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謂批紅,原是指皇帝對內閣票擬的硃筆批示,本朝無宰相,但宰相的事還得有人做,於是就有了內閣,內閣有五六個德高望重的大臣組成,為首的既是首輔,他們代皇帝草擬各種文書,對大百官的奏摺的先進行批答,再連同原奏摺一起送皇帝審批,這就是票擬。一般來,內閣的票擬皇帝都會批紅,如不批,則代表他對內閣已經不信任,內閣在眾目睽睽之下會被迫辭職。按本朝的傳統,為了保持政局的穩定,如果沒有特殊事故,內閣決不輕易撤調,所以上述情況是必須儘量加以避免的。

本朝的開國皇帝朱元璋精力旺盛,體力充沛,每天埋在如山的奏摺中,一筆一劃,批紅全是自己幹,可後來的皇帝卻不能比他,於是便開始偷懶,剛開始是將一些不重要的票擬,分給身邊的私人秘書-太監去看,由他們摘其簡要,把要緊的地方念給自己聽,然後自己再做決定,慢慢便形成了一套制度,到了本朝中葉以後,皇帝多深居**,荒嬉享樂,不理國政,漸漸連聽票擬的過程都免了,直接把“批紅”的大權交給了司禮監的太監頭子,如此,司禮監地位陡升,,由“票擬”“批紅”也慢慢形成了本朝內閣與司禮監雙軌輔政、又互相制約的局面.

現在馬士英是內閣首輔,“票擬”是他的權利,“批紅”是韓贊周的權利。韓贊周知道是兵部調兵的事,不敢怠慢,站起來兩步走到方案前,拿起案中間的加急票擬,仔細看起來,突然他的目光定住了,然後抬頭沉沉望向馬士英。

馬士英已經不在椅子上,這時正背著手,不停的走來走去,見韓贊周望向自己,便一句:“長江失守,這個責得有人來擔!阮大鋮的兵部尚書是不能再當了。”

韓贊周既無讚許,也無反對,收回目光,迅速的拿起硃筆在票擬的落款處鄭重的批了“照準”兩個紅字,然後擱下筆,拿起那票擬吹了吹。

趙之龍連忙走了過去。

韓贊周望著他,鄭重道:“一切就看趙大人的了!”

趙之龍下頭,接過票擬,又對著二人深深一揖,轉身大步走了。這票擬可算是本朝三百年來最重要的一個,它不但督命本朝最後的兩隻精銳大軍黃得功部、劉良佐部,立即馳援南京,同時也對江南所有的軍隊發出了勤王令,從雲南到福建,不論陸軍水軍,都要立刻升帳將,拔營起航。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麼重要的票擬,居然是由兵部侍郎,而不是兵部尚書來執行,這也是本朝的第一次,趙之龍走出司禮監的值房,目光中少有的透出一絲興奮。

司禮監的值房內。

馬士英和韓贊周又在紫檀木椅子上坐下了,不過卻沒人話,馬士英端著茶碗,揭開茶碗蓋不停趕著水面的浮荼,一口也不喝,眼睛望著地面,腦中正急劇的想著,韓贊周也定定的望著地面,突然開口:“即使瞞過了今日,明日早朝可怎麼辦?”

“不怕!”馬士英把茶碗擱回茶几:“皇上正在聽阮大人的新戲,興致很好,一時半刻不會有事,可要堅持三天就難,所以我已經傳下命去,命南京府尹加快選秀的動作,就是死,今天日落以前也得在南京給我選出一百個像樣的秀女!”

韓贊周嘆口氣,知道城中又得雞飛狗跳,亂成一團了,沉默了片刻,他又:“清軍過江的訊息一定得封鎖。”

馬士英:“公公放心,我已經派人在城中巡查,若有人敢胡八道,立刻抓起來!”著,望向韓贊周的眼睛:“倒是公公這得心防備,莫讓哪個膽大的奴才在皇上面前漏了嘴!”

朝房。

百官基本都散去,只有錢謙益、高倬陪著幾個受傷較重的官員仍在接受太醫們的包紮醫治,趙之龍走進來,望著幾個頭破血流的官員和面色蒼白的錢、高二人,眼中有驚異,顯然,他並不清楚永德門前發生的一切。他進入內宮,是馬士英親自派人從另一處禁門引進的,然後便在司禮監的值房,擬定了這份勤王調兵的廷寄,現在司禮監批了紅,他得趕緊讓相關的戶部,吏部、兵部抄閱,然後傳之於天下。

趙之龍將手中的廷寄遞給錢謙益,錢謙益看完,便交給高倬,二人都看完後,相視一望,錢謙益對趙之龍道:“國事要緊,趙大人趕緊去忙吧--”

趙之龍默默對二人深深一揖,起身大步走了,出了朝房,突然望見等候在廊簷下的盧耀陽和劉滄湖,於是停住腳步:“你們兩怎麼還在這?還不快到兵部去請罪?”

盧耀陽上前一步,作一揖:“請問大人,韃子過江,兵部可有應對了?”

趙之龍一皺眉,心裡冒出了一絲不快,聲音就嚴厲了:“這不是你們該知道的。”完,大步的走了。

盧耀陽和劉滄湖對望一眼,便也跟他向兵部而去。

兵部。

這裡是管兵的衙門,平時規制就十分森嚴,今天突然多了兩個百人隊,長槍林立的守在衙門兩邊,就顯得更加森嚴。大批盔帶甲的將佐不停的進進出出,還有一個個揹著兵部八百裡急遞,頭上插羽毛的信使,從兵部出來,立刻便跨上早已準備的好的快馬,策馬揚鞭,急匆匆的出了南京四門,向廣闊的江南各地賓士而去了。

兵部正堂中,趙之龍正與眾郎中、主事、員外郎商議軍情,同時,不斷把一封封調兵遣將的文書蓋上兵部大印,明發天下。兵部的各個官員雖然忙碌,但都是既喜且憂,因為大家都是實心的想為國家作事的,平日裡卻受盡了阮大鋮陰洋怪氣,索捐納賄的騷擾,一個個早就不堪忍受了,今日見到內閣的票擬,雖沒有明文罷黜阮大鋮,但卻清楚的寫著,由兵部侍郎趙之龍暫時署理兵部,這就表示,阮大鋮已經被免去尚書的職位了。

趙之龍沉穩篤定,面無表情,一個接一個的指派著命令,他知道,要把氣勢旺盛的清軍趕下江去,現在是不可能辦到的,最實際的目標就是守住鎮江,鎮江是南京的門戶,只要守住鎮江,南京便可保無虞。可鎮江無險,要想堅守,恐怕就不得不同清軍硬碰硬的打一仗了,不管是勝是敗,總之是要拖住清軍,如果能拖到各地的勤王兵馬到來,形成雙方僵持的局面,那麼,大明的危局也許就可以度過。

現在的關鍵是一定要守住鎮江,為此,除了從南京城中立刻撥出了三萬善守的步軍,增援鎮江,連同鎮江原有的萬餘軍士,一起死守外,趙之龍又命令離鎮江很近的劉良佐的八萬精銳大軍,火速拔營,必須在今天黃昏時抵達鎮江,到那時,清軍大軍也應該到了。

而黃得功的部隊由於在和左良玉的激戰中損失慘重,這時正在安徽休整,所以兵部給他的時間稍長,令他在七天之內到達南京。

其他的州縣部隊則全部遣往鎮江,交由劉良佐指揮,而後待時機變化,如需要,趙之龍則親率南京的十萬大軍,直趨鎮江。

無論如何,都得保住鎮江,這是馬士英的命令。

起中文網www.歡迎廣大書友光臨閱讀,最新、最快、最火的連載作品盡在起原創!\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