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是資訊社會,任何風吹草動都逃不脫網友們犀利的眼睛。就算網友不能親臨現場,不是還有網紅、主播代勞麼?就像他們經常說的:讓我們的眼睛成為所有人的眼睛。

全泰來、左啟年、沃子凱等人在現場的討論,幾乎第一瞬間就被人發到了網上。所有人先是愕然,隨即“《永樂大典》正本是正的”標籤衝上熱搜:

“之前我還看到了傳國玉璽、北宋均窯豆青釉小碗、王羲之手書《蘭亭序》,是不是都是真的?”

“姓李的那位網友,打劫!趕緊把傳國玉璽交出來!”

“誰能比我慘!

我碩士學位論文題目是《<永樂大典>徵引地方誌考略》,下個月答辯,誰能告訴我現在該怎麼辦?![圖片][圖片]”

“研究宋遼金元史的都在抱頭痛哭!以前恨材料少,現在開始恨材料多。好怕辛辛苦苦寫兩三個月的文章,正準備投稿,突然別人告訴你:你的結論不對,《永樂大典》裡的材料是這麼說的……”

“來活了!來大活了!文史哲界喜大普奔,以後幾十年課題、經費都不愁了!”

“京城文物局嚴正聲明,明十三陵近年來不斷加強巡查監管,保護措施周密完善,未組織對相關陵寢開展發掘,也未發現有被破壞痕跡。網路不是法外之地,請大家不要信謠傳謠!”

此事影響是如此重大,連素來穩重的央媽都按捺不住,派出記者趕赴現場。

央媽記者顧冷冷拍馬趕到的時候,第一輪集體參觀觀摩已經結束,正在準備進行第二輪專業人士的上手鑑定。圖書館外已經吸引了無數聞風而來的自媒體,有的在唾沫橫飛、瘋狂自嗨,有的在天南海北、信口雌黃:

“我跟你們講,明朝以前所有重要的書籍,基本上都包含了《永樂大典》裡面,如果黃裳真的寫了《九陰真經》,那麼最有可能就在《永樂大典》裡,也就是在我背後的圖書館裡。怎麼樣?愛好傳武的兄弟姐妹們,有沒有心動?心動就來個三連!”

“各位親,你們知道嗎?我現在就站在金山旁邊!根據之前的拍賣記錄,平均一冊《永樂大典》價值320萬歐元,相當於軟妹幣3000多萬,或者150斤黃金。而在我身後的圖書館裡,有1萬多冊這樣的寶貝。大家算算,這得是多少噸黃金啊?我要是偷幾本——不行,我怕我有命賺、沒命花!”

“各位漂亮的小姐姐,今天又是小可向大家介紹發家致富秘訣的一天。以前小可介紹了很多富二代、鑽石王老五,但要麼是海王,要麼是顏值不線上,小姐姐都不滿意。今天小可介紹的這一位,絕對符合大家的期待,年輕,腰好,才23歲;高學歷,是985本科、碩士,正準備讀博;關鍵是有錢啊!小可剛剛瞭解了一下,這裡的地價是550萬元一畝,而這位青年才俊坐擁萬畝土地,真的是10000畝。大家算算這是多少錢?所以,這是各位距離財富自由最近的一次,走過路過,可千萬不能錯過哦!”

央媽的底牌還是很硬的,雖然來得晚,但不影響成為第一批進入人員。

顧冷冷看到胖乎乎的穿著ICU套裝的廖慧成,馬上握著話筒走了過去:“您好,我是央媽記者顧冷冷。請問您是?”

廖慧成看了眼跟在後面的攝影師,笑眯眯地回答道:“你好,我是之江圖書館古籍部的廖慧成。”

顧冷冷看了一下手裡的名單,發現對方是全國古籍保護協會古籍鑑定專業委員會副主任,就知道找對人了:“請問我可以採訪一下你嗎?”

“可以,不過時間不能太長,因為,”廖慧成指了指身邊整裝待發的全泰來、左啟年等人,細聲慢語地解釋道,“再過幾分鐘我們就要進去了。”

“好,我就問幾個小問題,不會耽誤您太長時間。”顧冷冷示意攝影師開始,“廖老師,請問您對此次傳聞發現的《永樂大典》正本怎麼看?”

廖慧成比較謹慎:“之前我們走馬觀花,在展櫃裡看了幾冊展示出來的樣書,沒有發現破綻,應該是比較看好的。現在我們馬上要正式進入書庫裡面,對它的主體部分進行上手鑑定,相信會有一個更直觀、更可靠的意見出來。”

顧冷冷又問道:“如果此次傳聞發現的《永樂大典》正本是真的,會有什麼樣重大的意義?”

廖慧成頓時來了精神:“那意義可太重大了!這麼說吧,可以比肩上個世紀發現甲骨文和敦煌遺書,甚至還猶有過之。為什麼呢?因為它是成系統的、有意識儲存古代典籍的一套書,而且體量非常巨大,內容包羅萬象。如果真是《永樂大典》正本,我們現存的明代以前的文獻有一半以上可以進行一次更好的校勘整理,還會發現幾十、上百種已經亡佚的古籍,我們對唐宋遼金元歷史的認識也會更加深刻全面。”

顧冷冷還要再問,廖慧成做了個暫停的手勢:“我們要進去了。”

“好,我們可以邊走邊聊。”顧冷冷不願放棄一個積極配合的被採訪者。

就在這時,有個戴著金絲眼鏡的青年在邊上衝工作人員大叫道:“我是記者,他們都能進去,憑什麼不讓我進去?你們這是歧視!是搞區別對待!”

廖慧成看了那人一眼,微微搖搖頭。

“你認識他?”顧冷冷很敏銳地捕捉到了他的動作。

“見過一面。之前一起進去參觀時碰到的,好像是個記者,不僅什麼都不懂,而且參觀之前館方已經三令五申,不準使用閃光燈拍照,但他就是不聽。結果被人趕了出來。”

顧冷冷連忙回頭叮囑攝影師幾句,然後隨著館長陶文霞的引導,一行人再次進入古籍特藏書庫。書庫內非常安靜,每個人都輕手輕腳,呼吸都變得很小聲,好像怕動作太大,驚擾到那些沉睡的古籍精靈。陶文霞介紹道:“現在我們看到的是全套《文匯閣四庫全書》,共79070卷、36300冊,請大家在取、看書籍的時候務必帶上手套,輕拿輕放。鑑定開始!”

眾人紛紛帶上手套,有的還拿出了放大鏡,然後從書架下輕輕取下一函,開啟細細觀看。

廖慧成往裡面走了一格,隨手取下一函,發現是明代黃道周的《洪範明義》,共四卷。他翻開書頁,仔細辨別鑑定。幾分鐘後,他準備合上書的時候,突然聽到有人問道:“廖老師,您覺得這書?”

他抬起頭,才發現顧冷冷就跟在自己身側,攝影師扛著機器對著自己。他輕聲答道:“現在我們看到的是《四庫全書》中的一種,從字跡、紙張、裝潢來看,都應該是清代抄本。”

“也就是《文匯閣四庫全書》?可網上都說,這套書在清朝就已經被焚燬了。”

“是啊,據史料記載,是在咸豐四年被焚燬了。可是——”廖慧成也不知道該怎麼說,把手裡的書放好後,又往裡面走了幾格,隨機挑選一函開啟,才皺著眉頭說道:“可這就是清代抄本無疑,而且跟我們之江圖書館所藏的《文瀾閣四庫全書》形制如合符契。難道是清朝人騙了我們?”

顧冷冷道:“就像發在《光華日報》裡的那篇文章說的,被有心人私藏起來,然後趁著兵荒馬亂,把藏書樓付之一炬?”

廖慧成差點撓破頭皮:“現在也只能這麼想。”

陶文霞看大家都翻閱得差不多,便詢問道:“相信各位專家都大致看了一下這套《文匯閣四庫全書》,請問有什麼意見?”

“應該是清中期抄本,也確實是《四庫全書》。至於是不是文匯閣本,可能還需要進一步考察。”

“我也認可是清乾隆年間抄本,而且很大可能是《文匯閣四庫全書》。”

“我認為這就是《文匯閣四庫全書》。只是為什麼史料記載被焚燬的東西,現在會留存於世,真的需要進一步考察。”

大家的意見很一致,這確實是清代抄本《四庫全書》,甚至就是《文匯閣四庫全書》。疑點也很一致,為什麼傳說中已遭焚燬的東西還會存世呢?陶文霞可不會現場答疑,再說,有疑問才有繼續研究的價值:“既然如此,那我們再去看看《永樂大典》正本。請大家跟我來!”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要說《文匯閣四庫全書》也算是曠世奇珍,如果沒有《永樂大典》正本這樣的頂流出現,保證能把這些專家整得五迷三道的。可一旦有了《永樂大典》正本,《文匯閣四庫全書》馬上從小甜甜變成牛夫人,一群專家就像第二天起床的恩客,沒有一絲纏綿留戀,提上褲子就走。

當看到帶著典型明代傢俱風格的紫檀木書架,還有架上整整齊齊、連綿不絕一水兒擺放的黃皮《永樂大典》,都不用陶文霞介紹,眾人彷佛色中餓鬼見到花魁,急切間顧不得禮貌,直接撲了上去。廖慧成雖然年過五旬,動作依然矯健,順利搶到了C位,捧起面前那冊《永樂大典》。

沒錯,是“捧”!

因為《永樂大典》單冊高50.3釐米、寬30釐米,開本宏大,如同大型畫冊,非常具有皇家氣派,非得用雙手捧起不可。

廖慧成輕輕揭開多層宣紙硬表的書衣,只見內頁紙白如雪,墨色如漆,邊欄鮮豔如丹砂,晶瑩可愛。即便對古籍版本一竅不通的顧冷冷此刻也忍不住驚歎道:“好漂亮啊!就跟新的一樣!”

“新若手未觸啊!真正的《永樂大典》正本,可能就被那些抄手們翻過兩三次,此外再也沒人動過,自然應該是嶄新的。”廖慧成的手指輕柔地撫過紙面,就像輕輕逗弄自己的孫子孫女,“潔白、均勻、細膩、厚實,這應該就是西山官紙局所產的楮皮紙。瞧著工整俊逸的字跡,真是賞心悅目啊!”

“廖老師,您覺得它——”

“是《永樂大典》正本無疑!”廖慧成的語氣斬釘截鐵。

他異常肯定的語氣,倒讓顧冷冷有些吃驚:“為什麼?剛才您在看到那些《四庫全書》的時候,分明還持幾分保留意見。為什麼現在這麼肯定?”

廖慧成回答道:“因為《四庫全書》修好之後,乾隆皇帝為了嘉慧學林,決定南三閣對外開放,並對借書、讀書都做了明確規定,使得江浙士子可以就近觀摩抄錄,甚至經鹽運使特許後,可以借閱歸家研讀。這意味著當時就有傳抄本留存的可能。但《永樂大典》修好之後,一直存放在皇宮裡,外人根本見不到,除了已知的副本,不可能有傳抄本留存。現在《永樂大典》副本大半已毀、僅有少數存世,既然能有完整的全本,而且內容連貫,抄寫精美,必定是《永樂大典》正本無疑!”

“那不是?”

“石破天驚啊!我們文史學界有福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