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三章密謀東宮的交易——

第三章密謀東宮的交易

大都

深夜,王文幹府上來了一個不速之客,將文幹從睡夢中吵醒。王文幹最近可以是春風得意馬蹄疾,本是東平總管的他,入大都後,行中書省之事,佐劉復亨執大政,斷大事務,他的日子可以過的相當滋潤,所佔的府邸原來是四怯長之一月赤察兒的豪宅,修建的異常奢華。

王仲一邊平靜的在客廳等待著王文幹,一邊欣賞著府上奢華的裝飾,蒙古人好大喜功,走出草原後從一無所有到坐擁無數財富,有如暴發戶一樣將房子修得異常華麗!

“則平王仲字這麼晚來找我,有什麼大事?”一臉倦意的王文幹匆忙更衣後來到客廳。

“今主上猶豫不決,遲遲不肯稱帝,可知為何?”王仲問道,王文幹是劉復亨的心腹,追隨劉復亨多年,自然是詢問的最佳人選。

王文幹本是一員猛將,驃騎上將軍王珍之後,善騎射,襲為行軍萬戶,當年從忽必烈攻鄂州,王文幹親率死士衝城,先登!然而卻中流矢受創,但其勇猛之名傳遍天下!後來削藩,王家兵權被出,才不得棄武從文,後來歸入劉復亨的麾下,二人一拍即合,自此成為劉復亨屬下的頭號心腹。

“則平!主上之心,不是我等下臣所能揣測的!”王文幹一臉平靜的道。

王仲笑罵道:“兄長,你我之間還需要如此生分麼,今夜就你我二人,話不入第三耳!”

見王仲如此法,王文幹推脫不過,遂道:“主上所憂者東宮也!”

王仲聞言恍然大悟。

古時太子居東宮,故以東宮表太子,古時的承襲制度是嫡長子繼承制,確認繼承人的基本原則是:立嫡立長,也就繼承順序是嫡子優先、年長優先。嫡子正妻所生的兒子中,年長者為第一繼承人。若沒有嫡子,才立庶子中年長的為繼承人。

劉復亨有子五人:浩,澤,澧,淵,淮。然而浩,澤,澧,都死的太早了,現在只有劉淵和劉淮二個庶子,若是按立嫡立長的原則,劉淮是老五,排名最次,就與東宮無緣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但是古代除了立嫡立長的原則外,還有立子以賢的做法,就是,要看諸子的德行而定!若是用立子以賢之法,劉淮還有機會。

但若是只有一個出色的兒子,問題就簡單的多,但是劉復亨現在的二個兒子都相當出色!雖然在功績上劉淮要強上許多,可早期的時候劉淮才能不顯,而劉淵卻相當優秀,劉復亨雖然喜愛幼子,但卻把劉淵當做家族繼承人來培養教育。

作為劉淮的頭號心腹,王仲自然要為劉淮爭取,他的心思開始活躍起來!

王文幹平時與劉淵交好,但是從王文幹仍然將訊息告知給他這一明,王文幹雖然傾向於劉淵,但還沒有就心中的儲君沒有作出選擇!

“兄長!你觀五公子劉淮如何?”王仲問道。

“絕代名將也,堪比衛霍!”王文幹絲毫不吝嗇讚美之詞!在東瀛絕地反擊戰績或許不顯,但是奇襲大都強攻堅城,奔襲汪古策馬攀城的戰績讓人驚豔!

“此其統兵之能,兄長可知其在東瀛,覆雨翻雲,借藩鎮之力滅除幕府,一統東瀛後,又快刀斬亂麻除藩鎮之權,不足半年就麾兵三十萬,雄據一方!”王仲道。

“願聞其詳!”王文幹驚異非常。

隨後,王仲將其在東瀛的經歷一五一十的講述給王文幹。

“真一代梟雄也!不鳴則已,一鳴驚人!”聽完東瀛之事後,王文幹感慨道,追隨劉復亨多年,可以看著劉淮成長,但他對劉淮的瞭解還停留在聲色犬馬的貴公子之上。

“兄長可知,其用人之法,不拘一格,喜放權於下,只問結果,不究過程,任其發揮!”對王文幹相當有瞭解的王仲隨即相當有針對性的替劉淮好話。

“哦?”王文幹大為驚訝,武將出身的他,改做文官之後,雷厲風行,喜歡獨斷事務,最為不喜上司指手畫腳,干涉其處理政務。如果主上適當放權,將是一件非常愉快的事情!

“克大都後,兄長行中書省,總判中書大事務,面面俱到,仲敬佩之極,回去後必定稟報五公子,推薦兄長為中書令一職!”王仲見時機成熟,立刻丟擲實質性的誘餌。

中書令是幫助帝王處理政務的官員,統令中書省,中書省是屬於最高決策機構,掌握行政大權,還負責草擬和頒發皇帝的詔令,責任重大。忽必烈的時候以中書省總領百官,與樞密院、御史臺分掌政、軍、監察三權,中書省的權勢尤為重要。

王文幹驚喜異常,中書令的高位,他本不敢奢求,這個職位可比宰相,而且還更有實權!雖然王文幹是劉復亨的心腹,但是最高只當過東平路總管的他,不過是個從四品的官員,這樣的品階在大都多如牛毛,即使劉復亨上位後,王文幹估計自己能當個六部的輔官就相當不錯了,但是如果有劉淮的推薦就大不一樣了!王文幹沒什麼野心,他只想恢復王家昔日的榮光,正二品的中書令,就讓他非常滿意。

看著表情一如既往猥瑣的王仲,王文幹緩緩的頭,他忽然想到眼前的王仲也是王家的一脈,同樣留著王家的血液,他輔佐劉復亨,王仲輔佐劉淮,這樣王家就將成為這個新興王朝的顯貴!

看到王文幹頭,王仲欣喜若狂,連夜趕回劉淮的府邸,向劉淮彙報此事。

翌日,劉淮帶著王仲拜訪了姚樞、張弘略,分別在其府上秘議了數個時辰。是夜,劉淮大宴軍中將領。

當夜,劉淵泰山伏擊的戰報傳入中書省,王文幹不動聲色的將其留中不報,而後又將其置於案底。

第三日,大明殿議事,姚樞上勸進表,同時劉淮帶著文武百官就在大殿之上齊聲勸進。

劉復亨讀了姚樞所呈的勸進表,又看到跪滿一殿的文武百官,劉復亨激動得幾乎不能自持,握住勸進表的手都在微微發抖,用好大氣力才剋制住,劉復亨激動拿起勸進表看一陣又放下,放下又拿起,週而復始,反反覆覆,不知多少次!

好一陣之後劉復亨才勉強穩定了情緒,而後道:“當今天下群雄並起,戎馬未息,爭戰不斷,人心未定,民困未蘇,況元蒙實力還在,天所歸尚未可知。若是冒然稱帝,恐怕樹大招風,四面受敵!”

姚樞率先回答道:“不然,當今天下大亂,群雄割據已成定局,漢軍世侯紛紛稱王,兵力寡者不過數千之眾,尤敢稱王,大將軍麾下如今兵強馬壯,擁兵二十餘萬,襲破元之大都,又據河北之地,傳檄天下共討元蒙,聲勢之大,本就已是眾矢之的!當果斷稱帝,用以號令天下!”

張弘略、王文幹等人見機紛紛出言附和。

眼見麾下文武皆在勸進,劉復亨本身也大為臆動,隨即就做了決定,他長吁了一口氣,彷彿卸下了千斤重擔,自從十八歲從軍,到今天已經三十年了,三十年來他南征北戰,親冒矢石,衝鋒陷陣,冒常人不敢冒的險,忍常人所不能忍之事,為的不就是這一天嗎?

終於劉復亨再也按捺不住內心的喜悅,拍案而起:“好,既然如此,天命所歸,若是不取反受其害!”

姚樞等人立即跪拜,高呼道:“吾皇萬歲,萬歲,萬萬歲!”

隨後劉復亨下令由姚樞負責禮法,主持登基大事。

當朝議結束,劉復亨退入殿後的時候,心情卻仍然無法平靜,總算走出了這一步,憑他眼下實力,割據一方可以,要想掃滅群雄,逐鹿中原,消滅蒙元,甚至掃平南宋,還有很長很艱難的路要走,弄不好便會兵敗身亡。

但這不是他遲遲不肯稱帝的原因!

家有二子,同樣的都是那麼出色!這才是他猶豫不決的原因,登基之後必立儲君!然而到底立劉淵,還是立劉淮,這個問題一直深深困擾著劉復亨。

關鍵時候,劉復亨想到了王文幹,這個忠心耿耿跟隨自己多年的心腹,幾乎是看著這二個孩子的成長,或許他會給自己一個比較好的建議。

是夜,劉復亨急召王文幹入宮議事。

ps:給個推薦,給個關注,給個收藏,舉手之勞而已,舉步維艱的寫作,你的支援就是我更新的動力!謝謝!請記住的網址,如果您喜歡可安天下寫的《征服者之佔據東瀛當反賊》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