十二章國之智的高麗——

第十二章國之智的高麗

劉復亨派出禮部侍郎李簡為使者從海路乘船出發,不過十日就抵達了高麗,作為大漢的使者,李簡受到了高規格的接待,但是高麗王還是委婉的拒絕了大漢要其臣服的要求。

王昛是高麗王朝第25任君主,但他是高麗王朝第一個只被稱作王的君主。在他之前的高麗國王都被稱為“陛下”或者“海東天子”,但自從高麗成為蒙古帝國的藩屬之後,這些稱呼被禁止使用,蒙古人認為這種稱呼是對其統治的挑戰,就將其終止。

每個民族都有自己的生存方式,為了延續高麗王朝,王昛再三上表要求聯姻,出於鞏固統治的目的,忽必烈答應了,王昛最終迎娶了忽必烈的長女齊國大長公主,成了元朝的駙馬,而後忽必烈趁機規定高麗王位的繼承者出生後必須送回元朝,以蒙古人的方式長大成人後,方可回到高麗繼承王位。

此時大漢的使者持節來到高麗,雖然被王昛拒絕了,但是還是引起了不的震動,之前中原大亂的訊息早就傳入了高麗國,不少大臣紛紛勸王昛驅逐蒙古人,恢復昔日的皇室光輝,但都被王昛拒絕了!

在中原,區區帶兵幾千的漢軍世侯就敢稱王,為什麼帶甲十萬,一方的高麗王不敢自立呢?

原因很簡單,高麗王室被蒙古人打怕了!

早在開始的時候,蒙古帝國東征西討,征服高麗後,由於蒙古人橫徵暴斂,索取無度,上至金銀,下至草蓆無所不要,對於國寡民的高麗來,無法承受,因此往往蒙古大軍一旦撤走,不久高麗王就會在部下將領的煽動下就復叛,導致了蒙古人先後九次征伐高麗。從1231年蒙古軍進攻高麗開始,就打的高麗國王和王室貴族遷都江華島,當時缺乏水軍的蒙古人對龜縮在江華島的高麗王沒有任何辦法,但是蒙古人數徵高麗,每一次都大肆進行擄掠,陸地上凡是反抗蒙古人的勢力都被清洗一空,導致高麗內部分歧嚴重,對待蒙古的入侵一事上分裂為兩派,文派反對與蒙古交戰,而武派則堅持繼續抗蒙,忽必烈上臺後發起了第九次戰爭,在對抗元朝的戰爭中武派將領死傷慘重,其勢力最終垮臺了,加上忽必烈恩威並施的策略,於是高麗王就向徹底蒙古投降了,成為蒙古藩屬。

九次反抗,九次被鎮壓,作為王室的王昛和他父親一樣,對蒙古人產生了深深的畏懼之心,因此只要蒙古人還在,他就不肯自立,更不要臣服於其它人了,而新的大漢政權,此時與高麗國不並不接壤中間還隔著一個蒙古人的遼陽行省!但是能夠攻佔大都的勢力也不容窺,王昛也不敢輕易得罪。

李簡作為新附的漢臣,想在劉復亨面前表現一番,自然不可善罷甘休,但是自古以來使節最大的依仗就是其國家背後強大的軍事實力,可目前高麗國因為領土與大漢並不接壤,雖然對大漢敬畏,但多少有有恃無恐,李簡深深的明白這一,但是出發前大漢天子特意交代的任務又不得不去完成。

很快,李簡再次持節來到了高麗皇宮,面見王昛。

“殿下可知大漢天威?”李簡持節質問道,蒙古人封王昛為高麗忠烈王,不過是藩屬之王,而漢制中皇太子、諸王皆稱殿下,是以李簡如此稱呼。

“不知,吾只聞大國之仁!”王昛知其意,遂狡辯道。作為高麗的王室的王昛自然不會對中原文化陌生。

李簡笑了,道:“國之智,能以事大,今日一見果然不同反響,然殿下僅以隻言片語,就想要得到大國之仁,未免也太輕鬆了!”

索賄!李簡公然的在替國家索賄!

王昛聽出了弦外之音,但是他卻絲毫沒有任何不悅之色,蒙古人在高麗胡作非為,橫徵暴斂,他早就見過了,已經見怪不怪了,在王昛看來,如果能夠花錢財消災,是相當值得的。

“上國使者旦有所需,儘管開口,雖然我高麗國民困,物產不多,也必盡力為之!”王昛相當低姿態的回答道。

李簡笑了,他的目的達到了,雖然沒有完成讓高麗臣服的目標,但是大漢天子給他私下佈置的任務看來是完成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

直沽的海面上戰艦如雲,旌旗蔽日,密密麻麻的大船再次出現在海上,巍如山嶽的戰艦大老遠的就能看的到,劉淮徵發自東瀛的十萬足輕到達了!

得到訊息的劉淮,興奮異常,十萬的軍隊,雖然戰鬥力不高,但是勝在數量眾多,而且全副武裝的足輕用來守城,就可以騰出大批的漢軍步卒。雖然此時的大漢兵強馬壯,但是用來爭霸中原還是遠遠不夠的!

戰艦上還帶有大批的金銀,大肆開發的金山已經有相當可喜的產出,儘管此時大漢的國庫相當的充實,但是誰會在意金銀太多呢?此時日本在劉淮眼裡,就是個不段產出金銀的聚寶盆,永不停歇的取款機!

隨船而來的還有劉淮在日本妻妾。

久別勝新婚,當劉淮在東宮陷入溫柔鄉的時候,趙若蘭意外的見到了許達甫,本已回到宋國的許達甫的折回,頓時讓她產生了不祥之兆。

“郡主!王妃病重,危在旦夕!恐怕不久矣!”許達甫見到趙若蘭悲泣道。

趙若蘭震驚了,她試圖從許達甫臉上找出一絲異樣,但是很快趙若蘭失望了!

看來事情的真的!

生母病重,她不得不必須返回宋國一趟,趙若蘭本想向劉淮告別,但是卻被侍衛阻擋在了門外,房間內異樣呻吟聲傳出!無奈之下,趙若蘭之能匆匆留下一封書信,而後就隨同許達甫離開了東宮。

*******************************

“聞鼓不進,聞金不止,旗舉不起,旗按不伏,此謂悖軍,犯者斬之!呼名不應,時不到,違期不至,動改師律,此謂慢軍,犯者斬之!夜傳刁斗,怠而不報,更籌違慢,聲號不明,此謂懈軍,犯者斬之……”劉正用日語向麾下的日本足輕申明軍紀。

大都一役,劉正追殺忽必烈被月赤察兒射中一失,受箭傷落馬,此時調養數月已經恢復大半,雖然還不能夠策馬急馳但是已經行走自如,本來就將領不足又在大規模訓練騎兵的劉淮實在找不出將領來操練這群日本足輕,只能將劉正找來,委以重任。

在日本足輕到來後,大漢的軍力已經高達35萬,其中擁有騎兵部隊11萬5萬還在訓練步軍24萬,除去用以守城的兵馬,此時的大漢擁有超過二十萬的人馬可以用來出征!

攻佔河北後就種田數月按兵不動的大漢王朝,戰車已經開始重新轉動!

因為謝國明未履行讓李庭芝出兵狙擊阿術所部蒙古騎兵的承諾,劉淮將其徵集而來的船隻全部都扣下了,對於操船的水手,劉淮許以重利誘之,絕大部分的船工都留了下來,搖身一變成了大漢的水師。而當初在日本徵集的商船,都一律放回,還在日本滯留的船主,商人都得到了極其豐厚的補償!

*******************************

手裡捧著趙若蘭的信,劉淮惆悵不已,這個絕代佳人就這麼走了,讓他深深的遺憾,在大都期間,一直忙於軍務,政事,以及謀劃東宮之事,冷落了佳人,本來就忙,加上不擅表達感情的性格讓劉淮始終無法和趙若蘭突破最後的關係,等到佳人走了,才開始後悔莫及!

劉淮正在後悔的時候,王仲的聲音傳來。

“殿下!據探馬回報,江南的元軍內訌,史格所部兵馬北上,董文炳所部水師因載其過江受到蒙古人責難,雙方發射衝突,董文炳退讓,帶著水師撤至江北。”

“恩,知道了!”劉淮心不在焉的回答道。

“殿下!此天賜良機啊,當迅速派出客,拉攏董文炳,如此我軍水師實力將大增!”王仲進言。

“恩,你去辦吧。”劉淮相當不在狀態,隨口答應了。

雖然見劉淮有異,但是自己的計策被採納了,王仲也不疑有它,隨後立即告退,開始著手派到南方用以服董文炳的人選。

ps:給個推薦,給個關注,給個收藏,舉手之勞而已,舉步維艱的寫作,你的支援就是我更新的動力!謝謝!

&n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綠色!請記住的網址,如果您喜歡可安天下寫的《征服者之佔據東瀛當反賊》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