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是趙小寧,我的老同學,也是我們國影廠的鎮廠之寶。”

江若平笑眯眯的介紹著一位身形瘦削,相貌有些不起眼的男人。

“趙老師,久仰大名。”

“陳導,哪裡哪裡,我才是久仰你的大名啊。”

陳景行和這個男人邊握手邊恭維道:“有趙老師掌舵,我對這部電影的製作就更有信心了。”

當然陳景行這話也並不完全是客氣,眼前這位老人是國內數一數二的頂級攝影師,是京影攝影系最早一屆學生,原本是西京電影製片廠,後來被秦中和拉到了國影。

不止國內包含金馬金像的五大電影獎項都拿了個遍,國外獎項也拿了不少,足以稱得上是攝影大師。

國影的大業偉業三部曲便是趙小寧擔當攝影師的,第五代導演還有姜聞基本都合作過,江若平所說的國影鎮廠之寶倒並不算誇張。

不過近幾年趙小寧主要以藝術指導的身份露面,在劇組中也以培養新人為主,更為低調,基本上不在公眾場合露面,即便是金雞獎這種頒獎晚會也不會出席。

所以陳景行和趙小寧都聽過對方的鼎鼎大名,但這還真是第一次見。

《一九五一》由夢工廠與國影聯合出品,而因為拍攝方法的特殊,這個專案對製作班底的要求是相當苛刻的,所以國影也是盡己所能,派出了精兵強將,甚至把趙小寧這樣的大師也派了出來,是有些出乎陳景行意料的。

當然夢工廠自己有頂尖的攝影師,比如跟著陳景行剛剛拍完了《星際穿越》的攝影師王川,金雞百花也都拿遍了——最近四年的金雞、百花獎,包括最佳攝影在內的技術類獎項大都進了夢工廠的口袋,這也讓夢工廠擁有了一支國內頂尖的製作班底。

而且王川本人其實也能算是趙小寧的徒弟,事實上,趙小寧的徒子徒孫確實是遍佈半個電影圈的。

只是夢工廠的攤子也大,大製作也多,再加上《一九五一》確實是連陳景行自己都心裡打鼓,挑戰性過高。

讓國影光出錢只分賬也太便宜他了,放在眼前的人才不用白不用,而且國影內部是有大神的。

國影這樣的國有製片廠在創新和產出上稍顯僵化,但這是多方面原因造成的,並不代表人家沒有高水平的人才。

對於《一九五一》的製作班底,陳景行的原則是高水平的人才來者不拒,肯定要組建一個豪華的創作團隊。

趙小寧也對眼前這個傳奇的年輕人很好奇,這個近五年來國內影視產業最大的弄潮兒的影響力簡直無所不在,他自己的學生和同行們都跟他說過有關陳景行、夢工廠的事情。

他對陳景行的印象是經歷過好幾次變化的。

最早陳景行是以一個腦洞比較大的創意型導演的身份出現的,以燒腦或創意故事取勝,至於電影本身的構圖、色彩、光影以及學院派重視的鏡頭語言是乏善可陳的。

當然這跟陳景行本身的非科班非電影行業出身也很匹配。

彼時,趙小寧對其是不怎麼關心的。

但從《原始碼》開始,陳景行的電影就有了不小的變化,構圖、色彩、光影、鏡頭語言有了長足的進步。

直到《地心引力》,那幾個長鏡頭,以及令人驚豔的視聽語言讓他感到極為震動。

儘管《地心引力》幾乎可以說是一個cg動畫電影了,所謂的長鏡頭也不是實拍出來的,但這正是讓趙小寧驚歎的原因。

因為這可以排除攝影師的貢獻,分鏡頭指令碼是導演設計的,那幾個堪稱經典的長鏡頭和全篇都具有極高水準的構圖景別能夠被cg特效呈現出來絕對是導演的功勞。

陳景行在趙小寧眼中直接就變成妖孽了。

一個有著極高創意編劇才華的導演又有了大師級別鏡頭語言的能力,這是什麼概念?

而之後的《矩陣》、《火星救援》也都一再證明了《地心引力》絕對不是某個高人突然加持的結果。

這種一夜之間突然在視聽語言的呈現上有了巨大飛躍的現象很難讓人接受,這還有突然開竅一說嗎?

通常鏡頭語言確實是天賦,但這是初出茅廬就肯定能展現出的天賦,很難說能慢慢培養訓練出來。

所以很多影評人、影迷都很傾向於陳景行之前不是沒有鏡頭語言上的天賦,只是其拍的是燒腦科幻小品,不想喧賓奪主,想要讓觀眾將注意力集中在故事上。

再回過頭來看看《致命身份》和《訊號》,中規中矩的拍攝手法便有了種大巧不工的感覺。

趙小寧對陳景行的好奇越來越大,所以江若平跟他說有一部獻禮片拍攝挑戰度比較大,而且導演還是陳景行的時候,他是想都沒想就答應了下來。

不過眼前的陣容還是有些超出他的預料。

“小川……老胡……老丁……咱們好幾年都沒這麼聚過了吧。”

“老師,林老師身體還好吧……”

娛樂圈很小,電影圈就更小了。

在夢工廠和國影的努力下,這間會議室確實是坐滿了互相熟悉的人。

每一個人都是業內最頂尖的專業人才,手中都至少拿過華語五大獎項的獎盃。

趙小寧環顧一圈,跟老熟人、徒弟依次打過招呼後有些好奇:“這是要拍什麼電影啊?愷歌導演的《我的一九四九》都沒這麼誇張吧?”

在陳景行的示意下,《一九五一》的副導演將劇本依次擺到了眾人面前。

“一九五一?”

“還挺神秘啊,我現在才看到劇本。”

“老師有所不知,夢工廠的保密措施一直很嚴,《星際穿越》整個攝影組也只有我看過完整的劇本。”

《一九五一》其實從理論上來說其實不需要太保密,畢竟跟《盜夢空間》或《星際穿越》不同,哪怕劇情洩露出去,也沒有什麼意義,甚至也無所謂劇透。

本身劇情就很簡單,就像《地心引力》一樣,故事簡單,但電影的重點在於如何表現故事。

所以實際上《一九五一》的保密措施並不算嚴,畢竟劇本都不是用特殊紙張製作的,只是對趙小寧等非夢工廠班底的人來說很新鮮。

陳景行一邊看著眾人瀏覽劇本,一邊道:“這部電影之前劇本一直在創作中,國影和夢工廠都沒有向外透露太多訊息,所以肯定有很多老師對這麼興師動眾感到困惑不解。

畢竟像《我的一九四九》、《烽火雲山》、《上甘嶺》、《長津湖》這種投資巨大的電影都沒有這麼大動干戈。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我要說的是這部《一九五一》製作成本和規模並不比《烽火雲山》、《長津湖》大,甚至還要更低,這不是一部超級大片。

我想很多不管熟悉我還是不熟悉我的人都應該知道我這個人是那種喜歡折騰,喜歡挑戰的人,我喜歡新的想法,喜歡有創意的元素。

我隨之之前沒拍過類似的戰爭題材電影,但對於《一九五一》這個專案,我的想法同樣是拍一部有挑戰性的戰爭電影。

這次之所以邀請到了各位才華橫溢的老師,就是我想要將電影美學與戰爭題材這兩大元素進行一個史無前例的組合,創造出獨一無二的化學反應。

這部電影我要呈現出一鏡到底的效果!”

會議室內一片譁然。

“一鏡到底?戰爭電影?”

“陳導你是說不要剪輯?”

“太誇張了吧。”

“陳導,我知道你很有想象力,但這太瘋狂了,沒有可執行性。”

“有意思……”

陳景行拍了拍手,壓下了眾人震驚的議論:“注意我是說呈現出一鏡到底的效果,而並非真的一鏡到底拍攝,這是目前無法實現的。”

世界上是有一鏡到底的很有實驗性的電影,但那通常是在固定且平穩的場景中實現的,像戰爭電影這種場景排程大,演員眾多的影片中幾乎是不可能實現的。

“《一九五一》的拍攝方法按照我的預想將採用銀幕內外時間同步的方式,然後透過後期抹去剪輯的痕跡,使得全片由一個看起來連續不斷的長鏡頭構成。

所以,《一九五一》當然不是嚴格意義上的一鏡到底,它仍然要由多個較長時間的鏡頭拼接而成,只是需要將鏡頭間剪輯的痕跡巧妙地隱藏起來,只是對於觀眾營造出一種一氣呵成的流暢的視覺體驗。

我想有的老師從劇本上已經看出了端倪,整個劇本只有十九幕,二十三場,每一場都是一個take。

當然這只是《一九五一》的上部,這是一個上下兩部劇情連續的電影,而一鏡到底只是上部的拍攝方法。”

趙小寧快速將劇本翻到結尾,一共六十頁,不由自主的震驚出聲:“兩個小時?

我再確認一下,預定兩個小時時長的電影,一共只有二十三場,每一場只有一個take,也就意味著整部電影只有二十三個鏡頭?”

陳景行頷首:“沒錯,這是經過我們預製部門反復推敲劃分出來的,否則剪輯出來的一鏡到底可能會有破綻,理想狀況下確實只需要二十三個鏡頭,當然實際拍攝中會有各種各樣的困難,未必能實現,但我們需要朝這個目標努力。”

“兩個小時,二十三個鏡頭,平均每個鏡頭五分鐘?”

趙小寧既有些興奮又有些難以置信的感嘆道:“這是要拍一部戰爭話劇啊?陳導,你的這個挑戰性是往珠穆朗瑪峰上衝啊。”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