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不懂《天鷹戰士》?此解說讓你一次看懂!”

“到底是什麼樣的魅力讓這部科幻動畫比肩《矩陣》?”

“科幻動畫《天鷹戰士》第20集的三重隱喻。”

“為何取名天鷹座?AOC到底包含了什麼樣的含義?我的大膽猜測。”

“天鷹:也許是全網最全的使徒資料,十八使徒一一解析。”

“一分鐘帶你看完一集《天鷹戰士》!”

“不裝了,告訴你心理學家看《天鷹戰士》的真實感受!”

“A.T立場?心之壁?深入解讀為什麼只有精神病人才能駕駛AOC!”

《天鷹戰士》在最後一集播出後,整個故事的所有設定,包括讓觀眾驚豔的高概念都完全浮出水面,終於在網上引發了不小的話題熱度。

這個名字普普通通的動畫科幻作品從小規模出圈逐漸有了徹底出圈的跡象。

不再只是侷限於動漫迷或者acg社群討論的作品。

《天鷹戰士》的粉絲在大結局出來後更是已經理直氣壯的拋掉了動畫兩個字,直接將這部作品定性為科幻神作。

甚至號稱這是一部能夠比肩《矩陣》乃至超越《矩陣》的科幻作品。

除此之外還有不少公眾人物、大V也在社交媒體強烈推薦這部作品。

再加上豆瓣評分在大結局播出後兩天內從9.5直接上漲到了9.7,成了史上分數最高的國產動畫作品。

顯然最後一集所有線索全部揭曉確實讓整部動畫的格調和評價完全上升了一檔,這才能讓很多人看完後無法壓抑激動心情的在社交媒體上大力推薦。

這樣的聲音自然又吸引了不少對動畫不太感冒的網民的興趣,都紛紛到流媒體上想看看這部動畫到底有什麼神奇的地方,能夠跟《矩陣》比肩?

在這樣的良性循環下,《天鷹戰士》自然是徹底出圈了。

因為《天鷹戰士》天然的有很多爭議和可解讀的地方,又恰逢趕上了短影片平臺飛速發展的風口,所以各種蹭熱度的,或者真的對這部動畫的解讀短影片紛紛出爐,加速了《天鷹》的出圈。

流程跟《行屍走肉》幾乎沒有區別。

可以說《行屍走肉》和《天鷹戰士》雖然一個是真人科幻劇,一個是動畫科幻番劇,但都趕上了好時候,出圈的速度快的讓粉絲和夢工廠都有些措手不及。

影像天然比文字要有感染力,或者說能以最快的速度傳達感染力,表達思想。

所以相比長篇大論的影評式安利,僅有幾分鐘的,有畫面有音訊的短影片的安利和傳播能力就有了質的飛躍。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從去年開始短影片平臺就開始迅速崛起,到了17年這種勢頭就更加明顯了。

沒有電腦,甚至不看電視的人也基本都有智能手機,有短影片軟體。

《行屍走肉》和《天鷹戰士》這樣的高品質口碑劇藉助短影片傳播,一旦起勢就能形成一股風潮,無可阻擋,能覆蓋跨越年齡跨越地域的多元使用者。

尤其是《行屍走肉》本身畫面就有衝擊力,透過短影片平臺簡直是病毒式傳播。

國外也同樣如此,甚至形成了一種現象級的網路話題,即便第一季已經播完,但熱度不減反增。

《天鷹戰士》自然沒法跟《行屍走肉》相比,二維動畫的傳播先天不足,尤其是在國內,又不像喪屍末日一般有獵奇的鏡頭和畫面。

但即便如此也在短時間內成為了夢工廠熱度最高的動畫番劇。

15年的《宇宙超級戰艦》已經算是比較出圈的了,而且還是3D動畫,但仍舊無法跟《天鷹》相比。

而與《戰艦》比較類似的則是《天鷹》也同樣引起了文化界一些主流視線的關注。

這次的關注要比《戰艦》更強。

對於《戰艦》來說,很多人的關注點主要是其拓寬了華國動畫的廣度,一部給青少年看的動畫也能如此硬核,能夠寓教於樂的傳遞出這些比較硬核的知識。

意義也就在於給華國動畫未來的發展指引了更多的可能。

但仍舊有一種矮子裡面拔高個的感覺,就是動畫題材能做到這個份上很了不起了,可以看作是以夢工廠為代表的文化產品生產企業探索動畫深度的嘗試。

而到了《天鷹》,這種讚賞就變成了驚歎。

知名影評人江勇就有這樣的感覺,他曾經被年初的動畫電影《大聖歸來》驚豔到,但那多是出於《大聖》走出了一條極具華國風與美學特色3D動畫風格,技術表現力不遜好來塢,而且還有完成度很高的故事,恰到好處敘事節奏。

是出於華國動畫已經趕上了好來塢的高水準動畫電影的振奮和鼓勵。

但並沒有改變他對動畫的看法,《大聖》中沒有很深刻的東西,畢竟是面向兒童或者青少年群體的,很難探討更嚴肅的命題,也很難真正達到電影藝術級別。

而《天鷹》則完全改變了他的看法,他也是在跟同行的交談中被安利了這部動畫,抱著畢竟是夢工廠出品,就算沒那麼好但也不至於踩雷的想法去看的。

否則一般的動畫番劇他是不太可能去看的,起碼得是上了院線的非子供向動畫電影才能激發他去欣賞的動力。

而這部動畫確實給了他很大的驚喜。

無論是大量的精神分析,心理學隱喻,還是動畫的構圖分鏡,對陰影的大量運用,甚至這種精神分析是透過很多意識流的分鏡來實現的。

這種把在電影藝術中都能稱得上是最前沿最晦澀的手法用到一部動畫上,足以讓人為之歎服,為夢工廠的魄力,為編劇的天才,為導演的出色把控。

整部動畫根本就是一部青少年心理分析與治療的過程。

江勇從來沒想過自己會在年初的《大聖》後這麼快就要再次為一部動畫番劇寫影評。

【……動畫中的所有主角都有著比較悲慘的童年故事,但這些故事並沒有作為故事設定在一開始被給出,而是隨著劇情的深入慢慢浮出水面,這和主人公們精神困境的逐漸加深是同步的。

在前期,《天鷹》會在某些敏感角落透露出某個角色的一些內心衝突,但都是點到為止,因為事件還沒逐層深入,潛意識不會那麼容易被剝開。

當故事推進到16集以後,你會突然覺得前面一些角色的內心敘述並非誇張,他們的痛苦是這麼脆弱而合理。

AOC們一方面作為亞當的肉體,是劇情的一個關鍵點;另一方面,它們是主角團們發生精神變化和心理衝突的舞臺,每當鏡頭給到插入栓內的時候,我們就知道心理獨白時間到了,封閉空間就是潛意識孕育場。

在我眼中,插入栓的駕駛艙就是展現心理鬥爭的一個舞臺。

這是一部有著各種各樣心理問題的青少年試圖彌補缺失,最後接受自己,學會面對現實的心理教育作品。

青少年的孤獨和缺失感被無限放大,所以人才需要被“補全”。

而可貴的是,編劇並沒有讓這些問題青少年被治癒、被補全,而是告訴正在看這部動畫的孩子們一個道理,人是不完美的,也許童年的創傷留下的問題無法被解決,但你仍舊能勇敢的接受不完美的有缺憾的自己。

沒有“恭喜你變成大人”的美好願景,只有看清自己,並繼續熱愛自己與他人的現實。

《天鷹》作為動畫題材,在嚴肅主題的道路上無疑又前進了一大步,作為觀眾,我不得不為陳景行和夢工廠對嚴肅主題的探索鼓掌,並奉上最高程度的讚美。

動畫做到這個份上,足以擔得起一句藝術品的評價了】

像江勇這樣的影評人作出的藝術品的評價並非個例,甚至可以說《天鷹戰士》相比起他表面上的受眾——青少年,其實更加討好文藝青年和影評人。

在這樣超高的評價中,《天鷹戰士》在完結後熱度不斷升高,成為了熱門話題。

最直接的影響就是夢工廠對於《天鷹戰士》真人電影版的專案已經進入了立項流程。

真人電影能產生最大的商業價值,華國畢竟不是東瀛,沒有從老到小全民看動漫的傳統,這也不是夢工廠能培養出來的。

在國內能拿到高票房的動畫電影基本都是3D動畫,而且最好是劇本紮實的閤家歡題材,或者有傳統神話做背景的大IP,番劇劇場版是沒有前途,《你的名字》作為二維動畫能拿到高票房是作為一部優秀的青春愛情電影的成功,並非動畫本身的成功。

前世位面的《環太平洋》其實受了很多《新世紀福音戰士》的影響。

陳景行相信借用《天鷹戰士》這個IP拍出華國的《環太平洋》也是很有可操作性的。

即便《天鷹》的戰鬥場面已經儘可能的“燃燒經費”了,也被動漫迷稱讚,但歸根結底還是動畫,還是二維動畫,不管燃燒多少經費,感染力和表現力肯定是無法跟真人版的頂天立地的機甲和怪獸相提媲美的。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