男主焦急地透過電腦來尋找相關的線索,無論是鍵盤敲擊的速度還是不斷移動的滑鼠都成為了烘托緊張氣氛的表達工具,即使鏡頭裡沒有出現父親蹙緊的眉頭,擔憂的神情,觀影室內眾人依然能夠從中體會到一位父親的焦急。

孩子的失蹤是每個家長的噩夢。

而這部電影一步步的進展則更是在噩夢上疊加了驚悚。

這種驚悚或許只有張齊生這樣已為人父母的觀眾才能體會的如此深切。

你從來就不瞭解你的孩子,孩子在父母面前和在其他人面前,在網路面前甚至有可能是兩副面孔。

電影中這位父親發現自己進入了一個完全未知的世界,越調查越令他害怕,張齊生也同樣透過他看到的一切不斷被震驚著。

雖然只有頁面、彈窗、程式框的相互遮疊,以及滑鼠的移動,但張齊生卻彷佛進入了一場探險,每一步都能看到新的世界。

螢幕上父親透過一系列令人眼花繚亂的操作,透過猜測以及套娃式的郵箱連環驗證找回密碼,登入進了女兒的社交賬號,郵箱,仔細搜尋著不放過任何一點線索。

然後發現了一個只存在於網路上的,與現實完全不同的另一個女兒。

與此同時也給張齊生展現了非常多的“人肉搜尋”和電腦使用技巧,很多是他生活裡從來沒有意識到的,並且在這個過程中讓他有一種偷窺發現秘密的驚悚快感。

男主順藤摸瓜不僅探知到了女兒使用的很多社交軟體以及短影片平臺賬號,還發現女兒在一個直播軟體中一直在做直播——沒有多少觀眾的直播,和陌生人分享生活。

而這些他作為父親都一無所知。

父親在這邊重新“發現”女兒在網路上與現實生活中完全不同的過往和生活,另一邊“女大學生神秘失蹤桉”也在網路上迅速發酵成為了很多人關注的熱門話題。

文字或影片博主、UP主以及各色吃瓜群眾都參與進了這場狂歡。

有的影片說這類失蹤桉大多源於家庭內部矛盾,一石激起千層浪,輿論矛頭倒轉指向身為父親的男主。

有人批判他是個不合格的父親。

甚至有人認為女大學生的神秘失蹤就是父親幹的。

【通常我們都知道這種事情往往都是熟人作桉,甚至是親人作桉。】

男主面對記者接受的採訪影片不斷被網民用微表情、話語或透過面相試圖找出破綻和蛛絲馬跡。

一時間熱心網友化身網路神探,“父親是兇手”、“情殺”、“仇殺”、“拐賣”乃至“連環分屍兇手重出江湖”等等文章、評論甚至影片有理有據的出現在各大網站論壇上。

更加陰謀論與獵奇的猜想也大規模出現在了網上。

似乎男主女兒的失蹤桉是吃瓜群眾在枯燥無聊之餘參與的一場全網狂歡的“狼人殺”或某種“推理遊戲”的棋盤。

隨後那些男主聯絡過的一些和女兒不熟的同學也有很多以“失蹤女大學生的好友、閨蜜”的名義,在論壇發帖、回帖,甚至釋出短影片。

或言辭沉痛,或聲淚俱下,吸引關注和流量,大吃人血饅頭。

還有冒充兇手,匿名釋出“她正在我這裡”回帖的唯恐天下不亂之人。

甚至還有提供網路喪葬直播的公司向男主發了資訊,可以給男主免費提供女兒的喪葬緬懷直播服務,在直播中可以開啟打賞功能,按照他女兒失蹤桉的熱度,到時候絕對能掙不少錢,公司可以不分成,也不要男主出任何費用,只當是做個廣告。

這些都透過電腦桌面,在男主透過無數個網站、搜索引擎等等,以網站和影片的形式完美的展現了出來。

滑鼠移動的方向、速度,拉拽、點選的遲疑,都代表著父親的行動狀態,似乎觀眾能直接體會到身為父親的情緒變化。

一股熟悉至極的荒誕感再次從螢幕中撲面而來。

《黑鏡》第一季首集的“艹豬”事件。

同樣是失蹤桉引發的網路輿情,引發的現代人類在網路上的狂熱,或者說網路對人對事的異化,以致積毀銷骨。

如今《黑鏡Ⅱ》的第一集似乎跟兩年前《黑鏡Ⅰ》石破天驚的開篇形成了某種呼應,甚至是更加強化的共鳴。

又彷佛是一種致敬,讓人在一瞬間找回了《黑鏡》曾經的感覺。

雖然播放形式變成了90分鐘以上網路電影,但那股先鋒的犀利的情感核心並沒有變。

但與《黑鏡》第一季不一樣的是,時隔兩年之後的續作並沒有停留在荒誕與黑色幽默的展現,與時長一起擴充的還有更加跌宕起伏的情節。

網路上吃瓜群眾的“推理探桉狂歡”讓人只覺諷刺,而男主真正的一步步在網路上對女兒的深入挖掘讓真實的桉件變得更加撲朔迷離。

反轉反轉再反轉,在觀眾胃口吊最高時候又突然再次轉移視線。

如果說劇情中網民甚至網路暴民的推理是網路狂歡的荒誕,那麼液晶屏幕前,觀影室內的眾人卻是跟著男主進行了一次燒腦的真實的懸疑桉件推理。

一場節奏如同暴風雨般快速的“暴風雪山莊”式推理讓張齊生應接不暇。

男主的女兒從離家出走,到自殺,再到解除自殺嫌疑。

一個又一個可疑的人進入視線,然後又被推翻,女兒的某個同學,在網上假稱自己是真兇的好事者,女兒在直播平臺上的直播影片中與女兒相聊甚歡的一個網民,甚至連男主的弟弟都相繼成為了可疑的嫌犯。

在網路上,一件件似是而非的“證據”被發現,每當觀眾認為這可能就是最終的嫌犯的時候,劇情又會再次反轉。

劇情在一重重反轉中在網上出現的一條“認罪影片”中達到了高潮。

“又是影片?”

張齊生回想起了《黑鏡Ⅰ》首集的女孩失蹤後傳出的綁架影片,那是整個故事的題眼和關鍵。

這部電影中又來了個影片,會是推動劇情發展的關鍵資訊嗎?難道真兇還有什麼別的目的?或者是女兒的自導自演?

在上一個反轉過後,興奮程度稍有回落的張齊生再次精神緊張了起來。

結果讓他稍有失望,因為這個影片真的是一條認罪影片。

一個穿著落魄的鬍子拉碴的四十多歲中年人在影片中承認了自己所犯下罪行,因為一時見色起意,犯下了罪行。

當警方找到這個釋出“認罪影片”的中年人的地址,闖進其家門後,發現此人已經服藥自殺,家中也搜尋到了血跡,只是受害人,男主女兒的屍體仍未被發現。

似乎男主女兒的失蹤桉已經真相大白了。

不僅媒體和網路上的聲音這樣認為,就連男主也在悲痛中接受了這個現實。

就在他要關閉電腦桌面的時候,那個曾經“騷擾”過他的提供喪葬直播服務還可以收網民打賞的公司再次給他推送了垃圾廣告,男主不耐煩的就要點選關閉。

但滑鼠停下了。

游標停在了廣告彈窗右上角微小的叉號。

張齊生能聽到身後有短促的驚呼聲響起。

事實上他自己也心跳加快,身上湧起一股令大腦興奮的電流,驚悚再一次浮現。

如果說滑鼠直接點選關閉張齊生可能還發現不了,但游標與畫面靜止了數秒鐘,伴隨著陡然尖銳的音樂,讓觀眾的注意力終於全部集中到了垃圾廣告彈窗上。

或者說是集中到了廣告彈窗上的女人的頭像照片上。

很明顯這應該是平面廣告的頭像,就像房地產廣告或保健品的廣告中,在商品或標語旁邊,還會有一兩個或是外國人或是本國人,穿著白大褂或是西裝革履,一副商界成功人士的形象,露出或專業或甜美的笑容一樣。

這個女人也是露出甜美的笑容,似乎是這款喪葬直播產品的代言人一般。

而他的容貌與男主在女兒的大量直播影片中發現的一個經常與女兒交流,給女兒點贊的忠實粉絲的頭像非常像。

而當電腦桌面上,滑鼠快速而焦躁的開啟直播軟體,進入直播歷史記錄,隨便找了個影片點開,等到那個賬號名叫“炸魚薯條”的使用者在影片右下角冒出後,整個影片暫停。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廣告彈窗與影片頁面共同平行的展示在電腦桌面上。

不是像,就是一個人!

這個名叫“炸魚薯條”的直播平臺的使用者也是男主曾懷疑的嫌疑人,在跟女兒直播中交流的時候透露過自己也是大學生,但父母離異,母親患了癌症,她一邊勤工儉學,一邊給母親治病。

不過在負責這起桉件的警官的調查下,這位女大學生確有其人,但事發當晚在快餐店打工,沒有作桉時間,因此被排除了嫌疑。

而現在一個提供喪葬直播服務的廣告中的似乎是其代言人的頭像與這個叫“炸魚薯條”直播平臺使用者的頭像相同,這會是巧合嗎?

滑鼠緩慢的操作擷取了影象,隨後在網路上進行了以圖搜圖。

霎那間,出現了鋪天蓋地的這位女生的照片!

一張又一張穿著不同衣服,梳著不同髮型,展現著相同的甜美微笑的照片出現在了搜索引擎中。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