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陛下,老臣也是接到下面的奏報,如實稟報而已,自從跟隨陛下去六合縣考察之後,臣覺得陛下可以借鑑一下六合縣的模式,推廣到其他的縣城。”

朱元璋何嘗不想將六合縣的發展模式推廣。

但是……

這裡面的弊端他也考慮到了。

首先,各地的知縣能力良莠不齊。

如果像張松一樣,開辦縣衙擁有的酒樓錢莊什麼的,那豈不是助長他們腐敗無能?

要是安插錦衣衛,那的要多少的錦衣衛安探啊……

而且,執行這全國各地的錦衣衛安探那的耗費多少銀子?

想到這些,朱元璋腦袋就疼。

但要是放在張松這裡,就能很好的解決掉。

畢竟他張松可是未來人。

要掌控這些官僚,那就的有發達的輿論。

當然不考慮不切實際的信息化,例如網路手機等等。

得先把報紙雜質什麼的開辦起來。

利用輿論來壓制官員。

這些報紙就能反應民情。

畢竟百姓的眼睛是雪亮的……

再則就是改變交通,修建連通各縣的高速路,把蒸汽機用在交通上,造出蒸汽車,那樣就可以在短短兩天內將各縣的報紙送達皇帝的案上。

“照搬六合縣的方法也不妥!之後在議論此事吧!”朱元璋感覺很疲倦,示意退朝。

皇帝都要退朝了,文武百官自然是高興。

跟這個朱元璋一起共事,他們每天都緊繃神經。

生怕一個不小心,腦袋就搬家。

在朱元璋之前所幹的事情裡,他可沒少殺淮西功臣。

現在,在這些淮西勳貴的眼裡,他老朱要飛鳥盡,良弓藏,狡兔死,走狗烹了。

走在退朝的路上,李善長問胡惟庸。

“老胡,你說說看,陛下現在怎麼在想?”

“誰知道呢。我們好好幹吧。不要揣測聖意,否則,死的早。”胡惟庸比李善長年輕十來歲。

卻比李善長更為狡猾。

他深深地知道。

朱元璋是鈍刀子割肉。

不會那麼快的讓你死。

這種清算的方式,讓他們這些從死人堆裡爬出來的,很懂得朱元璋的人心裡天天都在提心吊膽。

這個滋味比痛快的來一刀子更讓人難受。

有時候,兩人都在想,要是不那麼聰明多好。

死亡來臨都不知道……

也不會整天惶惶不可終日了。

想到這些,兩人都不自覺的仰天嘆息起來。

“哎……”

兩人之所以說不要揣測聖意。

其實都看出來了,朱元璋很喜歡張松。

要不然,憑藉張松這種出格的做法,他墳頭草早就一尺高了。

這是朱元璋有史以來,第一次這樣做出出格的選擇。

兩人都感覺自己的地位岌岌可危。

將來會不會有一天,他們的丞相之位會被張松取代?

這是他們想多了,人家老朱之後不會設立丞相之位了。

這個存在一千多年的位置,將會終結在老朱的手中。

畢竟丞相這個統轄百官的職位,原本是丞上並下達聖意的官,在歷朝歷代裡,最後成為危害黃泉的職位。

所以老朱會在之後廢掉丞相,六部官員直接對皇帝負責。

皇帝自己當丞相。

話說張松這幾日很忙活,一方面是來自醫學館的壓力。

那些傳統中醫們,對張松把夕陽醫學傳播進來表示很反感。

同時,傳統中醫感覺自己的地位岌岌可危。

有種西醫即將取代中醫的擔心。

畢竟西醫的好處就是能清晰的指出病的原因,而且說得很有見地。

中醫解釋的話,很糊里糊塗。

在治療急病的時候,西醫的手段很好。

往往能將危急的病人從鬼門關里拉回來。

但中醫在治療慢性病的時候,比西醫擅長。

中醫和西醫各有所長。

誰也不能消滅誰,因此誰也不能取代誰。

所謂的中西醫之爭,無外乎是利益之爭。

這一點,明眼人都看的明白。

教授中醫和西醫學問的兩派在醫學館爭執起來。

吵下去,將不利於張松的發展醫療的想法。

為了大明有個完善的醫療體系。

張松可謂是深謀長遠。

而這些傢伙們為了自己的利益在這裡爭論不休,張松看見他們真是一個頭大。

中醫宿老徐大春今天又對詹姆斯開啟了嘴炮模式。

“西醫那套,竟然還有解破屍體。眾人都知道,身體髮膚,受之父母,怎麼能如此而為?”

對於徐大春的話,很多人都持有支援態度。

畢竟大明是封建王朝。

大多數百姓都對封建那套很順受。

當然,偌大個醫學館也有聰明之人。他們在跟西醫接觸之後,明顯地感受到西醫的長處。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畢竟這幾天,西醫在治療急性病的時候,效果顯然。

就拿一個感冒來說。

中醫通常三五天都不能痊癒。

而西醫的話,而三個小時就能讓感冒好轉。

詹姆斯對於徐大春的話,嗤之以鼻。

“我西醫的好處,大家顯而易見。什麼身體髮膚,受之父母。簡直可笑……人要學會接受新鮮事物,否則的話,就你們中醫會越來越沒有市場……”

的確,詹姆斯並不是在危言聳聽。

之後的中醫在西醫引進之後,逐漸地把西醫擠兌得沒有邊際。

在張松所處的前身,文明的時代裡,西醫成為主導之後,讓中醫逐漸被邊緣化。

國家雖說沒有遺忘中醫,還開設了大量的中醫學院。還給中醫每年撥了很多的錢,可惜中醫什麼學術論文都拿不出來,相比之下的西醫,論文是備出。

這就讓人感覺中醫無能。

逐漸的,找中醫看病的就越來越少。

雖說在後來,大家都感覺中醫可以的時候,但中醫的傳承幾乎斷絕。

名老中醫相繼調零。

他們那一手絕世醫術並沒有被傳承下來,就此中斷。

所以,在張松心裡,他是想中醫和西醫共同發展。

最好是能相互相容。

成為一種新的體系。

在這個早早的時代裡,讓兩者能合併發展。

不會再出現後世中醫凋亡的現象。

張松在門口,看著徐大春和詹姆斯在嘴炮。

絲毫的沒有要過去勸架的意思。

學員們則是樂不可支。

畢竟在這裡,上課不上課,都無所謂。

反正有錢拿。縣令張松可是給了他們宿食費的。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