳回了濟南城!

“殿下,善戰者,致人而不致於人!我等騎兵眾多,若一味防禦則放棄了大好的優勢,當主動出擊,伺機襲敵!”大帳之內,王孝忠主動請戰。當初他單騎追殺郭侃,卻被郭侃反殺了座騎,對此他一直耿耿於懷。

ps:給個推薦,給個關注,給個收藏,舉手之勞而已,舉步維艱的寫作,你的支援就是我更新的動力!謝謝!請記住的網址,如果您喜歡可安天下寫的《征服者之佔據東瀛當反賊》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