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日,我國探月與航天工程中心宣佈邀請陳景行、郎平、雷嘉音等11位社會文化藝術名人為華國火星探測工程宣傳推廣工作代言,這是我國重大科技工程首次啟用形象大使……”

“《火星救援》主創接受記者採訪,雷嘉音透露他在電影中飾演的角色與《地心引力》並非同一人,《火星》可以看作是《地心》時間線上的續集,但兩部電影的故事沒有關係。”

“陳景行面對記者再次肯定了太空三部曲的第三部作品已經在構思中,故事背景將發生在比較遙遠的未來……”

“國慶檔電影開啟預售,《火星救援》預售已過2000萬領跑……”

“陳景行夢境題材的新電影角色已定,外界猜測塵埃落定……陳昆加盟或因夢工廠入股禾和影業,成為其第三大股東,僅次於阿狸影業,夢工廠上市後一直在擴大版圖……”

“到了,奇怪,好像沒有媒體記者?”

一個臉型微圓,帶著眼睛的約有30歲左右的幹練女人關閉了車載收音機,也打斷了陳昆的思緒,奇怪的望著窗外。

陳昆也回過了神來,看著車窗外一棟普通的二十餘層的寫字樓。

經紀人張穎的話有些誇張,並非沒有媒體記者,還是有一些狗仔隊蹲守的,但只有稀稀拉拉幾個人而已。

“這又不是開發佈會,估計是夢工廠沒有跟外界透露吧。”

這棟寫字樓位置並不在京城中心地段,甚至算比較偏遠,寫字樓也有些年頭了,不是那種CBD新蓋的摩天大樓,也沒有任何顯眼的招牌。

但俗話說山不在高有仙則靈,這麼一棟不起眼的寫字樓裡可是住著華國五大影視公司之一,市值接近千億的巨頭,夢工廠。

就跟京影、江河文化、天潤等公司的總部一樣,在這裡用守株待兔的毅力也不時能蹲守到不少明星。

起碼夢工廠在京的總部大樓建成之前,這棟平平無奇的寫字樓仍舊會是華國娛樂圈的焦點之一。

不過今天沒有數量龐大的狗仔,也沒有粉絲和站姐,那肯定是外界並不知道《盜夢空間》的主演們會來夢工廠進行劇本圍讀。

洛辰作為初代頂流,有作品,有票房,即便年齡增長,顏值下滑,粉絲數量還是不容小覷的,不會比二代歸國四子差太多。

如果夢工廠有意曝光,今天在這裡的就是人山人海的粉絲了和記者了。

經紀人張穎想了想,微嘆道:“也是,畢竟《火星救援》馬上就要上映了。”

以《盜夢空間》的演員陣容,如果放到其他制片方,主演們第一次亮相那必然是要“召媒引記”的,從始至終都要待在輿論的核心位置。

不過考慮到《火星救援》馬上就要上映,從發行策略來講此時此刻確實不太適合用《盜夢》來分《火星》的熱度。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對於經紀人的話,陳昆也予以了預設,不過他還有另外的理解。

夢工廠如此低調自然是有低調的資本。

媒體和網民對《盜夢》演員陣容的驚訝並非是震驚於陳景行竟然能請到這麼多明星演自己的電影,而是陳景行竟然會拍這麼一部眾星雲集的電影。

華人領域的第二位,大陸電影圈的第一位奧斯卡最佳導演對於明星當然是有這樣的號召力的,區別就在於導演本人願意不願意。

哪怕星光再璀璨幾分,陳景行也絕對是能壓得住的。

再璀璨還能比得上當年張一謀集合李聯傑、梁朝緯、張蔓玉、章紫怡、陳道銘這些演員在一部電影中嗎?

作為海內外都有票房且有頂級獎項裝點的陳景行來說,他現在在演員中的號召力是不遜於曾經的張一謀的。

顯然《盜夢》的壓艙石不是明星,而是陳景行,夢工廠自然能保持矜持,不太看重電影前期的曝光。

“番位的事兒……”眼看已經到了地下停車場,劉穎看著陳昆低聲提醒了一句。

“算了,都到這個地步了,再爭有什麼意義?”

陳昆一想到這也不禁有些頭疼,接這部戲確實有個比較為難的事情,那就是番位。

《盜夢空間》除了男主角戲份最高外,其他幾個主要角色的戲份都差的不多,潘越名雖然不是電影咖,但靠著《疑犯追蹤》一步就進入了一線行列,在中年男演員中相當火。

周東雨更是風頭正勁,金馬影后,在小花中熱度不遜於顏曉月,獎項更是其他女明星難以匹敵,認真來說陳昆自己都沒有拿到過三金影帝呢。

而且最重要的是周東雨是劇本中的女一號,戲份和張若勻扮演的角色差不多,僅次於男主角。

雖說番位並不僅僅由戲份決定,演員的咖位也很重要,陳昆的咖位還是比小黃鴨大的,但周東雨作為三金影后兼女一號,排到第二位也是順理成章的事情。

這個東西雖說是個虛名,但娛樂圈任何虛名後面都藏著實利。

這甚至關係到了將來能接到的片約,乃至於廣告代言,絕不是只是流量為了固粉才特別在意的東西。

番位這兩個字是舶來品,但其象徵著的東西是早就存在的。

所謂倒人不倒架,這個圈子就是個看人下菜碟的地方。

尤其對於陳昆這樣的被“後浪”往前拍的“前浪”來說,即便要轉型,甚至不可避免的走下坡路,但還是要儘量延緩這種趨勢。

影視劇作品宣傳物料,字幕排位、人物海報的位置、宣發站位等等,這些就是番位的具體表現,粉絲未必能看明白,但業內是能看懂的,甚至商家也是能看懂的。

影視圈本身就是跟風的地方,紅與不紅往往都是浮於表面的東西,無論是影視從業者還是廣告商真的沒有普通人想象的那麼專業。

國民度和粉絲值是沒有具體刻度的,一部影視劇獲得的票房和收視率,甲佔了多大份額,乙佔了多大份額,沒有人能做個權威的民意調查,很多人看的就是這些表面的東西。

地位、國民度以及影響力都是能被人為造出來的,甚至是能夠灌輸的,硬要說的話所謂的流量反而才是“白手起家”,是“勵志逆襲”,他們是用流量交換資源的。

番位就是給人看的門面,是架子,是讓人看著下菜碟的東西,是不能輕易後退放棄的東西。

所以劉穎仍舊堅持著自己的意見:“這怎麼能算沒有意義的事……”

“行了,不用管了,陳導又不是沒有經驗的小導演,既然做了選擇就沒必要把這些放在心上了,再說番位這個東西現在也沒有那麼多人看重,我又不是流量,《讓子彈飛》我不也是五番?”

陳昆有些不耐煩的話語讓劉穎無奈收回了繼續勸的打算。

陳昆在一線男演員中算是性格比較獨特的一位,有時候更是有些大男子主義,上一個經紀人就是合作的不愉快兩人分手,劉穎能一直成為陳昆的經紀人就是身段比較軟,比較會順毛捋。

但並不代表她認同陳昆的話,《讓子彈飛》是什麼時候的事?那時候有《龍門飛甲》嗎?有《尋龍訣》嗎?

而且《讓子彈飛》番位排在陳昆前面的都是誰啊?

別說當時的他了,就算放現在的洛辰、雷嘉音去也搶不到前三啊。

心中不斷腹誹的經紀人並不知道陳昆心裡自有一層謀算,他就是衝著導演來的,想要在事業開始走入下坡路前奮力一搏。

洛辰能在一部網劇,或者叫網路電影中演個男配角,給央戲還沒畢業的學生做配,他這才算哪到哪啊?

否則他真要接戲,大男主戲也不少,何必在一部商業大片中打醬油呢?

票房再高,他一個男N號能分得什麼榮光嗎?他很缺這點名氣嗎?

而且還要當洛辰的綠葉,這種事情在一線男演員,尤其對陳昆這種曾經一度登上內地小生巔峰的演員來說更難忍受。

洛辰和他的年齡只差了8歲,還都是走顏值路線,甚至能算是直接競爭對手的,洛辰還是演員鄙視鏈最低的唱跳偶像出身,給競爭對手當綠葉和在《子彈》中給前輩當綠葉是完全不同的概念。

“昆哥。”

“昆哥來了。”

“陳導好!”

“小雨,這怎麼又廋了,瘦的過頭了啊。”

“我一到夏天就沒胃口……”

“剛剛陳導還說呢,劇本中有動作戲份,你這得狠狠補啊。”

雖然前一刻還在心中盤算著番位,但等真到了會議室,幾位大明星還是跟多日未見的老朋友一般寒暄在了一起。

說是老朋友其實也不算誇張。

前不久的金雞獎頒獎典禮上,在座的包括陳景行在內的大部分人都是互相見過聊過的。

夢工廠帶著《地心引力》、《矩陣》、《你的名字》、《湄公河行動》、《明日邊緣》橫掃金雞提名,也橫掃金雞獎項。

技術類獎項基本被陳景行的兩部電影包圓了,《地心》的女主角吳越更是拿到了其演藝生涯的第一個金雞影后,周東雨也同樣有影后的提名,其他最佳導演、最佳故事片就更不必說了,《你的名字》也拿到了最佳美術片。

十九個獎項中,夢工廠拿走了十個,創造了金雞獎的歷史記錄。

也讓金雞獎的名氣和分量又向上漲了一波,同時也創造了金雞獎轉播的收視紀錄。

事實上最近幾年的金雞獎確實名氣和分量越來越重了,以往在很多影迷眼裡三金墊底的獎項逐漸有成為領頭羊的趨勢。

即便仍然被詬病太過商業化,太靠近主旋律,不如金馬更純粹更藝術,但其實電影獎項商業化並不是壞事,從聲譽、權威性和關注度來講都不能說是壞事。

前提是把獎項頒給觀眾認可的,質量非常優秀的商業電影。

奧斯卡把獎項頒給《泰坦尼克號》,同期戛納將金棕櫚頒給你沒有聽說過名字藝術片,你會覺得奧斯卡變得淺薄嗎?

也許有部分人會這麼想,但大多數人不會這麼想。

甚至奧斯卡在一些華國影迷眼中形成的神聖光環,《泰坦尼克號》和《魔戒》功不可沒。

而《地心引力》和《矩陣》都能算是藝術和商業結合的很棒的電影。

是以金雞獎堪稱是夢工廠崛起的最大受益獎項。

陳昆在這一屆金雞獎也是帶了作品的,不過這一屆競爭太過激烈了,陳昆主演的《火鍋英雄》一個獎項都沒拿到。

為此有人呼籲金雞從兩年一辦改成一年一辦,誰讓國產電影太興盛了呢?

陳景行是直來直去的人,不喜歡太多表面功夫,所以等主創們集齊後,就進入了正題。

夢工廠電影專案籌備階段一般至少會做五次以上的劇本圍讀,每次的時間通常在5小時左右,劇本圍讀後還會有彩排。

流程很簡單,就是拿著現有劇本,以劇本中的“場次”為單位,演員把臺詞從頭到尾順讀一遍。

與很多人想象中不同的是,通常最開始的兩遍,夢工廠的規矩是不允許演員代入情緒進去表演的。

因為這會限制或者誤導導演,讓導演和其他演員有先入為主的印象,一般只有到了第三次圍讀之後,演員才開始揣摩角色,創作表演,而且還會有機器錄下供陳景行和演員自己觀看,進行修正。

第一次劇本圍讀流程很簡單,陳景行主導,對整個故事做最基本的闡述和設計,演員對於劇本中關於人物也好,事件也好,故事也好,一些他們不是很理解的東西提出問題,然後由陳景行解答。

演員也會根據他們的理解,提出他們對於劇本的意見,然後陳景行會酌情修改。

他不是那種堅信劇本一字不能改,或者演員不能改的人,事實上劇組內的所有人都有資格提修改意見,在演員劇本圍讀前,陳景行已經跟攝影組、美術組、製片組等劇組成員圍讀過好幾次了。

而且演員才是劇本的闡釋者,演員當然有資格對劇本提出修改意見。

文字和表演是兩回事,文字上的臺詞和從演員嘴裡說出來臺詞的感覺有時候差距很大。

當然等兩三次劇本圍讀後,劇本已經徹底定下,演員和劇組其他人就都不能隨意修改了。

事實上,劇本圍讀不是只有夢工廠有,其他公司和制片方大多數都會有劇本圍讀這個環節,只是未必有夢工廠次數這麼多,耗時這麼長。

而且最重要的演員未必配合,或者說常常不配合。

一次劇本圍讀就基本上是一天的時間,演員尤其是大牌明星的檔期是很不好協調的。

所以劇本圍讀就是小演員圍讀,大牌演員等下了飛機,住上賓館,第二天戲裝一套,然後導演現場講戲的情況還是不少的。

這些事情陳景行是聽說過的,而且非常普遍,甚至會議室內的某個別演員就是故事中的當事人,畢竟演員紅起來後檔期確實是相當緊張,軋戲,無縫進組都很正常。

當然這一切在陳景行這裡是不可能發生的,也不會有人敢這麼做,演員明星要面對片方、商家的看人下菜碟,演員自身當然也會看人下菜碟。

“我可不可以這樣理解,這個心理過程的構建是兩條線。他們不僅讓我的這個角色在父愛得以滿足的情況下下定決心解散公司,還讓我內心隱隱對之前一直在某種程度上替代了“父愛”角色的叔叔心生嫌隙?

——這相當於一個雙保險措施,也就是即使我無法那麼快地解散公司,但我對叔叔由此開始的不信任,也最終會給公司帶來毀滅性的結果。

任何植入的念頭都會深深紮根於潛意識中,而且難以消除。

女主不就是這樣死的嗎?洛辰在她心中種下的念頭即便回到現實世界也在繼續作怪。

那麼最後當我被震回到第一層夢境的時候,我對我的叔叔仍能如此推心置腹會不會稍微有點不合適?我覺得是不是這段戲,這段臺詞可以稍微改一改呢?”

陳昆桌前攤著一本有些發皺的,佈滿了註釋的本子侃侃而談。

不僅陳景行有些驚訝的看著他,洛辰、周東雨等其他主演也都有些驚異。

尤其是周東雨,吐了吐舌頭,心中有些震驚,又有些許慚愧。

在座演員們當然都是事先讀過劇本的,再大牌的演員也知道下陳景行的菜碟。

但她也只是淺讀而已,畢竟這個劇本確實是沒有太大的表演空間,也不需要太大的表演空間,跟《七月與安生》不是一個型別。

但沒想到只是男N號的陳昆竟然讀到這種程度了?

相比之下,她剛剛問陳導的“結局主角到底回沒回到現實世界的”的問題就……有點太淺薄了。

這劇本圍讀怎麼整的跟班主任提問似的?

相比周東雨的不好意思,洛辰的大腦倒是開始飛快轉動,陳昆這是給了他一個下馬威啊,有這個珠玉在前,他待會提出的意見和問題要是太淺了不就顯得自己對劇本讀的不夠深?

雖然兩人之間算是一主一配,但作為同為一線男演員的競爭對手,他心中還是瘋狂響起了警鈴。

洛辰完全拋下了這段時間的志得意滿,他到忘了,陳昆這個角色其實表演空間不小的,畢竟戲眼就在其身上——陳昆思想變化就是植夢的過程和結果,甚至可能更出彩。

相比起其他演員們的緊張,陳景行則是驚訝後就有些開心了,能看到演員對劇本的理解深入到這種程度確實是讓他有些驚喜的。

有種受到了強烈的尊重的感覺。

尤其是陳昆這種咖位的一線男明星為了這個男N號的角色如此賣力,這就更讓陳景行滿意了。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