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請我們的頒獎嘉賓,華國電影金雞獎最佳導演,大眾電影百花獎最佳導演,美國電視電影金球獎最佳導演,奧斯卡金像獎最佳導演,陳景行先生,掌聲有請!”

西裝筆挺的陳景行站在後臺,聽著東海衛視的主持人介紹著自己前面的一大串頭銜,心頭飛過一陣微妙的爽感,在排山倒海的掌聲甚至還有歡呼聲中一邊向臺下致意,一邊走到了舞臺中央的話筒前。

臺下坐在前排的本屆魔都國際電影節評委會主席姜聞搖著頭對旁邊的寧皓道:“組委會請他頒獎很不合理啊,沒有人會關心最佳影片了。”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寧皓一邊跟著鼓掌,一邊撇了撇嘴:“你多心了,沒有他也沒人關心最佳影片。”

姜聞啞然。

陳景行在話筒前站了一會,掌聲還沒平息下去,只能做了個雙手下壓的動作。

不知道的人可能還以為陳景行是獲獎人呢。

不止姜聞一個人吐槽陳景行不愧是明星導演,臺下甚至還有人拿出手機拍照。

當然主要也是陳景行確實很少出現在這種場合,國內只有金雞百花這種活動他才會出席,更是幾乎沒有給別人頒過獎。

主要是年年都有他的電影入圍金雞或百花獎。

“我知道,漫長的頒獎典禮快結束了,大家馬上要解脫了所以很興奮,不過還是請大家剋制住興奮。”

陳景行神態輕鬆地開了個玩笑,讓臺下發出了一陣哄笑聲,也讓一部分人感嘆不愧是年輕人,膽子倒大。

國內的頒獎典禮不常開玩笑,主持人都是接近播音風格的正經語氣,就算嘉賓要開玩笑也一般不會開這樣的玩笑。

調侃頒獎典禮冗長無聊在一部分人看來只是活躍氣氛的玩笑,而且確實是事實,紅毯走完等待就耗時良久,頒獎禮正式開始又得一部電影的時長,大多數人也跟這些獎項無關,不無聊才怪了。

而在另一些人看來,這話自然就顯得有些冒犯了。

不過還得看是誰冒犯了,陳景行自然不是一般人。

通常魔都電影節的頒獎嘉賓都是兩人組隊,不過既然組委會邀請了陳景行來頒最佳影片,那也找不出能跟他組隊的嘉賓了。

要跟陳景行一起來頒,國內導演至少得是張一謀、陳愷歌、馮曉崗這種級別的了,明星也得是巨星級別的了,頒獎陣容整這麼豪華,大家是看獲獎者還是看頒獎嘉賓呢。

再說這種所謂的類似於“王不見王”的潛規則,大家也都能理解。

只不過似乎陳景行一個人也足夠能鎮住場子了。

“很高興今晚能來到這裡,並且有幸辦法電影節最佳影片獎項。”

陳景行適可而止,幹淨利落的撕開了信封,直接進入到了正題。

“魔都國際電影節自誕生之日起已經有來自國內外的20部作品當選金爵獎最佳影片,現在我們來看看第21部最佳影片是什麼。

……獲得第21屆魔都國際電影節金爵獎最佳影片的是——《Out of Paradise》,《再別天堂》。”

陳景行將金爵獎盃和獲獎證書頒給了上臺面色激動到紅潤的瑞士籍蒙古導演後就快速回到了後臺。

從遠不如陳景行出場的鼓掌聲可以看出觀眾們顯然對這部瑞士與蒙古合拍的金爵獎最佳電影不是很熱情。

也難怪,在場哪怕是業內人士,怕是九成都沒看過這部電影,將來也未必願意看。

這就是魔都電影節的尷尬之處,電影節遵循贏者通吃的遊戲規則,魔都電影節這樣級別的獎項只能吃別人挑下的剩飯,金爵獎影片的含金量就有天花板,甚至逼的另行設定電影頻道傳媒大獎,以及在演員獎上面拉國內電影抬轎才能保持國內的關注度和知名度,以及星光。

魔都電影節頒獎典禮結束後,陳景行並沒有離開,因為電影節後還有一場電影局主持的研討會。

這也是陳景行接受作為頒獎嘉賓出席電影節的原因,研討內容也沒有什麼保密的,就是討論建國70週年和朝戰70週年的獻禮影片。

華國電影產業和市場這幾年成就矚目,尤其是商業電影、工業電影,儼然是僅次於好來塢的世界老二,誕生了不少能執導大片的導演,票房也節節攀高,幾十億的電影都不在話下。

覺得國產電影製作實力和市場都抖起來了的官方對獻禮影片的要求自然也相應提高了,肯定要請大導演來拍能取得市場成功的主旋律大片。

明年就是70週年,現在討論說實話甚至都有點晚了。

也因此與會的不只是陳景行,張一謀、馮曉崗、陳愷歌、姜聞、寧皓、徐徵、郭凡、田鑫業、吳景、陳四成等近幾年風頭正勁或是江湖地位算是大導級別的導演都來了。

雖說人家不強制你來,但正常人肯定都會來。

這麼多國內大導演氣氛倒是有些尷尬,尤其是陳景行和某一兩位導演,他在《面對面》訪談中說的“電影最重要的是娛樂”以及“好為人師、教育”之類的言論被不少網民進行了“深刻”解讀,倒像是在影射某些人一樣。

不過在座的都是大老,甭管心裡面對其他人怎麼看,面上都是和和氣氣的,最不濟也是平澹以對。

陳景行還沒跟其他導演寒暄幾句就被電影局領導叫住了。

“張局,我就算年年當魔都電影節評委會主席也改變不了什麼東西。”

陳景行半是無奈半是謙虛的說道。

“小陳,你這就太謙虛了,不要妄自菲薄嘛,你在國際上的知名度,在國際電影屆的地位是有目共睹的嘛,你絕對是有這個能力的。

李安從今年開始就要當金馬獎執委會主席了,金馬獎的聲勢就立刻起來了,甚至能跟金雞獎一較高下了,這說明像你這樣的國際大導對電影圈的吸引力還是很高的,王局長匯報工作說要邀請你當評委會主席的時候,領導都批評我們說我們早就該這麼幹了。”

電影局分管國際交流的副局長張國興拍了拍陳景行的肩膀安慰著他。

陳景行也只能無奈點頭接受。

電影局決定邀請陳景行連續擔任三屆魔都國際電影節評委會主席,在陳景行努力的推拒下減到了兩屆,他也再不好拒絕了。

等他應付完電影局領導回到會議室座位上,寧皓蹭了過來:“得了便宜還賣乖啊。”

“瞧你說的,這福氣給你你要不要?”

“要啊,為什麼不要。”

“其實都是浪費時間。”姜聞也加入了話題,直言不諱:“片子質量都不怎麼樣,有些甚至連基本功都不紮實,其實就一瞎評。”

身為本屆魔都電影節評委會主席的姜聞似乎對陳景行的想法深有同感,可見這一屆電影節的評獎把他折磨得不輕。

魔都國際電影節雖然是國際A類,但這只是型別的劃分,並不代表影響力。

國際A類指的是“競賽型綜合類電影節”,有評獎,但不設定特定的主題。

所以實際上國際上十五個A類電影節除了歐洲三大之外都是很尷尬的存在。

戛納當下的影響力甩開其他電影節,一種關注單元都有很高關注度,快趕上柏林主競賽了。

威尼斯這幾年開始蹭美國電影熱度,成了奧斯卡的風向標之一,影響力也不錯。

柏林這些年不太火,但畢竟還是三大。剩餘的,洛迦諾和聖塞巴斯蒂安能有些關注。

你要搞全球無差別競賽,那肯定都是要奔著最高舞臺去的,在聚光燈中心和最好的電影一起競賽、展映。

你如果要去參賽、想拿獎,不去奧斯卡又不入三大,就好像自動打上了弱者標籤,而且很多確實是被三大電影節退貨了的。

像今年魔都電影節的入圍金爵獎的影片有一些是連三大非競賽單元都沒選上的作品,每年好的藝術電影其實不多,連三大非競賽單元都進不去,可見是什麼貨色。

而且歐洲三大電影節安排了個節奏,隔四個月,好像賽季一樣,你一年中什麼時候做完後期,都可以選戛納威尼斯柏林中的一個去參賽,基本把願意參賽的、最好與稍好的那部分瓜分完了。

其他A類電影節能幹什麼呢?發掘新秀、遺珠、地區電影……這和國際A類的“大範圍競賽”宗旨是不太搭調的。

反而很多非國際A類的電影節都辦得挺好,影響力遠超東京或魔都這樣的A類電影節,就是因為定位恰當、運營出色。

比如本位面陳景行曾參賽過的奧蘭多奇幻電影節。

很顯然,官方想要扭轉一下魔都電影節如今有些尷尬的局面,所以才邀請陳景行當評委會主席,甚至還要一連三屆,就是指望著看看能不能借陳景行的名氣多吸引一些國際上的電影人和影片報名參賽。

雖說在國內,陳景行還不算名氣最大的導演,或者說只能算之一,國師、陳愷歌、馮曉崗這些導演知名度不必陳景行差,甚至還要更高,老一輩的大齡觀眾甚至都未必看過陳景行的電影,但是國師、馮曉崗基本都知道。

但在國際上,陳景行的知名度不要說跟國內導演比了,就是放大到整個華人導演界都算是一等一的,也就是比不過程龍大哥了。

張一謀在國際上有很大名氣,算是國際認可的電影大師,但論名氣還是比不過陳景行。

李安知名度甚至在電影界的地位也更高,但吃虧在電影不夠大眾,看過其電影的在絕對數字上其實不多。

名氣跟擁有《地心引力》、《矩陣》這樣全球熱映,廣受年輕人追捧的影片的陳景行相比確實差一些。

只是電影節這個東西真的不是靠一個明星導演能短時間內能提振起來的,只是官方都對陳景行這麼看重,自然也不太好拒絕。

某種意義上說這也是對他地位的肯定。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