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三章大漢征伐的目標——

第十三章大漢征伐的目標

王仲策反董文炳的計策失敗了,原因無它,為了趕時間,客乘船走海路南下,不幸遇到了風暴,人與船皆沒!

在這個時代,儘管造船技術已經相當成熟,但是走海路還是有一定的風險的,客成了死人自然不會在去策反董文炳了,而船隻的傾覆也不會反饋回任何訊息,因此王仲還矇在鼓裡。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而此時的董文炳所部水師和蒙古統帥孛魯歡交惡,據守水寨,擁兵以自保,幾乎在同一時間,南宋和史家派遣的使者不約而同的抵達了。

南宋的使者是兩淮制置使李庭芝派來的,以金印牙符授董文炳為漢軍都元帥、盧龍軍節度使,保其為燕郡王,李庭芝所開的條件可以相當高了,但是董文炳卻對南宋朝廷相當的不看好,宋廷花費萬億錢財打造的水師,被自己輕而易舉的襲破了,可以如果不是大都有變,董文炳相信,此刻他應該已經攻入臨安城了。

而史家的使者是帶兵北上的史格派來了,只攜帶了史格的一封書信,而信上只有寥寥的十九個字:“累兄至此,深愧之,不如與弟同舉義旗,共饗天下!”史格沒有給出任何實質的承諾,但是卻深深的打動了董文炳的心,比起南宋開出的異姓王的價碼,在董文炳看來和他有著生死之交的史格顯的更有誠意一些!

很快,董文炳就作出了抉擇,麾師出長江口,而後入海,再入黃河至河南。

南宋兩淮制置使李庭芝知道後,扼腕長嘆,捶胸頓足!董文炳是世之良將,無論陸戰還是水戰都是一流的,尤其是帶水師的能力,連南宋名將夏貴都無法比的過,這樣的人才,就這麼白白流失了,李庭芝想不通,自己已經開出了超越自己許可權的價碼給董文炳,即使擁有異姓王的高位都沒辦法打動董文炳,反而他選擇了史家這個漢軍的軍閥勢力,李庭芝想不通堂堂的大宋王爵居然還比不上一個地方土豪的屬下?

董文炳歸附史家的訊息傳至大都,王仲同樣沮喪異常,嘆失良機白白錯過了大好的機會!

史家得到董文炳後等於是如虎添翼,訊息震動了大漢高層,連沉浸在溫柔鄉中的劉復亨聽聞此事都大驚失色,急忙召開廷議討論。

“陛下,董文炳與史格乃是生死之交,董文炳年長,史格奉其為兄,當年忽必烈南下,董文炳帶死士數十百人當其前,率弟文用、文忠,載艨艟鼓棹疾趨,叫呼畢奮,麾眾趨岸搏之,而史格亦帶猛士從旁助軍,二人聯手大敗宋師,而今董文炳投靠史家也是預料之中的事情!”侍中張弘略首先出言稟道。

“兩人之交,朕也早有而聞,二人都有萬夫不擋之勇,自然惺惺相惜,史格勇冠三軍,攻城時常常裹創先登,如今董文炳入史家,簡直如虎添翼,史家有郭侃統領步軍,董文炳統領水師,實乃我大漢心腹之患也!”劉復亨感慨。

“陛下,如今我大漢兵強馬壯,府庫充盈,百姓歸附,人心安定,當下之際正是用兵之時,可先下手為強,麾兵攻之!”中書令王文幹進言。

劉復亨看向劉淮詢問道:“新練騎兵可否一戰?”

“父皇,新練5萬騎兵已經整訓完畢,可以一戰!”位居上首的劉淮聞言立即表態。自趙若蘭走後,劉淮鬱悶了很久,為了轉移心情,他親自到軍中和王孝忠一起訓練騎兵,自然大大加快了效率,5萬新徵招騎兵在劉淮的激賞激犒之下,已經初具規模和實力,能不能成為精銳,就要看實戰的檢驗了!

劉復亨頭,如今擁有11萬騎兵,這是大漢的最大倚仗,也是大漢王朝對外攻伐的利器!

“陛下,此時攻伐史家非是良機也!”此時有大臣提出不同意見。

劉復亨視之,正是中書左丞張文謙。

中書令王文幹頓時大為不爽,這個張文謙是新附的漢臣之一,為人剛明簡重,凡所陳於上前,莫非堯、舜仁義之道,是標準的儒臣,在王文幹看來,太過這些迂腐的漢儒太過於死板,不懂的變通之道,因此王文幹對於他麾下這個不怎麼“聽話”的下屬很是感冒!

“愛卿何出此言?”劉復亨問道。

“陛下,當今天下群雄並起,史家麾兵二十萬,雄據中原,此四戰之地也,早晚必有所爭,如今陛下若是伐之,二強相爭,必有所傷,恐怕為其它勢力所乘!”張文謙進言。

“不然,史家如今勢力已經相當龐大,若是任其發展,恐怕才是心腹大患,史格麾下兵馬和董文炳所部迴歸之後,兵力更達三十萬之巨,如此強敵,當先下手為強滅之!”中書令王文幹反駁道。

“臣以為當先發制人!”

“臣附議!”

“陛下不可,史家太強,當徐徐圖之!”

……

朝堂之上頓時陷入了爭論之中。

此時劉淮雖然渴望出戰,但是也隱隱覺得攻史家不是什麼好事,勝算不大,所以索性就一言不發。

群臣的爭論讓劉復亨頭都大了,眼見尚書令姚樞在旁不語,一副悠哉悠哉的樣子,頓時出言問道:“姚愛卿以為如何?”

紛亂的爭論聲音立刻消失了,此時文武百官的注意都集中到了姚樞身上。

萬眾矚目!

姚樞很是享受這種感覺,現在的他身居高位,手握大權,在這之前的忽必烈時代是不可想象的,蒙古人只有在需要的時候才問訊他,雖然他的計策可以影響蒙古人,但不像現在這般爽快!他可以直接左右國策!

“陛下,臣過,史家三傑,史樞為龍,史格為虎,史揮為犬,如今史格帶兵歸來,史家之主的位置恐怕要動一下了!”姚樞不緊不慢的道。

“哦?依愛卿看未來的史家之主屬誰?”劉復亨大感興趣。

“史揮為犬爾,不值一提,史樞為龍,史格為虎,龍虎之爭恐怕是必然的,然史格攜董文炳所部,勝負難測!陛下當今之際,不是對史家用兵之時,若是圖之太急,龍虎犬結成一心,我大漢絲毫沒有勝算!”姚樞分析道。

“如愛卿所言,我大漢只能作壁上觀,靜觀其變了?”劉復亨無奈的問道。

“不然,如今我大漢兵精糧足,正是用兵之時,陛下何必拘泥於史家一地呢?”姚樞提醒道。

劉復亨恍然大悟,何必還要和史家爭鋒呢,還有大片的領土等待著自己,確實沒有必要吃力不討好和史家在中原決戰!

此時大漢的周圍,西北是草原,已經和昔裡吉結盟,東北是元朝的遼陽行省,西面是河套地區,南面是史家,東南是山東地區。

目前可以用兵的有三處遼東、河套、山東!

“陛下,此時寒冬將至,遼陽行省地域廣闊,又是苦汗之地,不宜用兵,河套地區離蒙古太近民風彪捍,不利征伐,而山東正是陛下的故土,若是麾兵山東,以陛下的聲望,大漢的軍威,必是從者如雲,如此必可大漲我大漢的實力!”姚樞進言道。

劉復亨聞言大喜,遂下旨令劉淮厲兵秣馬,準備出兵山東!

1275年11月末,在凜冽的風雪之中,劉淮帶著二十萬大軍南下山東,開始了大漢建國以來的第一次征伐。

此時的山東,嚴家佔了大半的地盤,另外一半的地盤之上,割據著大大的錯綜複雜的十幾股勢力,這些原本都是漢軍世侯,其中很多都是元朝東路伐宋的軍隊,劉復亨據河北,史家佔河南,很多世侯沒辦法回到自己原來的地盤,於是就帶著麾下軍隊就近據守城池,搖身一變就成了佔地為王的割據勢力!

不過,這些烏合之眾,在大漢的二十萬軍隊面前,簡直不值一題,劉淮的目光已經瞄準了劉家的世交嚴家的地盤之上!

ps:給個推薦,給個關注,給個收藏,舉手之勞而已,舉步維艱的寫作,你的支援就是我更新的動力!謝謝!請記住的網址,如果您喜歡可安天下寫的《征服者之佔據東瀛當反賊》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