他又忽發奇想。

是不是穿越到了平行世界。

如果說這是個平行世界,那麼就不擔心會改變他所處的那個星球上的歷史。

哎,我想這麼多幹啥呢?

常言道,兵來將擋,水來土掩。

管球那麼多,先跟趙雨荷等擺個火鍋兒吃吃,高興最重要了!

在這麼想之後,他馬上搞起火鍋來。

在後院種植了蔬菜之後,在化學肥料的加持下,蔬菜長勢很強悍。

就讓婢女玉蟬大大咋舌。

玉蟬是農家出生,見識過作物。趙雨荷是大家閨秀,自然是從小不沾陽春水,作物她是沒有見過。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對此,作物怎麼樣生長,她絲毫沒有什麼感觸。

玉蟬一邊弄火鍋底料一邊問張松:“老爺,你這蔬菜是使用的什麼肥料啊?長勢這麼牛?”

“當然是秘密,不告訴你。”

張松不是不想說。

畢竟化肥的製造可是一門複雜的學問。

他前身也在讀大學的時候,不是數理化,而是文科生。

故此,他解釋起來很費力。

張松遲疑這下下,二女已經把底料熬化,一股油然的香味在滿院子飄蕩。

那股熟悉的味道,讓站施工頓時心曠神怡。

“果然,還是和娘子一起吃火鍋是人生最美好的事情啊。”

趙雨荷挺著大肚子道:“也不知道當初某個人是怎麼在看待這個朝廷,搞得我很想笑你。”

自然,趙雨荷是在說張松沒有繼承這具身體之前的那個張松。

在繼承前者的身份之後,他逐漸融合了前者的記憶。

在之前的時候,這個本體很窩囊。

沒少被人白眼,只有趙雨荷對他不離不棄。

事實證明,當初趙雨荷的堅持沒有白費。

果斷地跟著張松,在現在看來,她選擇張松當初被趙家的人白眼,現在幾乎劇情翻轉過來。

張松不僅僅考中進士,還在在富庶之地當了個縣令。

而且,他的發展潛力來看,妥妥的是一匹黑馬。

趙雨荷的話,讓張松難以啟齒。

“娘子,何必說當初的話呢?這真是讓相公我難看。”

趙雨荷笑道:“什麼時候回趙家去呢?現在你應該可以衣錦還鄉了吧?”

“回孃家?你別想了,上次去老家看望父母,都已經翹班。”

“相公天不怕,地不怕,還怕應天府尹抓你小辮子嗎?”趙雨荷很想回孃家去看看,也順帶讓之前小看張松的人瞧一瞧如今的張松。

常言道,錦衣還不鄉如錦衣夜行。

趙雨荷自然也希望能把昔日的那口氣找回來。

畢竟能讓昔日看不起自己的人吃癟,無論如何也是一件令她心裡快活的事。

張松不想現在去丈母孃家。

先不說已經答應朱標做胃藥。

還有勞模朱元璋命令規定,不允許官員翹班。

就算是縣衙毛線事沒有,也必須呆在縣衙裡。

見趙雨荷一副不開心的樣子,只能軟言溫語地勸誡一番。

剛把火鍋準備停當的時候,天空烏雲密佈,電閃雷鳴。

“下雨了!”

看著這天氣,張松心中頓感未來之事不可期。

他所處的地方接近於江南。

在這個季節,最是雨季肆虐的時候。

“你在擔憂什麼呢?”見張松面露難色,趙雨荷問道。

“但願是我多心了吧!”張松擺了擺手,表示把火鍋爐子搬到庭裡來,一邊欣賞雨景,一邊吃火鍋真是不錯的選擇。

張松正想這麼做的時候,忽然上方來信。

送信的人自稱是應天府的人。

跟應天府屬於上下級關係。

張松這些年沒少跟應天府接觸,因此很奇怪,這上司是怎麼了?

竟然給自己送信?

有什麼命令不能以文書方式下達嗎?

送信的人是應天府的差役。

“差役小哥,進來坐坐,外面下著這麼大的雨.”玉蟬見衙役一身的溼漉漉,很關切的道。

張松本想安心的吃個火鍋,心上一下雨景。在這之後,就努力製造出朱公子母親需要的慢性胃病的藥片。

可這會兒,順天府尹送來信件,看得出來,這是上官在擔心汛期到了。

剛剛經歷一場洪水的整個江南,一切剛剛恢復。

再也禁不起洪澇。

張松在看完上司信件之後,啞然一笑,心道:這個上司還真是一朝被蛇咬十年怕井繩。

哪裡會有那麼多的洪澇啊?

已經經歷一次洪澇的江南,不會再有洪澇發生了吧。

比起洪澇,張松更擔心的是發生大規模的流行病。

在明朝,三年一小疫,五年一大疫。

好在古代的人流動性相對張松的時代流動性很小。

幾乎不會像後世一樣,因為人員流動性很大,一個小小的流行病,就能造成大規模流行。

趙雨荷見張松在看過上司信件之後,在那發呆。

她以為是遇見了什麼大事。

上前關切地問道:“相公,您是怎麼了?”

張松這才回過神來道:“為夫有點事要忙,火鍋什麼的,忽然沒了胃口。”

說完,就回到自己的房間。

他在縣衙給自己一間獨立的房間。

這裡面有各種整個大明人都不理解的稀奇古怪的玩意兒。

前身作為一個死宅加文科生的他。

在系統的逼迫下,不得不學習數理化。

這裡面擺滿了各種實驗器材。

當然大部分是系統獎勵的物品。

對於流行病,張松能預測的,主要是鼠疫,天花,傷寒等。

這三樣在古代可是奪走了上億人的生命。

尤其是鼠疫加上小冰河時糧食減產,直接讓大明嗚呼哀哉。

以至於女真人乘虛而入,導致崇禎帝在歪脖子樹上上吊自殺。

作為一個帶著歷史拐點知識的人來到洪武,當然要避免這種事發生。

既然老天讓他來到大明朝,那自然是為了大明朝延續下去,更讓資本主義萌芽不再被打斷,繼而也不會大清的閉關鎖國,愚民政策導致後來蕞爾小國的倭國欺凌,西方奴役華夏的百年屈辱!

想到這些,張松的歷史責任感鄒然而生。

他開始夜以繼日的學習化學藥物的製造。

先培養四環素、頭孢等抗生素的製造。

當然,也要在中藥裡面找出有效的成分來作為化學藥。

中藥是老祖宗留給華夏人的瑰寶。

這也必須得到發展。

以免在後世,中藥被棒子和倭國佔據全球市場,以至於華夏的上好中藥只能出口他們,被他們包裝之後,價格就是原材料的幾十倍上百倍……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