江河文化。

田申選重重把辦公室門關上,發出的聲音讓辦公室外的員工都有些面面相覷,隨後互相使著眼色。

辦公室內的幾個人也被重重的關門聲嚇了一個激靈。

傻子也能看出老闆心情不怎麼好了。

田申選陰沉著臉,掃視著幾個屬下:“說說吧,都怎麼看?”

半晌,還是宣傳策劃部負責人趙啟明打了頭陣。

“從我個人的觀影體驗和目前的輿論來看,《李延年》的口碑恐怕是擋不住的,還會繼續發酵,不過口碑帶來的票房轉化也跟題材有關,跟電影風格有關,具體會讓市場產生什麼樣的變化現在還不好說。

不過《李延年》在典型的商業元素上還是有欠缺的,從市場過往的經驗來看,個人英雄主義的商業電影仍舊是主流的口味,我可以肯定的是《李延年》不太可能是第二個《狼牙Ⅱ》。”

“哈!”田申選差點要笑出來了:“這用得著你說?要是第二個《狼牙Ⅱ》我還叫你們幾個幹嘛?”

《長空之王》還在熱映,作為主要的出品方,田申選自然是對《李延年》比較關注。

即便說《長空之王》已經收回了成本,不虞虧損,但誰會嫌票房高呢?

因此對於《李延年》這個原本並非重量級的對手,江河也是做了不同的預桉的。

而顯然,似乎很有可能最壞的情況發生了。

昨天《長空之王》仍舊是以超過40%的排片力壓《李延年》,今天排片也會繼續多於《李延年》。

但之後的發展就要看《李延年》了,口碑如何,觀眾是否買賬,《長空之王》的“兩極分化”口碑是已經明牌了,沒有改動的空間了。

最好的情況自然是《李延年》口碑拉胯,跟《長空之王》半斤對八兩,那樣的話,因為題材、風格和卡司陣容的優勢,《長空之王》將佔據絕對優勢。

直接把新片埋了,能一直壓著《李延年》,這日冠朕不給你,你不能搶。

第二種情況是《李延年》是一部中規中矩的獻禮片,或者因為有夢工廠的光環口碑還算不錯——這也是此前江河認為可能性比較大的一種情況。

首先是《李延年》這部電影投資並不大,跟《長空之王》的實際成本差不多,畢竟夢工廠通常在宣稱製作成本的時候不會注水,這就意味著在視聽奇觀上不會有多大建樹。

其次,這題材真沒什麼施展空間,包括業內都普遍認為就是夢工廠接下《一九五一》這個專案的饒頭,像這種具有人物傳記色彩的軍事電影,在獻禮片中屬於是誰都不想接的命題作文。

一般都是國影老大哥在拍這類電影,然後象徵性拿點票房,整幾個座談會,到金雞獎拿一兩個獎項就算給文化宣傳口的任務交代過去了。

此外,《李延年》是田鑫業剛拍完《天鷹戰士》後臨時加塞的專案。

當然說一千道一萬,還是《李延年》這個命題太小,太侷限,既不是名戰役,又沒有明星卡司,也無天量製作費投入。

即便是夢工廠也無法讓田申選對這個專案高看一眼。

陳景行又如何?不否認這是個天才,腦瓜子確實和常人不一樣,那又怎樣?

他那腦洞能用在朝戰獻禮片上嗎?更別說這還是類似於人物傳記類的電影。

真當“歷史虛無主義”的大錘是擺設嗎?

這種電影平鋪直敘的拍就是無功無過。

倒是聽說京影的管琥拍的《金剛川》玩了點花活。

當然了,夢工廠劇本創作確實是有優勢的,劇本應該不會差什麼,那麼那就是個製作精良的,劇本不錯的人物傳記類戰爭電影。

而《長空之王》在題材、明星上仍舊有優勢,甚至能一定程度上彌補口碑的差距。

在這種預桉下,《長空之王》的排片或許能穩步下降,慢慢將日冠讓給《李延年》,而且仍能維持一定的空間。

這雖然不是他希望看到的結果,但確實是最有可能的結果。

而最壞的結果就是夢工廠能螺螄殼裡做道場,把它那神奇的魔力蔓延到《李延年》這種怎麼看怎麼平庸的專案上,製作出一部神片。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然後攜著口碑狂歡如同秋風掃落葉一般將同期的其他電影掃出局,如同饕餮一般吞噬著排片。

那樣的話《長空之王》雖然上映不久,但院線征程也就提前結束了,暑期檔進入垃圾時間。

別說預測的20億票房了,剩下大半個月能在現有10.3億的基礎上增加個2億都算老天爺卷顧了。

這種可能性本來田申選是不太擔心的。

因為他都想不明白《李延年》這種題材該怎麼拍才能拍出個神片?

然而昨天從《李延年》首映後,第一時間關注這部電影觀影反饋的田申選卻從不斷冒出的激動的觀影評價和安利中察覺到了最讓他上火的趨勢。

入夜後不斷有《長空之王》的合作方跟他打電話,也讓他一夜都沒睡好。

田申選還想掙扎一下:“啟明,你昨天看了首映,真有網上說的那麼神乎其神?我看網上的反饋中也沒人提到這部電影有什麼科幻元素,就……單純的一部朝戰的戰爭片能有多厲害?

這兩年上映的戰爭獻禮片可不少,《烽火雲山》在我看來已經拍的很好的,還能比《烽火雲山》場面更大?”

趙啟明醞釀了一番措辭後緩緩開口:“《李延年》的大場面肯定是不如《烽火雲山》那麼大的,但……僅就我個人而言,我得到的視聽體驗,尤其是由此而來的情緒上的調動是完全超越《烽火雲山》的,甚至是……超越過往的很多戰爭電影。

不得不說,夢工廠這次確實沒有玩什麼花活,劇本很工整,當然其中有幾個長鏡頭也很厲害,只是他幾乎在各個方面都做到了完美。”

“完美?”田申選和其他兩個高管都有些驚訝,這個評價仍舊讓人有些疑惑。

“沒錯,我認為是堪稱完美的戰爭電影。

我不是軍迷,對軍事這方面也沒有太多瞭解,所以我沒辦法從細節上去分析,但給我的感覺是他的戰爭戲份太真實了,沉浸感和代入感是我看過的所有類似題材中幾乎是最強的。

然後再加上音樂與很多很巧妙的情節設定,整體上戰爭戲份幾乎是全程高光,而且緊張和刺激程度也是最優秀的那一檔。

不過,在我看來,這部電影最好的還是文戲……”

趙啟明本身就是編劇出身,後來做過製片、監製,所以談到自己的老本行,他的感慨就更加顯得真情實感了。

“……劇本太紮實了,不管是臺詞還是人物塑造,以及上價值,都做到了完美,編劇行業有一句話叫‘刪繁就簡三秋樹,領異標新二月花’,《李延年》的劇本是這句話的完美模版,甚至是教科書一般的……

整部電影大概是接近兩小時二十分鍾,前前後後其實就圍繞著守住346.6高地,但文戲武戲都非常充實,情節點連貫銜接的相當出色,視點的切換也很妙,戲劇張力從沒有鬆懈過,所以看起來並不累,這個劇本幾乎做到了各方面的完美平衡。

立意也上的非常自然,我覺得這點是相當難得的。

我只能評價編劇是在螺螄殼裡做了個天宮,就像我對《機器人瓦力》這部動畫電影的看法一樣,是大師級別的水平。”

田申選向後躺到了椅子靠背上,趙啟明是他的老部下了,也是他的嫡系,他對其他人的看法或許還不算有多信任,但對趙啟明還是很相信的。

“那我們就按最糟糕的這種可能來辦。”

田申選苦澀的問道:“還有什麼挽救的機會嗎?”

趙啟明微微搖了搖頭:“口碑的話,《長空之王》是沒辦法做什麼改善了,能維持現有的口碑不惡化已經不容易了。

至於《李延年》,現在已經沒有機會了,《天鷹戰士》當時也是我們藉助了夢工廠自己的動畫迷對真人版的批評才能營造出那樣的輿論,而且等到大規模上映後,這些輿論也都不攻自破了。

《李延年》現在已經是大規模上映了,憑我們沒辦法操縱輿論。”

“那加碼宣發呢?歸根到底口碑營銷也是營銷,也是宣傳,追加預算應該也能延長《長空之王》的生命力吧?就算20億不可能了,我覺得至少把《長空之王》抬到15億應該也有可能吧。”

對於另一位高管的提議,趙啟明繼續搖頭:“《李延年》現在的口碑已經很危險了,只是應為排片還不夠多,還沒有形成現象級的口碑傳播規模,但可能今晚,又或明天,又或後天,就會在某一時刻形成‘颱風’,到時候《長空之王》必然會迎來口碑踩踏。

現在追加宣傳預算,到時候大機率也會被颱風吞沒,一點水花都未必能濺出,得不償失。”

“那就幹看著?”

“起碼……《長空之王》也收回成本了,大家想開一點……這就是不可抗力嘛,事前誰能知道呢?”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