要不是高峰鄭重的交待,對方臘父子不要下手,不定吳玠都要把方毫直接殺掉啦。

在他認為,這種人渣活著就是多餘,除了為非作歹,什麼也幹不了,而方臘不成事還好,一旦成了事,這個人就是個禍害,保不起還不如官府的那幫貪官。

就算沒直接殺掉,他還是派人把他軟禁了起來。方毫髮覺了不對,一旦洩漏到方臘那裡,肯定會壞事,而吳玠在明州轉移完之後,又準備把陣地前移,好去接收從北方戰場逃逸而來的人們,所以,他不能讓方毫壞了他的大事。

這確實是個好機會,這一帶到處是戰亂,滿世界都是難民和被打散的起義軍,此時大家的目的只有一個,那就是活著,至於能活多久,或活成什麼樣,已沒有人關注了。

吳玠看重的就是這個,這正是他吸收人馬的好機會,他只要能讓大家活著,立馬就會有大批人跟他走,而他就是想把這幫人帶走。

北方戰場如火如荼,官兵氣勢如虹,除了杭州還在進行攻防戰外,歙州、睦州也已岌岌可危,如果這些地方被攻破,那就輪到了衢州、婺州和越州,這就來到了丁寶的勢力範圍。

當然了,吳玠並沒想著與官兵對抗,甚至連面也不想露,他只想佔完便宜走人。

所以,在關注前方局勢的同時,吳玠又把轉移的黑手伸向了更前方,以期獲得更大的利益。

不得不,吳玠這一招是在挖方臘的牆角,也幸虧方臘在杭州戰場上抽不出身,否則,定會與他拼命。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無論方臘對吳玠有沒有意見,他現在的日子確實不太好過。

宋軍已團團圍住了杭州城,方臘只能組織人馬全力抵抗,可就在這時,他收到了朝廷招撫的訊息。

毫不猶豫,方臘拒絕了招撫,現在他連討價還價的資本都沒有,招撫了也是沒有好下場,再者,宋江就是個例子,招撫後就被流放到了海外,想來他方臘也比宋江好不到哪裡去,有可能會更差。

拒絕招撫,死守杭州城又面臨一個十分嚴峻的問題,那就是城中缺糧。

這都是起義軍發展過快,人員增量太多,消耗了大量糧食,而同時杭州城攻佔下來也就一個來月,方臘還沒來得及細心經營,這才導致了糧食的不足。

問題就來了,死守杭州城肯定會被困死在裡面,反攻又缺乏攻擊力,無奈之下方臘只得選擇了撤退。

是撤退,並不是很完全,方臘只是帶領部分義軍衝出了包圍圈,其餘的還留在杭州城內。他的意思很明顯,既然其他救應來不了,他只好先衝出去,糾集力量,再來個裡應外合,這樣就能把官兵消滅掉。

只是他的想法是好的,萬萬沒想到的是,當他反撲的大軍來到杭州城下時,受到了宋軍大將王稟全力阻截。

就算人數上佔優,作為烏合之眾的方臘軍也無法與正規的宋軍戰鬥,只一接觸,方臘軍便四散潰逃,計劃中的拼死一戰告破,就是杭州城也因此而丟失。

方臘無奈,只得帶著殘兵敗將向南撤退。先至富陽、新城,隨著宋軍的節節進逼,再帶人退到了睦州的桐廬,在這裡,他總算見到了自己快要恨死了的二兒子方毫。

之所以恨這個兒子,是因為方臘一直不知道這個兒子被控制了,他認為方毫沒有聽他的話,既不按他的指令向南發展,又不在杭州危機時前去救援,因此才使得他的各項舉措失利。

其實方臘根本就不知道一,那就是他的人數再多,也無法打敗宋軍,畢竟烏合之眾與正規軍的差距還是很大的,也就是,方毫支援不支援結果都一樣。

當然,方臘可不這麼想,他認為兒子不忠不孝才會不聽話的,因而恨上了他,要不是騰不出手來,他早就把他給抓去了。

此時此地見到方毫,新仇舊恨一起湧上心頭,方臘直接上去就是兩腳,試圖先解解恨再。

只是,當方臘聽完方毫哭訴著明一切,他不由得呆住了,恨恨地了一句:“果然是別有企圖。”

隨即拉起方毫,無奈地道:“大勢已去,我們撤吧。”

不過,方毫卻在這時遞給方臘一張紙條,道:“這是他們讓我交給父親的,可以救父親一命。”

方臘拿過來一看,只見上面寫道:“寧海有船,退路只在流求。”

意思很明顯,那就是在台州的寧海有船隻,坐船可以到達流求,在那裡可以活命。

流求就是後世的臺灣島,此時還沒有納入大陸版圖,上面只生活著一些土族人,依方臘的勢力完全可以上面立足,因此,它是退路並無不妥。

只是方臘看了看,便把紙條撕碎拋去,他嘲笑道:“人行徑,豈能再與其同流合汙?”

從桐廬向南再無退路,這時有兩條路可走,一者如紙條上所,往東奔海,在寧海上船去流求,二者便是往西,前往方臘的老巢青溪縣。

方臘毫不猶豫,選擇了西向而行,直奔青溪縣而去。

青溪縣屬睦州,其下有萬年鎮碣村,此村臨近位於歙、睦兩州邊界處,方臘當年就在這裡當過傭工。

離碣村數十裡處有一幫源洞,洞口朝南偏西。進深十來丈,內裡有兩室,各為丈許尺寸。

因此洞周邊群山巍峨,山石崢嶸,其地勢不但險峻而且隱蔽。被步步緊迫的方臘無處可逃,只得帶領家人和七萬起義軍逃入了此間。

這是他最後的退路,也是他唯一能掙扎和保留實力的機會了,他只期望能矇混過關。

朝廷大軍追擊到這裡實際上也很無奈,他們不知道如何追剿。

這時,裨將韓世忠站了出來,他親率驍勇進入山中,搜尋到山洞,把方臘一行堵個正著。

經過一番廝殺,方臘終於被擒獲,同時被擒的還有他的家人和隨從。

時間指向了宣和三年四月,至此,轟轟烈烈的方臘起義,為時僅僅半年便以失敗宣告結束。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