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松當然理所應當的,答應系統的話。

歷史上李善長早就領盒飯了。

也不知道是出於什麼情況,以至於洪武16年,這傢伙還活得好好的。

唯一能夠解釋的就是張松來到了這個世界,世界就像蝴蝶效應一樣煽動一下翅膀,我的位置改變了!

怎麼這麼多心情,跟草泥馬一樣。

“少年要努力哦!”

系統很調皮地對張松說道,張松聽見系統在話很腦殼疼。

因為你擅長,可不是一般人想要幹掉這個傢伙付出的努力超乎尋常。

李善長現在也是驚弓之鳥,在上次朱元璋流露出要廢掉他的意思,每天都在緊張中等待著。

不在緊張中死去,就得緊張中等待。

李善長還保留著一絲絲的希冀。

他想讓張松明白一件事,他李善長開國元勳。

對大明王朝有著絕對的貢獻。

希望張松看在這個份上,在朱元璋面前的演兩句,他會記得張松的恩情,沒齒難忘。

所以說在張松剛剛接到系統任務的時候,朱元璋就親自登門拜訪。

老朱忽然登門拜訪,肯定沒有好事兒……

張松指導系統不是亂釋出任務,而是根據身邊事情推動釋出了任務。

老朱的門拜訪張松連忙讓他進去坐一坐。

“不知道陛下登門拜訪有什麼秘密的事情要對我說!”

張松明知故問。

“當然是有重要的事情要對你說。你擅長這個傢伙,我早就想把它幹掉了,只是一直沒有找到機會。”

張松心裡闇然一笑心想,你老朱要別人的腦袋,隨便找個理由就可以。

何必在這裡惺惺作態來問我?

朱元璋看到張生滿臉的疑惑馬上追問道。

“你以為當皇帝的就可以隨心所欲,即便是想做一件事,也要合情合理,堵住天下人的悠悠之口可是一家很難做的事!”

張松不在其位,當然不知道在這個位置上坐坐的人有多麼苦惱。

每個人只有親身經歷了,才知道這種苦惱和滋味。

有時候有些情況根本就不是你所想象的那樣。

關鍵的事情就在於你是否能夠把握住這個機會。

朱元璋給蒼穹這個機會無非就是讓他創造功績。

如果說他在朱元璋的心目中越來越重要,毛驤之流絕對不敢對他有半點非分之想。

張松當然會答應朱院長幫他想個萬全之策,定下李善長的罪名。

有些事情絕對不是你所想象的那麼美好,這些東西裡面充滿了沒能的因素。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所以說朱元璋也非常惱火,他來找張兄完全,就是因為想讓他這個人人得享購萬全之策。

張松所謂的萬全之策其實很簡單。

那就是莫須有的罪名給他遞上一條。

在這個皇權是一切的時代,皇帝老子說一句話就代表了所有人的意思。

張松,這話說出來朱元璋為之側目。

“你這話說的也太混賬了吧,如果這麼簡單的話,怎麼能夠堵住天下人的悠悠之口?”

張聰淡淡一笑。

“你是皇帝,你說了就可以,至於別人要會議,那就定個誹謗之罪!”

那古代誹謗之罪是要殺頭的。

所以說看你腦袋硬還是你嘴巴硬,誰敢在皇帝的高壓政策下敢胡說八道,除非你不想活了。

朱元璋是身在此山中,不識廬山真面目。

作為旁觀者當然會看的不一樣。

朱元璋不知道的是無論你怎麼做都有人會說三道四。

索性的你就完完全全的去那麼做。

如果有人敢反駁,那就殺雞儆猴。

張松想得很簡單,快刀斬亂麻一樣的將整個事情處理掉。

朱元璋猶豫片刻之後,覺得張松說的很對。

朱元璋在之前也是跟張松想法一樣,他之所以猶豫是擔心天下人就這件事情,煽風點火,混淆視聽。

“如果你去主辦這件事情,你願不願意?”

張聰在聽這話之後,感覺有時候自己腦袋嗡嗡作響。

不管怎麼說,未來的事情都需要認真的去思考一番。

人如果想得越多,那就會煩惱。

如果你想的簡單的話,煩惱也會消失,事情也會變得簡簡單單的。

人之所以想的很多,完全是因為負擔很多。

和朱元璋的負擔非常沉重,以至於他現在心情都像亂草一樣。

作為一個開國明君,他是腦子當然有理有條處理政務。

但難免有時候會想的太多。

以至於變得像個奇葩一樣。

張松無異於給了他一個定心丸,讓他變得心智通明。

“胡惟庸和李善長,你覺得先處理誰?”

本來以為張松會提出這個問題,但半天他也沒有開口,朱元璋因此不得不主動問張松。

歷史上記載,李善長先一步胡惟庸死掉。

所以在他看來整件事情想要好好處理的話,就必須要認認真真的去想一番。

大概因為整個問題的關鍵在於先處理誰才能夠利益最大化。

而張松給出的答案很簡單,先處理李善長並且把丞相職位給擼掉,以後大明再也沒有宰相這個職位。

六部直接對皇帝負責。

皇帝又當皇帝又當宰相。

省去了宰相之後。

整個大明王朝處理政務將會變得更加快捷。

但這有一個明顯的缺點,那就是取決於皇帝賢明與否。

倘若皇帝不賢明,那整個大明王朝將會陷入萬劫不復的深淵。

就此,張松的話跟朱元璋一拍即合,朱元璋也老早想把宰相給取締。

讓大明王朝沒有宰相

因為宰相是一人之下萬人之上。

有些朝代裡宰相可以架空皇權。

就像三國一樣,曹操完全可以架空皇帝。

作為前車之鑑的歷史來參考的話,朱元璋非常害怕子孫後代有危險。

他處理的這些人,都是功勞極高。

在朱元璋早年的時候,這些人都跟隨過朱元璋南征北戰。

對於一張松而言。

先處理你擅長的話,就能夠積極的打壓胡惟庸之流。

李善長比胡惟庸的功勞大,而他所作為右丞相,很多官員都是他的門生故吏。

當張松把這件事情的利弊給朱元璋分析了一遍之後,朱元璋馬上來了精神。

這幾天他都是在為這兩個問題而糾結,第一個問題就是殺李善長的時候,能不能堵住天下悠悠之口。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