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怪事年年有,宣和特別多”,這是後世評價趙佶在位26年,使用了六個年號,而對最後一個年號“宣和”進行的定位。

宣和,始於1119年2月,終於1125年秋,歷時七年,隨著趙佶讓位給趙恆,改年號為靖康,北宋旋即進入死亡倒計時。

趙佶是一位“諸事皆能,但是獨獨不能做君王”的皇帝,他一生愛好廣泛,詩、書、畫、園藝、美女和迷信等等諸般都愛。從這些愛好中可以看出,他十分喜愛享樂,而又把這些享樂寄託在天意上。

確實是天意,作為宋神宗的第十一子,本來就不該是他的皇帝,可轉了一圈,還是落到了他的頭上,若沒有冥冥之意,誰也不信。

因而,在經過起初的一腔熱血受挫後,他開始按自己的想法經營朝廷。

大觀四年(公元111o年)十一月初三日,趙佶在圓丘祭祀天地,鑑於連續出現旱災、彗星等,於是宣佈次年改元“政和”,意為“政事和順穩定”。

《尚書》雲:“庶政惟和,萬國咸寧。”這就是“政和”的出處。

政和歷時八年,是趙佶所用六個年號中最長的一個,而在這一時期也確實如他所願,政事和順穩定,無天災、無叛民、無外侵,他也是在這一時期真正享受到做皇帝的美妙滋味。

一切的一切都是如此美好,一個年號便讓他心想事成,趙佶在享樂之餘十分得意,於是在政和七年,自稱是神宵帝君下凡,令道籙院冊封為“教主道君皇帝”。

政和時期的輝煌,趙佶十分滿意,而這個年號也令他極為得意,如今更是教主道君皇帝,他的願望豈能不容易實現?

到了政和八年(公元1118年)十一月初一日,這日恰逢朔旦與冬至重合,這是“得天之紀”的喜事,而次年又是趙佶即位2o年,也是喜事,於是宣佈改元“重和”,意為“天下雙重和順”。

只是這個年號只用了三個月便取消了,因為“重和”與先前遼興宗的“重熙”有些雷同,所以趙佶決定再換一個更有深意的年號,那便是“宣和”。

嵇康《琴賦》序:“可以導養神氣,宣和情志。”“宣和”便是“天下疏通調和”的意思。

實際上,趙佶的這個願望並不高,他只期望天下平平和和的就行了,不要有紛亂,不要有天災,更不要有外侵。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為了保證宣和的順暢,趙佶甚至還把專門收藏字畫的宣和殿改為了保和殿,以防二者相沖。

就是如此簡單的一個願望,趙佶還是以教主道君皇帝的身份來祈佑,結果卻仍然是宣和不和。

宣和年號落成,一開始便令“教主道君皇帝”吃了個大蒼蠅。

此事先從一個叫林靈素的人起。林靈素,中國道教名人,字歲昌,溫州永嘉人。家世寒微,少曾為蘇東坡書僮。

有一次,蘇東坡問其志,笑而答曰:“生封侯,死立廟,未為貴也。封侯虛名,廟食不離下鬼。願作神仙,予之志也。”於是“憤棄去為道士”。

從道教後,志慕遠遊,後得其書《五雷玉書》,由此能行五雷法。政和末年輾轉來到京城,恰巧此時教主道君皇帝得封,正是弘揚道教的最好時候。

道君皇帝接見了林靈素,問他有何道法。林靈素答道:“臣上知天宮,中識人間,下知地府。”這是無所不能的意思了。於是道君皇帝欣喜,把他留了下來並給予重用。

林靈素得勢,其權勢可與宰相執政相比,被京師人稱為“道家兩府”,出入前呼後擁,甚至與諸王爭道,對百姓更是作威作福,任意欺凌,京師人民對其深惡痛絕。

為了壓制佛教,林靈素還向趙佶建言,改稱佛為大覺金仙,和尚為德士。趙佶居然准奏了,並於宣和元年正月下詔,改佛為道,易服飾,稱姓氏;左右街道錄院改作道德院,僧錄司改作德士司,隸屬道德院。不久又改女冠為女道,尼為女德。

可是好景不長,沒過幾個月,京城大水,趙佶便命林靈素施法退水。

當林靈素領令率領徒弟們剛登上城,百姓聞訊便舉著木棍蜂擁而來,爭著要打死他。林靈素只得倉惶逃走,才免得一禍。

趙佶此時方知林靈素為百姓所痛恨,因而心中不快。又幾日,林靈素在路上遇到太子趙恆,因其傲慢,根本不加迴避。趙恆氣不過,找趙佶告了他一狀。

趙佶終於大怒,貶林靈素為太虛大夫,斥回溫州故里。又命江端本通判溫州,監督於他。不久,江端本上奏揭林靈素居處越制度,趙佶終於詔令徙其楚州安置。只是不等詔書到達,林靈素已死,趙佶只得命人以侍從禮葬之。

此事看似一件事,實則影響極大。因為自將林靈素放歸溫州後,道士們也逐漸失寵。不但如此,朝野上下對林靈素等道家鼓吹的那套道學理論紛紛提出懷疑與批評。趙佶也感到所謂道學已難自圓其,於是在宣和二年正月,下詔罷道學,將儒道合而為一,不再別置道學。自此,道教及道士的地位日漸下降。

道學廢了,道教地位也不行了,作為教主道君皇帝的趙佶,信念一下子崩塌,他已經預感到流年不利。

實際上,他的預感沒錯,不但沒錯,還因在宣和元年秋天即興寫過一詩而被後世評為預言家。

“道德方今喜造興,萬邦從化本天成,定知金帝來為主,不待春風便生。”果然,女真建立金國,以宣和七年冬犯京師,以十二月二十五日城陷,太史預備立春,出土牛以迎新歲,竟無助於事。

第一個蒼蠅還未吃完,宣和不和的事件繼續上演,僅在元年就又生了三件決定大宋命運的大事,從而把大宋推向不歸路。

第一件是金國派使來大宋,商議宋金聯合抗遼的事。

第二件是宋夏之戰,童貫求功心切,強令進攻,,結果被西夏偷襲,損兵十萬,大敗而歸,可他卻隱瞞戰況,向朝廷報告打了勝仗。

第三件便是宋江起義,從而掀起了人民反抗朝廷壓迫的大旗。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