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四十三章hún水mō魚的三策

六萬高麗兵擺出龐大的錐形陣,錐形之陣的佈置很考驗士卒的能力,好比要像利劍一般,如果其前鋒如不夠犀利,就不能攻入敵陣,如果其兩翼如不夠鋒銳,就不能斬斷敵軍的支援,如果其中軍如不夠雄厚,就不能有效持久進擊,因此佈置錐形陣對士卒和將領都有很高的要求。3∴35686688\\

劉淮精選出強捍的高麗士卒位於錐形陣前鋒和兩側,掩護中軍的大批弓手和步兵的突擊。這是攻擊型的陣勢,其戰法是在戰鬥開始的瞬間從中軍萬箭齊發,迫使敵軍突然絕行luàn陣,然後錐形陣中縱隊步兵再源源進攻,乘機衝擊,形成白刃格鬥、斬將擒敵的戰局。更新盡在bsp;但是攻打大都城並不需要陣法,劉淮在此演練陣法的目的只是為了校驗一下指揮系統與軍隊的整體協調配合能力,目前高麗軍顯lù出來的情況勉強達到劉淮的標準。

此時劉淮策馬從軍陣中穿過,檢閱士卒。

“大將軍威武!”

“大將軍威武!”

“大將軍威武!”

……

山呼海嘯般的聲音響起,劉淮所過之處呼聲此起彼伏,這是十幾日來對高麗兵犒賞異常的結果,每隔二到三日就大賞銅錢,同時每天豐富的酒宴不斷犒勞下來,短短的時間雖然不能徹底讓這支軍隊誓死效忠,但也達到能令行禁止,現在這只軍隊可堪一戰了。

軍陣之外的不遠處,趙若蘭一行人難以置信的看著無數高麗兵列陣的情景,明顯不同與日本足輕的步兵,裝備齊整,訓練有素,從服飾上看又明顯不同於中原的軍隊,具有高麗之風,而如此規模的高麗兵馬,他們難以想象是從何處冒出來的。

不過,已經擁兵二十萬兵強馬壯的劉淮再加上這六萬兵馬,更是如虎添翼,如果麾兵進攻元朝,相信忽必烈一定會相當有壓力,到時候就可以達到圍魏救趙的目的。

趙若蘭看向軍中馳馬的劉淮,雙目shè出痴mí的神sè,這個神秘的男人手段總是層出不窮,讓自己驚喜連連,不過邀請自己參觀這麼多高麗兵馬,應該是為了安自己的心,那麼離出征的也日子不遠了!

京都六bō羅探題府

深夜,劉淮和王仲二人秉燭夜談,借艇割禾之策已成,精選的十五萬軍隊就要瞞天過海奇襲大都,此時兩人正在商議登陸後的計劃。

“強攻大都,無論成與未成,必然天下震動,此時當行hún水mō魚之計!”王仲進言道。

“哦?如何hún水mō魚,luàn中取利?”劉淮隱隱領會到王仲的意思,hún水mō魚,hún濁的水中,在魚暈頭轉向的時候,乘機mō魚,可以得到意外的好處。用於軍事上,當敵人húnluàn無主時,乘機謀略奪取勝利。在hún濁的水中,魚兒辨不清方向,在複雜的戰爭中,弱的一方經常會動搖不定,這裡就有可乘之機,更多的時候,這個可乘之機不能只靠等待,而應主動去製造這種可乘之機。必須主動去把水攪渾,一切情況開始複雜起來,然後才可以藉機行事。

“可分為三策,其一,離間並拉攏漢軍大閥,大帥與史、張二家大閥聯姻,自古以來造反乃是誅連九族的大罪,又有李璮的前車之鑑,即使不能服他們共舉大事,也能讓其擁兵自重,山東的嚴家世代與劉家交好,也可以拉攏一試。”王仲分析道。

“何以離間之?”劉淮詢問。

“謠言即可,大帥麾軍北上之日,使人造謠,漢軍大閥共同舉事,再遣使以密切聯系,如能舉事最好,即使不能也讓其按兵不動,坐壁上觀。”王仲回答。

“我軍若強攻大都,父帥的兵馬從東平麾軍北上,若有一軍據山東憑險而守,則可阻扼元軍北上,史樞和嚴忠濟麾下的兵馬上好的人選啊,張家次之,亳州的張家,張弘範在徵宋軍中,張弘略在大都負責築城,張家雖然人丁興旺,但是餘者碌碌,不堪一用啊!”劉淮頭,拉攏漢軍大閥是必須的,兵強馬壯的漢軍如果倒戈,大事可成,此時劉淮已經開始打起便宜岳父史樞的主意來。

“主公放心,此策大帥定有所謀,我等只需要輔之謠言,其餘拭目以待即可!”王仲一聯神秘的道。

“哦?”劉淮詫異,不過想想也是,劉復亨都能想到聯姻的計策,豈會沒有後手,而且劉淮遠在東瀛,實施起來遠沒有劉復亨便利。

“其二呢?”劉淮問道。

“派人與西北窩闊臺汗國的海都聯絡,讓其麾師大漠!”王仲道。

“門g古人?”劉淮驚異。

王仲了頭回答道:“沒錯,就是門g古人!”隨後王仲介紹起窩闊臺汗國的海都。

早在門g古帝國的門g哥汗去世後,其弟阿里不哥在門g古和林被選作門g古帝國大汗,而忽必烈則在中原開平自立為大汗。在阿里不哥與忽必烈爭奪汗位鬥爭中忽必烈獲勝,但中央之外的四大汗國則以忽必烈違背大汗選舉的傳統和忽必烈“行漢法”主張而紛紛與元朝斷絕了來往,脫離了元朝的統治範圍。至此,忽必烈的麾下的領土只包括中原地區、西藏和門g古本土,四大汗國都獨立出去了。

海都是個名副其實的“中亞之王”,統治著葉密立河流域和塔爾巴哈臺山地的領地,這個門g古人相當忠實於傳統,過著原始遊牧的生活方式,與已經半中原化的忽必烈形成了鮮明的對照。毋容置疑此時以忽必烈為代表的拖雷家族後裔似乎已經拋棄了純正的成吉思汗家族的傳統,因此海都無視拖雷家族,決定親自恢復窩闊臺家族的權力,海都開始窺視門g古帝國合法繼承人的位置。

海都是個的猛人,首度開戰,就直接麾兵向門g古草原的核心——和林進發,沿路擊潰了行軍路線上效忠於元朝的部落,而後與元朝大戰於和林附近,雙方都損失慘重,海都見無法取勝於是便勒軍西歸,但是從此以後,海都有事沒事就發兵入寇門g古草原,雖然經常被元朝軍隊打敗,其中最悲慘的一次,被元軍打的“遠遁二千餘裡”!但是屢敗屢戰的海都就像一匹惡狼,徘徊在草原上,尋找薄弱的機會就咬上一口,一旦被打傷就遠遁到yīn暗的角落,深添自己的傷口,傷好之後又圈土重來!

海都的韌性和遊擊戰術讓忽必烈蛋疼不已,為了預防這個自己最親愛的堂弟有事沒事不時的來捅自己菊huā一下,即使在元帝國全力攻伐南宋的時候,西北地區伊犁河畔還駐紮著整整十萬精銳的門g古騎兵。要知道,這個時候整個元朝的門g古騎兵數量還不到二十萬。

“甚至不需要派出使者,只要讓海都知道忽必烈的大都被圍攻的訊息即可,到時候依海都的性格,一定會傾全國的兵力入侵門g古草原的。”王仲yīnyīn的道。

“好!好!非常好!”瞭解到前因後果的劉淮大贊。如此果然水夠渾濁,夠húnluàn,自己到時候就可以luàn中取利。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其三呢?”劉淮關切的問道。前二策都相當給力,都是必須實施的上策。

“兩淮的李庭芝兵強馬壯,麾下兵馬接近三十萬,此人對大宋忠心耿耿,能徵擅戰,又長於謀略,若是遣使與其互通,讓其出兵襲擊門g古人,阻緩其北上,則大事而成。”王仲出人意料的提起南宋的將領。

“李庭芝?”之前的劉淮對南宋秦淮河的瞭解比對南宋將領更詳實,對於李庭芝卻是知道不多。

“元軍圍困襄陽六年,各路兵馬不得入,惟有李庭芝麾下兵馬突破層層包圍成功進入襄陽增援,其麾下背嵬、武銳二軍皆為精銳,三萬背嵬軍皆為騎兵,戰鬥力可媲美sè目騎兵。七萬武銳軍則選自流民而成的步軍,作戰勇猛。若是其麾兵出擊,可以遲緩由南向北增援的元軍。”王仲進言道。

宋軍的戰鬥力向來不高,如果守城還好,但是主動出擊的話,基本上很難獲勝,劉淮注意到王仲只是用了“遲緩”而不是“阻擋”。

“如何取信李庭芝?”劉淮問道,想想就相當困難,讓其放棄防禦優勢,主動出擊基本上沒有懸念,等於白白送死。

“這個還要問謝國明了!”王仲道。

劉淮恍然大悟,謝國明能夠輕而易舉的從南宋搞來那麼多海船,要沒有官方背景是不可能的,到時候讓他出馬再合適不過了。

如此按照王仲的,三策齊出,三管其下,hún水mō魚,luàn中取利的機會相當的大。

ps:步履維艱的寫作,沒有強力的推薦,只能希望大家多支援,幫忙擊加入書架,求推薦!你的支援就是我更新的動力!請記住的網址,如果您喜歡可安天下寫的《征服者之佔據東瀛當反賊》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