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盜夢空間》的籌備仍然在緊鑼密鼓的進行,按照原定劇本,這部電影要輾轉歐洲、美國等多個國家進行拍攝,當然也有國內的戲份。

拍攝週期也定的比較寬鬆,對陳景行和整個劇組而言倒是一次難得的旅遊拍攝,讓郭凡相當嫉妒。

《紅海行動》可是在非洲輾轉了三個國家拍攝完成的,再加上劇組管理比較嚴格,郭凡是欣賞了一些景色,但旅遊是談不上的,倒是拍攝是真的辛苦。

在沙漠裡足足呆了三個月,再壯麗的景色也要看吐了,更別說還有蟲子了,所幸有《狼牙Ⅱ》的劇組探路,總結了一些經驗,《紅海行動》劇組從上到下起碼知道了在睡前都要掀開床墊,先燒一壺開水燙床。

所以對於張驛拍完《紅海行動》竟然又接一部《第九區》,郭凡是相當佩服的,哪怕人家是在南非拍戲,如果有可能的話,郭凡是不想再去非洲了。

《流浪地球》雖然製作難度也很大,但主要拍攝場地都在大棚內,cgi特效應用也將是夢工廠的電影中僅次於《地心引力》的專案,對於郭凡來說倒並不難熬。

郭凡目前正忙的是《流浪地球》的選角,其中的女一號已經定下了,是透過《行屍走肉》圈粉無數的趙槿麥。

趙槿麥在《行屍走肉》中的角色相當討喜,身世悽慘,喪屍病毒剛開始爆發就失去了父親,但經此變故,性格又更加的堅毅,雖然年齡和力量在主角團隊中算是最低的,但之後的高光戲份並不少。

現在很多影視劇中比較喜歡將女性角色塑造成拖油瓶,需要讓男主拯救,一旦劇情進行不下去,就降低女主智商,或者降低其能力,讓她闖禍,陷入險境從而推動劇情。

不知道是為了讓女性觀眾有代入感,還是為了在女闖禍男拯救的戲碼中生產工業糖。

但這樣的女性角色毫無疑問是不夠討人喜歡的。

而趙槿麥在《行屍走肉》的角色是有柔弱的一面,在醜陋的喪屍和醜陋的人性中就像是一朵小白蓮,但同時她也有智慧和堅強的一面,在十五集的故事中,除了第二集的“火車回憶”中有拖後腿的劇情,在之後都是有智有謀的角色。

這樣的高光角色讓趙槿麥獲得的流量和關注並不比男主少多少。

當然即便如此,一步踏入《流浪地球》這樣的專案也絕對能稱得上是三級跳了。

前世位面中《流浪地球》專案的進展是一波三折的,而且也沒有太多人看好,資金和時間都非常緊,能不能最終在大銀幕上與觀眾見面都是未知數。

畢竟是國產科幻電影零的突破,前途未卜,沒有多少人會認為這是多麼好的餅。

但在本位面,夢工廠這只蝴蝶扇了幾年的翅膀,科幻題材早就成了國產大片在世界影壇的一張名片。

沒有人會懷疑夢工廠拍攝科幻電影的水準,再加上夢工廠內部對這個專案的重視,即便是當紅的小花能吃到這個專案也只會覺得榮幸而不會有任何猶疑。

而隨著《流浪地球》的籌備工作開始進行,訊息也不可避免的圍繞著夢工廠的小圈子迅速的傳播到了外界。

各個藝人,各大公司都開始各顯神通爭著要分一杯羹。

選角的權力自然是在郭凡那裡,夢工廠雖然借鑑了好來塢的電影工業,但導演中心制仍舊沒有改變,倒是讓郭凡挑花了眼。

陳景行這裡除了籌備《盜夢空間》外,也趁著拍戲之前的最後空檔跟編劇們來了場頭腦風暴,想要把夢工廠接下來的電視劇專案初步定下來。

《黑鏡Ⅱ》五集一共五個故事,交給了五個不同的導演都已經拍攝完畢,《疑犯追蹤》第二季也快要殺青。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明年夢工廠至少有兩部劇要播放,而讓陳景行舉棋未定的則是第三部劇——《球狀閃電》。

這是一部從科幻概念來講非常令人驚豔的故事。

球狀閃電,俗稱滾地雷,通常在雷暴時發生,為圓球形狀的閃電,是一種真實的物理現象。

它十分亮,近圓球形,直徑約15至40釐米不等,通常僅維持數秒,但也有維持了1至2分鐘的記錄。

球狀閃電危害較大,它可以隨氣流起伏在近地空中自在飄飛或逆風而行,它可以透過開著門窗進入室內,常見是穿過煙囪後進入建築物,它甚至可以在導線上滑動,有時會懸停,有時會無聲消失,有時又會因為碰到障礙物爆炸。

而最關鍵的是,直到如今,球狀閃電仍是人們不能解釋的奇怪自然現象,只有一個共同點:球狀閃電基本上發生在雷暴天氣中。

為了揭開球狀閃電的謎團,微波輻射、氧化浮質、核能、暗物質、反物質、黑洞等等靠譜不靠譜的猜想和理論都被提出過,但仍舊沒有清晰的權威的能解釋球狀閃電成因及形成過程的理論。

而《球狀閃電》故事的驚豔之處就是大劉創造了貼合球形閃電本身很多特性的具有一定程度自洽的腦洞又極其離譜的高概念。

宏電子、宏質子乃至宏原子的腦洞本身就已經相當精彩,而更讓這個設定從精彩變為詭譎的是借由宏電子的設定,把微觀高能領域的量子效應帶到了宏觀世界中來。

從創意上看,這絕對是兼具了硬核和浪漫,科學與趣味的故事。

但其缺點也很明顯,那就是很難改編成影像作品。

給人留下深刻印象的部分幾乎都是對一些理論、現象的解釋和論證,這些東西看文字非常有閱讀快感,但想要轉換同樣震撼程度的成動態影像難度極大。

電影和小說本來就是不同的藝術形式,一個偏重立體視覺,一個偏重內在感官,

更別說《球狀閃電》本身就是流水賬,他的戲劇性是嚴重不足的。

因此陳景行和編劇組們要做的改編就是把他改成一個有觀賞性的且戲劇矛盾激烈的故事。

“……所以這部劇的整體基調是什麼?是驚悚嗎?”

“……既然我們確定了反派是ETO,那麼我們不如參照《疑犯追蹤》或者《特別機動隊》一樣,用破桉來作為敘事方法?”

“那ETO呢?ETO要在這裡做更多的展開嗎?把他當成《三體》的前傳?”

“既然如此,不如把他當成《三體》宇宙的第一部作品?先讓ETO登場!”

會議室內“大腦風暴”進行相當激烈,每當這個時候陳景行總是其中相對沉默的那一個,專注的聽著每個人的想法以及相互之間的爭論。

《三體》雖然還沒有正式立項,但編劇組已經已經初步組建了,抽調的是夢工廠的精兵良將,每個人也都簽署了保密協議。

事實上夢工廠如今的每部作品在劇本創作和籌備階段保密都是必不可少的。

只是《三體》項目組的保密規格更高一些而已,《球狀閃電》和《三體》的故事和大概框架,涉及到的科幻概念,陳景行都跟編劇組的編劇們做了交代,而他們要做的就是將這個龐大的科幻宇宙梳理出一個個能透過影視劇甚至動畫的形式實現影像化的故事。

也就是將一個大目標分解成一個個的小目標。

這倒比郭凡的《流浪地球》專案還要繁複一些。

而擺在眾人面前的首先就是《球狀閃電》——《三體》宇宙的一部分。

《球狀閃電》中的科幻概念在《三體》中是被其中一個面壁者使用了的,那就是以宏電子即球狀閃電,和宏原子核聚變為武器攻擊地球艦隊,使其成為可以自我觀察的量子幽靈抵禦三體艦隊。

既然有這樣的聯絡,《球狀閃電》當然便是《三體》宇宙的一部分。

而《球閃》中什麼華美大戰當然是沒法拍的,夢工廠跟電影局關係再好也別想。

否則他何必琢磨著跟環球合拍喪屍題材電影呢?

《三體》中葉文潔的故事還有被放水的可能,但華美大戰這種情節肯定是拍不了的。

而且這種劇情也並不適合影像化,觀眾也未必買賬。

陳景行之前的電影永遠是以人物為題眼來講故事的。

《訊號》是父子救贖的故事,《原始碼》是男主角在列車上鬥智鬥勇,《地心引力》是女主角在求生中心靈的蛻變,《矩陣》是男女主的愛情,與男主突破矩陣束縛變成救世主的故事,《火星》是男主歷盡艱險求生。

觀眾想看的永遠是人物的故事,哪怕是世界毀滅,焦點仍舊集中在人物身上,一旦脫離了具體的人物,開始了自以為史詩的宏大敘事,這樣的影視劇觀眾是很難買賬的。

就算《天鷹戰士》這樣雄偉的人類補完計劃,究其故事主線不也是少男少女在打怪獸中成長嗎?

因此對於《球狀閃電》的劇本化便是要把故事的“格局”進行壓縮。

壓縮成主角與反派的鬥智鬥勇的故事,雖然看起來套路很俗,但夢工廠的很多科幻作品究其根底其實就是這個套路。

《球狀閃電》的反派不能是世界大戰,自然也不能是官方,那就必須得有一個神秘且高逼格的組織了。

《原始碼》和《疑犯追蹤》的反派是神秘的KB組織。

《天鷹戰士》的反派是秉承著人類補完計劃的曙光基金會。

《球狀閃電》的反派自然就是現成的,地球三體組織,ETO。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