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鷹戰士》電影的上映對夢工廠來說無疑是一次巨大的成功,因為這標誌著又一個重量級的電影系列正在冉冉升起。

暑期檔上半場只有兩部大片,除了《天鷹戰士》之外就是分賬電影《不義聯盟:人間之神》。

《不義聯盟》算是一個平行時空發生的故事,超人在小丑女製造的幻象中殺了懷孕的路易絲·雷恩並摧毀了大都會,決定統治世界,蝙蝠俠帶領著閃電俠,神奇女俠,貓女以及綠箭等英雄對抗超人率領的包括不死人所羅門、夜翼等為首的統治陣營的故事。

總之就是超級英雄大亂鬥,不過三巨頭戲份不多,主要戲份集中在夜翼、不死人、綠箭等這些新英雄身上,算是給劇版《夜翼》、《綠箭俠》等作品的階段性總結(收割)。

從國內觀眾的預期來看並不是非常具有號召力,事實上近幾年連《正聯》、《二代復仇者》這種主菜國內都逐漸興趣缺缺了,更別說這種分支電影了。

除此之外整個7月份都是中小成本的電影,既有《我的機器人女友》這樣的科幻輕喜劇,也有兩三部獻禮片。

所以《天鷹戰士》在口碑爆發後就基本所向無敵了。

首周票房15.8億,兩週26.5億,在上映滿一個月後超過了33億,成為了今年繼《星際穿越》與《烽火雲山》後第三部30億加的電影。

對於這樣一部純粹的激發腎上腺素的電影來說,這個資料基本上已經是天花板了。

不過在海外的票房成績比不上《星際穿越》,不僅是沒有陳景行的名氣加持,還有就是其他市場,尤其是歐美市場似乎沒有國內觀眾對這種題材這麼喜歡。

即便環球已經在賣力宣傳和發行了,但北美票房首周只拿到了4100萬,當然這也跟北美暑期檔大片競爭比較激烈有關,沒有拿到好的排片,最終票房肯定破不了億。

亞太地區倒是挺買賬,甚至在俄羅斯的票房還超過了東瀛,兩週票房就接近了4000萬美元,成了《天鷹戰士》的海外第一大票倉。

陳景行在驚訝之餘也記起來了在前世位面,似乎老毛子還真挺喜歡這類電影的,看來下一部可以加大在俄羅斯的宣傳。

加上日韓與東南亞,亞太地區也能貢獻出1.3億美元以上的票房。

等時間進入了8月份,《天鷹戰士》還在海外新的市場繼續上映,最終預期的海外票房差不多能達到2.6億美元以上,3億難破。

不過加上國內的成績,全球票房還是有可能達到8億美元的,相比電影差不多1億美元的成本,自然是成功的不能再成功。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而且《天鷹戰士》電影的成功還能帶動起周邊玩具等衍生產品的銷售,帶動起動畫的播放,這對夢工廠才是最大的收益,賣票房哪有賣玩具掙錢啊。

在好來塢,製片商授權生產的正版玩具,已經佔據了電影IP增值收入來源的31%了,如果只侷限在動畫題材,這個佔比甚至超過70%。

國內在這方面自然是有所欠缺的,不過夢工廠已經有了好幾部動畫電影周邊開發的經驗了,在周邊衍生產品開發上堪稱國內最強。

早就與淘貓這樣的購票平臺達成了《天鷹戰士》衍生品直銷的合作,遊戲改編版權也賣給了企鵝,企鵝準備把《天鷹戰士》製作成手遊。

其實從在16年推出《天鷹戰士》並且引起了動畫界的強烈反響後,企鵝就想買下遊戲改編版權,只是陳景行一直嫌企鵝開價太少,所以雙方就沒有達成交易。

不過等《天鷹戰士》電影大爆後,這個IP已經不再侷限於動畫上了,企鵝捲土重來開價1.54億終於打動了陳景行,拿下了手遊獨佔權的授權。

最關鍵的是,夢工廠未來幾年的又一根支柱立了起來,而且還讓外界對立項沒多久的《特別機動隊》信心更足了。

陳景行也大方的辦了一回慶功宴,慶祝全球票房突破50億。

“恭喜,恭喜,市值重新站回1500億港幣,已經超過我們幻世網了。”

來參加慶功會的不止有劇組主創,有夢工廠和環球的高管,還有幻世網的張京燕。

幻世網作為目前國內長影片平臺的龍頭,還要壓企鵝影片一頭,兩年前市值達到了最高點,超過320億美元,不過從此以後就進入了不可逆轉的下跌趨勢。

主要是隨著版權惡戰的升級,採購費用連年飆漲,去年已經達到了200億,虧損遲遲無法縮小,甚至連訂閱會員也已經達到了高點,沒有增長空間了。

直到現在已經跌到了196億美元,甚至被夢工廠反超了,讓張京燕不能不為之唏噓。

回想當年因為《彗星來的那一夜》的版權費在扯皮的時候,她是絕對不會相信眼前這個年輕人不過七年的時間裡就打造了一個市值超過幻世網的影視巨頭。

陳景行倒是沒怎麼在意:“都是虛的而已,漲漲跌跌的只是紙面數字,等這波過去馬上又要跌了,現在泡沫全吹破了,漲不上去嘍。”

如果說剛上市那會他還不免為股票的漲跌心神盪漾,到現在陳景行反而基本已經免疫了。

尤其是他已經在去年年底《矩陣Ⅲ》上映後在接近1500億港幣市值的高點賣出了一些股份,準備在低谷的時候抄底增加持股比例,但這種減持股份不能常幹,尤其是創始人減持股份。

哪怕是不需要報備和公告的少於1%的減持,也會被敏銳的資本市場和媒體追逐。

然後就要應付各種電話、媒體採訪、港島證監會的問詢和網路上對他減持的各種猜測輿論,都會讓網民再討論一遍他的身家到底有多少。

事實上他也並不缺錢,他沒有學某些公司創始人的“一元年薪”,他這董事長的位置一年薪酬加股票分紅加導演片酬加編劇片酬,一年少說也有個1億到1.5億的收入,稅後的。

當然主要也是夢工廠的股票從去年開始就已經在起起伏伏了,電影上映和劇熱播的時候漲,下映後跌,漲漲跌跌的看多了也就麻木了。

實際上從2019年開始,整個資本對影視行業的態度就已經在發生轉變了。

從去年下半年開始更是直接變臉,整個行業的投資開始減少,幾乎很少有公司在創立初期或者是運營期間,能得到外面的股權投資,原來的大規模融資現象,已經不復存在了。

行業內的所謂“夢工廠泡沫”開始破裂。

之所以叫夢工廠泡沫,主要是這一輪熱錢的湧入的標誌性開端就是陳景行在14年春節進行的融資。

一個只生產了兩部電影,其中還有一部是網路電影的初創公司,靠著陳景行個人冉冉升起的鬼才導演的名氣,獲得了10億級別的估值。

當然這其中原由比較復雜,有《彗星》和《致命身份》在海外市場的輸出,有幻世網急於藉此機會打破五大製片廠的軟性抵制和封鎖,重回電影製作發行領域的試探。

但總之,陳景行陰差陽錯間彷佛成了吹響第一聲號角的人,隨後就開啟了各種以導演、明星為賣點的公司在資本市場的吹氣下狂放衛星的時代。

瘋狂到了一個明星成立個公司,連一兩部電影版權都沒有只憑光桿司令都能估值十億。

熱錢湧入加對賭協議的共同作用將導演和明星們從原來的五大製片廠密不透風的圍攏下搶了出來。

張京燕沒好氣道:“泡沫破裂,你們夢工廠貢獻最大,還好意思說。”

陳景行一臉冤枉:“你們這些人把泡沫取名成‘夢工廠泡沫’我勉強忍了,到頭來泡沫破裂也是我的鍋了?‘夢工廠泡沫’被夢工廠一手捅破?怎麼我們公司沒怎麼受影響呢?

沒有我,潮水總有退去的一天,裸泳的還好意思怪月亮的潮汐力啊?”

說到這陳景行就來氣,媒體在分析這波泡沫破裂的時候,夢工廠確實分得了其中一口鍋。

當然最早這種說法並不是指責,主要是說夢工廠加快了華國電影的工業化程序。

透過科幻、軍事、動畫等題材不僅拉平了與好來塢分賬大片的差距,提升了國內觀眾對商業電影的審美閾值,也幾乎把持了高票房電影。

變相抬高了電影產業的進入門檻,將絕大部分熱錢堵到了高收益壁障的牆後。

熱錢湧入的目標就是中小成本電影以小博大。

從12年後,以徐徵、陳四成、寧皓、陳景行為主的以小博大的高收益暴利才是吸引熱錢進來的主要推動力。

偏偏夢工廠在靠中小成本電影博得暴利三級跳完成融資後迅速轉型工業電影模式,開始建立市場壁壘。

絕大部分湧入的熱錢都發現電影行業以小博大的前景就是彩票站牆上掛著的中獎紀錄,純粹是忽悠人來進賭場的,這麼些年,再沒有捧出第二個徐徵,第二個陳四成,第二個陳景行。

以小博大圈錢不易,當要投資大成本電影的時候又被工業化壁壘擋在了外面,沒有專業化團隊,砸錢也是打水漂。

而夢工廠的優質資源人家不需要熱錢,其他公司的大專案成功率收益率又遠不如夢工廠,而且投進去就是冤大頭。

資本由此開始對電影市場退燒,陳景行也無辜的被人安上了這口鍋。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