朱標到達現場之後,也對這些紅磚非常的在意。

由此找到張松問這個問題。

張松覺得顏色什麼的根本就不要限定為好,給老百姓相對的自由,老百姓才非常喜歡這個國家。

大家都喜歡生活在一個相對自由又寬鬆的國度,如果把大家像牲口一樣嚴格的看起來,沒有絲毫的自由,老百姓一定會活得非常的憋屈。

張松對於朱標對紅磚的問題,由此侃侃而談。

朱標在聽見張松這些看起來是大逆不道的話,很是惱火。

“你小子就不能安分的做官嗎?非要整天搞事兒,讓御史大夫們天天給父皇上奏本。”

“洪武皇帝是一個非常雄才偉略的皇帝,他不會聽信小人之言,我所做的一切並沒有非分之想,我只想為大明皇朝添磚加瓦!”

每個人的心都不一樣,所想的事情也就不一樣,看起來沒什麼事,但是到了別人的耳朵裡,或者眼睛裡就會變成另外一種事情。

這些人就會添油加醋的渲染一番,雞蛋裡也會給你挑出骨頭來。

更何況張松所做的一切也太明顯給人挑骨頭了。

“話是這麼說事兒卻不能夠這麼做。大多數人都只看表面的。”

張松根本就不理會這件事情,對於他而言咱家只是修一個學堂而已,哪裡有那麼多屁話和屁事兒。

這些玉石們吃了沒事幹,去工地搬磚也好啊,幹嘛要老盯著我?

我要是真的要造反,還用搞這些明顯的事情讓你抓住把柄嗎?

常言道咬人的狗不叫,叫的狗不咬人。

張松露出一副很憤怒的表情,朱標也莫之奈何。

只能夠說自己回宮之後盡最大努力幫你。

“如此的話,多謝太子殿下,在皇帝面前替我美言幾句,我張松所做的一切天地可鑑,日月可照!”

朱標只是無奈的嘆息,對於他這話也不會不信,只是別人相信與否,他就無能為力了。

天下是天下人的天下,並非他老豬一家獨有,如果把天下看為是自己的那樣的話,你這個皇帝的位置根本就坐不穩。

所以說有時候朱元璋也要照顧那些庸俗之人的想法。

兩人在談論了一會兒之後,不得不把問題的關鍵鎖定在如何將新式學堂修建成功並且辦學的事情上來。

張松所做出的成績現在正在整個朝廷而言是有目共睹的,對於他非常佩服的人,大有人在,詆譭他的人當然也是比比皆是。

李善長之流對他非常的不滿意。

經常慫恿御史督察院對張松盯著不放。

督察院是劉伯溫主管的。

但是這裡面有不少人是李善長的手下。

你擅長在當宰相的時候沒少提拔,自己的親信。

三省六部都被他安插了眼線。

雖然說朱元璋知道這一切,卻沒有去明干涉。

作為皇帝,他必須讓手下的大臣互相狗咬狗。

如果說這些文官集團團結起來那可就麻煩了,他們會把皇帝耍的團團轉。

大明初期紅武,以及以後的兩三顆皇帝,對中央集權把控的非常好,這些文官沒有生氣,什麼風浪。

但萬曆皇帝之後,這些皇帝一個不如一個。

這些文官集團開始把持朝政,加工皇權。

以至於大明想要對抗遼東的女真集團,都沒有前娘來支撐前線作戰。

更可怕的這些文官集團富得流油,家財萬貫,導致他們把土地壟斷。

一有個天災人禍大明王朝根本就拿不出錢來賑濟災民。

以至於李闖王起兵陝北,直接打到北京,逼得崇禎皇帝上吊自殺。

對於任何一方全師的限制,都是皇帝必須要學習和掌握的東西。

皇帝嘛,肯定要學習馭人之道。

張松很想把這些告訴朱標,但害怕他無法接受。

每個人都有自己無法接受的東西,所以說不要打破人家的幻想和美好的憧憬。

一旦告訴他殘酷的事實,他就會變得非常的消極起來,以至於無心打理眼前的事情。

張松是一個非常明白的人,他不害怕世界變得怎麼樣。

作為一個從文明時代穿越過來的人,見過太多的東西,他的思想裡面挺牛的,完全跟天元地方宇宙觀的古代人有著天壤之別。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所以說張雄根本就不提倡什麼貴賤之分,他覺得人人生而平等。

再富裕的人再有權勢的人,死了之後不過一個桌子大小的土包包而已。

所以說生而為人有什麼可以豪橫的呢?

在朱標走了之後,張松繼續倒騰他的新式學堂,又過了十天,新式學堂正式完工。

招收的學生也是朝向大眾。

但凡是戶籍在六合的六合縣人。

只要年紀不超過三十歲,都可以進入學堂學習,而且是免費學習,每日三餐由學校提供。

張松之所以有底氣這麼做,完全是因為他的線牙裡躺著幾十萬白銀。

本著取之於民用之於民的想法,張松是不折不扣的這麼做的。

除了開辦數學之外,他以後還要開辦更多的學堂,比如說鍛造冶煉以及陶藝繪畫等等。

這些東西在封建王朝而言都是不如留的東西。

如果把這些都拿來創辦學堂,那些儒學大師們一定會笑得肚皮朝天。

作為現代人的當中,根本就不在乎這些人的嘲笑。

他有著自己的一套理論和做事方式。

以及自己堅定不移要朝向的目標。

他的新招生計劃一經釋出,頓時爆雷。

年度最有新聞的人恐怕就是張松了。

朱元璋又接道御史大夫的彈劾奏章。

這一個月收到彈劾張松的這張恐怕有一人多高。

除了督查御史院的人,還有一些其他官員的彈劾。

在洪武年,朱元璋讓百官互相糾察。

也就是說人人都是御史大夫,人人都可以寫彈劾奏章任何人。

張松這麼被人彈劾卻沒事兒人一般。

該吃吃,該喝喝,該睡睡,一樣沒有落下。

毛驤傳回來的奏報讓朱元璋大跌眼鏡。

他看著毛驤的奏報,嘟噥兩句。

“這傢伙還真的是八風吹不動,穩坐釣魚臺,火都燒屁股了,還這麼沉穩,真是聞所未聞!”

毛驤在一邊兒聽著,一言不發。

迄今為止,他都搞不明白,像這樣一個被很多人彈劾的奇葩縣令,為何了皇帝陛下一直在袒護他。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