古人的傳承除了師徒方式外,還有家傳,事實上家傳在很多方面佔有更重要的地位。

沈衝深得沈括的家傳,包括沈括的遺志也在繼承,這是一種傳統美德,如此做下去並不會引起詬病。

只是高峰並不想沈衝續寫《夢溪筆談》,《夢溪筆談》雖然有自然科學的內容,可其篇幅也就佔三成多,它更多的還有政治、軍事、民風民俗等方面的記載,因而顯得雜而亂。

高峰想讓沈衝做的就是寫一本專門的自然科學書籍,那樣才更有針對性。

只是這種話他暫時還不能,誰知沈衝是為了秉承父志,還是有更大的雄心,若他錯了,使沈衝的古人牛脾氣上來,可能會適得其反。

高峰安排沈衝進入作坊,先期自然不會全盤向他坦露,他對沈衝還需要一個瞭解的過程,若他滿意,自會讓他知道的更多一些。

安排好沈衝,高峰繼續自己的化學試驗,終於,他又製作出了一項便民的物品來,那就是火柴。

古人生火是利用兩根木枝互相摩擦,後來使用打火石及鐵片,這種方法很麻煩,生火需時比較長,有時需半刻鐘才能生成一次火。

後來到南北朝時,也就是陳宣帝太建九年,當時戰事四起,北齊腹背受敵,物資短缺,尤其是缺少火種,做飯都成問題。這時后妃和一班宮女想出了一個辦法,她們將硫磺沾在木棒上,藉助於火種或火刀火石,能很方便地把“陰火”引為“陽火”,這種方法稱為法燭,也被視作最原始的火柴。

此法比先前進步很大,而且效率也高多了,因而很快得到了推廣,至宋朝時,又得到了改進,這時人們用薄如紙的松木片,在端塗抹少許硫磺,同樣藉助於火種或火刀火石引燃,其效果又好上不少,這種方法在當時稱為燭。

引火展到這種程度,進步已是飛躍,後來人們為了方便攜帶,還明了火摺子,這又算是一進步。

只是所有的這一切都還不很完美,無論是法燭還是燭,都不方便攜帶,同樣的,生火效率只能算是相對提高了,離理想中卻仍有差距。

火摺子是裝在竹筒裡的闇火,一不心從竹筒裡跌落,迎風就能成為了明火,自然存在不安全因素。另外,它定期還需更換引火物,十分麻煩。

高峰製作的火柴就是後世的安全火柴。

這種火柴分兩部分,一部分在火柴盒,其側面塗有紅磷,三硫化二銻和玻璃粉;另一部分在火柴桿,其頭上塗抹高錳酸鉀、二氧化錳和硫。

當二者摩擦時,產生的熱使與高錳酸鉀接觸的紅磷火併引起火柴頭上的易燃物燃燒,從而使火柴桿著火。

火柴製作的技術難不在其它,而是紅磷。

製作紅磷先要有白磷。

白磷容易得到,但是白磷的燃低,有時在空氣中就能自燃,而且它還有劇毒,所以白磷並不適合製作火柴。

白磷製作紅磷的原理很簡單,那就是加熱到五百多度就會變成的紅磷,可它有一個技術難度,那就是隔絕空氣,否則,它就燃燒了。

為了隔絕空氣,高峰想了很多辦法,最後還是用玻璃製作出了一個可以抽真空的器皿才有了效果。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安全火柴的出現,立馬引起了轟動,它不光容易火,還攜帶方便,更加上其價格便宜,因而風靡一時。

生產火柴,高峰分成了兩部分,一部分是配製塗抹液,他交給了高家作坊,另一部分是硬體加工和組合包裝,這一部分需要的工時較多,他交給了縣府,最後由縣府統一銷售。至於利潤分成方面,則二者均分。

他這也是存了私心,技術不能完全公佈出去,否則以後他不任知縣了,豈不是白白送給別人一項大禮?再者,高家的錢就是他的錢,而縣府的錢則是朝廷的錢,二者對他來不可混為一談,他也不可能白給朝廷打工,總得要撈外塊才行。

高峰的這些都是正當手段,也是一種生意手段。他可從來沒動過一絲貪念。縣府的錢再多,也是公家的,他私人不會去動一分,他花錢全都是高家作坊出的。做官做到他這種程度,面對幾百萬貫絲毫不動心,已達到另一種境界。

當然,要完全沒有以權謀私也是不可能,無論是縣府的作坊,還是高家莊園的作坊,都是他了算,權重怎麼安排,利益怎麼分配,還不是他一念之間?

不過,對於這種事並沒有人提出疑異,所有的事情都是他設計出來的,沒有他,誰也做不到,反正能給縣府帶來利潤,還能便民生活就行了,不會有人多此一舉給他潑髒水。

高峰也知道其中的弊端,本地官員,若沒有一營私舞弊,根本不可能,所以朝廷才會限制官員在本地為官,他之所以能留在當地,是因為佔了縣城展試的便宜,至於將來肯定會調離這裡,一旦到了那裡,他都不知道該如何處理縣府的事情了,畢竟現在高家莊園牽扯到的事情太多了。

“三年清知府,十萬雪花銀。”高峰雖然沒有受賄一分,也沒有從縣府多拿一分,卻藉助縣府的勢力大力展高家作坊,這中間的利潤何止是十萬兩。

好在他每做一件事,都是由縣丞出面與高家作坊談判,甚至利益分配也是縣丞主導,就是簽訂合約也是由縣丞來辦,這樣他就可迴避相關的矛盾。

不得不,仇悆還是很稱職的,他的公正和無私是有名的,也很有一些獨到的眼光,因而在談判中,他都是據理而爭,為縣府爭得了不少的利益。

不過,這些都在高峰的預料之內,他反倒樂於看仇悆的表現,仇悆如此,將來一定不再是一名古板的文人官員,而是漸漸地演變成一名地地道道的有商人頭腦的人。

這樣的仇悆更適合委以重任,沒有利益觀的官員,豈能治理好一方的水土?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