大海永遠都不是平靜的,它的怒火隨時都會爆發,沒有人能夠真正掌握它的規律。

德魯第一次乘坐輪船離開他居住了二十多年的瓊州島,對外界充滿了好奇,可是他旅程顯然不是很愉快。

"嘔..."

胃裡已經沒有什麼東西可以吐了,但是德魯仍然向外界發出痛苦的嘔吐聲,似乎是在慶祝他的處女航。天邊飛舞的海鷗,偏偏起舞的海燕,船邊遊弋的海魚,甚至天空翻滾的火燒雲,他都沒有心情欣賞了,只想早點結束這趟旅行,趕快回到岸上去。

瓊州黎人居住於四面環海的島嶼上,但是真正出海的人卻不多,多是依靠山林生存,只有寥寥幾個部落生活在海邊,能夠進行近海的捕魚,不過更多的是在海邊等海潮退去之後檢些海神的恩賜。

德魯第一次坐在輪船,出現暈船的現象,並不稀奇。雖然南方人比之北方人相對更能適應海洋,但是這只是相對而不是絕對,就算是山子營的第一次航行都有近半的人出現暈船的現象,更別提一直居住於山林中的黎人了。

無論是多麼擅水的人,無論他在江河裡如何的矯健無畏,在大海的面前都會打個折扣。平底船在江河裡可以橫行無忌,但是在海洋裡,哪怕是相對平靜的北部灣海域,都無法真正的航行,它們能做的是在無風無浪的天氣裡,沿著海岸線緩緩的行進。如果稍遇風浪,就會遭受滅頂之災,江河裡的波濤再猛,也不過是江濤洶湧,但是大海發起怒來,足以改天換地。

別看平日裡德魯有些木訥,他卻是黎族少有的大智慧青年,就算是比之那些活了大半輩子的老人,他的智慧也不差多少。這一次剛剛接到自己的新式軍銜,就緊急趕往茂名,自是有一番打算。

對德魯來說,他的最大根本就是黎族營,或者說是白石寨的黎族青壯。而這一切都有兩個前提,第一就是黎族營能一直保持著山地中王者的地位,另一個就是忠誠。說白了就是讓黎族營有被孫復利用的價值。

忠誠,德魯有絕對的信心,他相信孫復是不會懷疑黎族營的忠誠。一來是因為白石寨以後都是他的,白石寨的唯一繼承人詩雅早已經是人盡皆知的"孫家人"了,更別說,黎族營的根基大部分都是被孫復營救的人。

山地王者的地位就不好說了,隨著見識的增加,德魯逐漸意識到瓊州以外的世界有多大,也明白了生活於山林之中的部族有多少。黎人之所以能夠在山林之中行走如飛,爬山上樹輕易成功,靠的就是自小就生活在山林之中,練就的一副好腳板和好體力。但是其他生活在山林中的部族,肯定也有著相同的經歷和能力,如果黎人不能在前期爭取些什麼,以後註定被其他部族超越,就算是孫復念舊,一直都照顧黎人,但是這終究不是長久之計。

這次為了黎族營的未來,還有黎人的未來,德魯不得不行這一趟。中校營長比起其他的營級軍官明顯高出一級,德魯敏銳的察覺到孫復對黎族營的期盼,也許是對白石寨的補償或者厚賜,但是德魯不敢冒險,他情願認為是孫復對黎族營的期盼甚大,也不願意放過一個機會。

從感恩縣坐船到茂名,水路需要一夜的時間,陸路也有幾個小時。德魯都不知道自己是怎麼離開船的,只記得自己似乎是被抬下來的,不過可不是自己的護兵幹的,德魯明顯記得他們也是被抬下來的,似乎比自己還要不堪。

在港口修養生息一天之後,德魯終於恢復了精神體力。百來裡的陸路對於常年活躍於山林之中的黎人來說,就像是早飯後的漫步一樣。黎族村寨居住散亂,從這一處到另一處,往往繞路都要走上半天,常年練就的體力,讓他們可以輕易的行走數百裡還能保持較為充沛的體力,更被說這平緩的平原地帶了。

步入茂名城裡的那一刻,德魯就一直在震驚之中,堅如鐵石的道路,數丈高的樓房,整齊乾淨的道路,兩個輪子的車子走的像飛一樣。這一切都讓第一次走進城市的德魯驚奇萬分,也顛覆了他的世界觀,德魯第一次意識到世界竟然這麼神奇。

茂名比起廣州的繁華或許還差些,不過三年來到發展,已經讓這座粵西重鎮有了翻天覆地的變化。居民沒有了病態的臉色,走在路上的身板都比外地人要直的多,繁華的街道遍佈著各種商品,罐頭、餅乾、糖果已經不是富人的特有,稍有積蓄的家庭都會買些回去讓自己的子女品嚐一下這些稀罕物,偶爾還會為家人撤幾尺花布做些新衣。

以前街道上的流氓惡霸都被送去了煤礦、採石場做苦力,黑衣警察提著警棍,要插轉輪手槍四處巡視著街道,偶爾還會像陌生人審問兩句。如果龍濟光知道了高州的繁華和富裕肯定會後悔當初和張鳴岐翻臉的。

孫家的大宅主樓房雖然只有四層,但是從建造的那一天起,它就擔當著未來指揮中心的使命,所以看起來顯得極為威嚴、莊重,德魯在它面前有種想要膜拜的感覺,這純粹是一種本能的想法。

以德魯中校的身份,進入這裡是沒有任何問題的,僅僅向侍衛展示了一下自己的證件,侍衛就帶領他進入了這座防守嚴密的大宅。要見到孫復,其實難度很小,平時把軍隊裡的事情都推給蔣百里,編練新的部隊又有蔡鍔負責,張孝準忙著訓練新兵,朱晟也為中下層軍官的回爐耗盡了心血,只有孫復像個閒人一樣無所事事。

偶爾接見一下軍屬,又或者去軍營亮亮相,再或者到工廠裡去看看,就是這些看似微不足道的事情,孫復都是極為在意。孫復一直都不認為抓住了軍隊就抓住了一切,他一直都很看重自己在一般人心中的地位,只有廣大的普通人才是向他提供最優秀士兵、軍官、工人的靠山,只要他們站在自己這一邊,孫復就不擔心有人會背叛自己。

對德魯的到來孫復顯得很是驚訝,當初授銜的時候,孫復都沒有把德魯喚來,就是因為五指山內並不太平。黎人、苗人甚至漢人,各座村寨之間除了友好的之外還有各種糾紛,為了勢力圈,為了獵物,經常發生打鬥,有事甚至出現幾座村寨之間的群毆,打出人命來都不稀奇。

為了保證各座村寨之間不至於出現不可化解的仇恨,孫復就把黎族營留在了山裡,一來訓練部隊在山林中的作戰,二來就是在需要的時候鎮壓,或者說是控制打鬥的事情發生蔓延。孫復可不希望自己治下的兩群人出現水火不容的情況,那樣就太容易被敵人利用了。

"德魯有什麼事嘛,你不是要駐守山林嘛?"詫異的盯著著裝整齊的德魯,孫復問道。

看到孫復,德魯急忙敬禮,說道"少帥,這次我是有事向你彙報。"手足有些無措的德魯,看起來有些緊張,不知道該怎麼放置自己的手腳,好半晌才恢復過了,筆直的站在孫復面前。

低聲"哦"了一聲,孫復很不以為然。孫復不認為德魯有什麼事情需要彙報,黎族營比起其他營數量一直不多,只有白石寨和另一個黎族村寨的青壯構成,兩個村寨只有幾百滿足招兵條件青壯,再一篩選,總共只有三百多人進入了黎族營,一直以來孫復都沒有擴充過黎族營,所以它算是孫復手下最小的編制了,比起被抽掉了大半人的兩個炮營還要少上一些。

不明白孫復的態度,不過德魯沒有忘記自己此行的目的,說道"我發現山裡的人之所以打鬥頻繁,最大的原因是貧困所致,山裡物產貧瘠,沒有足夠的食物養育族人,才會那麼珍惜食物,為食物打鬥。考慮到打鬥的主力都是青壯,我就想,如果把山裡的青壯都招到軍隊裡當兵,那樣他們就有了生活的依靠,又沒有了打鬥的主力,也就不用擔心他們會加深仇恨了。"

"僱傭兵"孫復腦子裡閃過這樣一個詞,德魯的計劃和沙俄把哥薩克人招募的想法一樣,既得了一支強軍,又少了一些隱患,不過初衷卻是不同。

雙眼透著精光的打量著德魯,孫復有種士別三日,當刮目相待的感覺,當年那個木訥的德魯,現在已經這麼有智慧了。主意不錯,即可以達到擴大自己部隊的目的,又可以為自己的黎人兄弟找到一份出路。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雖然覺得德魯的主意不錯,孫復還是沒有打算這麼快同意,摸了摸額頭,孫復問道"德魯,你知道山林裡有多少黎人嘛?"

撓了撓頭,德魯不確定的說"應該有三十萬吧!"

微微點了點頭,孫復曾經查過瓊崖兩州府的戶籍冊,再加上不在籍的黎人,估算了一下黎族大約三十萬左右的人口。考慮到黎族中人均壽命偏低,18歲到5歲的男女青壯大約佔到15%-18%之間,也就是說黎人中適齡男青年只有兩萬五千人左右,這個數字並不大,就算是全部把他們徵召到軍中,孫復都養得起。

"德魯,你要知道,擴軍可不是那麼容易的,我積攢了三年,現在擴充部隊還有些吃力,你剛剛成了中校,就想要當旅長,這可不是那麼容易啊!"

被孫復說通了心思,德魯的臉色有些發紅,孫復看到心頭一樂,德魯到底還是那個木訥內向的德魯。

孫復心裡很認同德魯的主意,也不想多為難這個老實人,說"招兵我可以同意,不過數量卻不能像其他旅一樣,山地部隊重在機動靈活,不能像步兵旅一樣動不動都要上千匹騾馬。"沉思了一會,孫復接著說道"山地部隊以連為單位就足夠了,現在有一種輕型火炮,只有二十公斤左右,60毫米的口徑,雖然威力不如那些山野炮,不過正適合連排級的使用。就在連級配備這種火炮,馬克沁重機槍對於山地部隊太不實用,就不要了。一個連就轄三個排,一個裝備這種輕型火炮的炮排,每排轄三個班,這樣一個連正好180人,就先把黎族營的四個連擴滿,以後再考慮擴充成旅的事情。不過..."

什麼輕型火炮,德魯並不在意,雖然失去了威力驚人的馬克沁,不過能夠得到擴編的允許,德魯已經很高興了。誰知道還沒來得及高興,就聽到一個'不過';,心肝頓時又跌倒了地獄,臉上的笑容僵在了那裡。

"不過,你的主意也不錯,為了避免黎族村寨內鬥的事情發生,卻是應該在瓊州人多招些黎族兵,就在武裝警察部隊裡面增加幾個大隊的黎族兵吧!對了,德魯,你能保證那些深山老林裡的黎人出來當兵嘛?"

激動的大喊了一聲"能!"

德魯這次徹底是享受了一下過山車的滋味,沒有想到不僅自己的目標達成了,還真的為貧困的黎族同胞找到了一份不錯的生活保障。至於打仗的危險性,德魯根本不予考慮,這麼高的軍餉,不拿命換,德魯實在想不出來黎族人還有什麼可以本錢可以換取這麼高的報酬。深山老林裡的黎人對於外界比較排斥,但是這在華美的服飾,美味充足的食物面前,就變得微不足道了。

1號斷電,號斷網,連續斷更兩天,有些無奈,抱歉了!(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