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矩陣》第二部的五場動作戲加上前半部對華胥國的展示,劇情的豐滿程度比第一部還要滿,在CG預演中仍舊接近兩個半小時的時長。

或許沒有第一部給到觀眾的那種開天闢地般的震撼,但也絕對能讓觀眾爽到過癮。

不過這樣一來,第二部中再次增強的視聽奇觀又給第三部製造了障礙。

畢竟像《矩陣》這樣的三部曲遵循的原則必定是一部比一部場面大,一部比一部的奇觀多。

原版《黑客帝國》便是如此。

《黑Ⅲ》的大決戰就比《黑Ⅱ》尼奧與史密斯的戰鬥場面要宏大,從地面打到天空,毀樓滅城。

但在《矩陣》中,第二部基本就達到了這個級別。

而且男主和黑衣人在大海中的戰鬥只會比《黑Ⅲ》場面更大,更加震撼。

這場戰鬥會從海邊打到海面,再到空中,最後衝入海中,再到海底。

這樣的戰鬥已經是天災級別了。

那麼第三部的大決戰如果只是把第二部的場面挪到城市中,肯定是不夠的。

觀眾對視聽奇觀的閾值必然也是隨之升高的,大決戰的奇觀必然是要完全超過前兩部的任何一場戰鬥的。

只是從地面打到空中,再從空中打到地面可不行。

因此陳景行將《矩陣Ⅲ》的大決戰又提升了一個level,既然打到天空還不夠,那就打到太空中,打到月球上。

本身在《黑客帝國》這個故事中,到了最後,跟救世主同樣強大的史密斯就已經到了連矩陣的設計師都無可奈何的程度了,完全失去了控制。

這就是設計師指責先知“你在玩一場危險的遊戲”的原因。

既然到了這種程度,打出地球也並不誇張。

而在《矩陣》的故事中,月球同樣象徵著主神,或者說真正的原始碼就在這裡,男主與黑衣人打到月球上並打的月球四分五裂,然後同歸於盡,完成矩陣革命也順理成章。

如此一來第三部的大決戰就直接上升到滅星級了。

反正又不準備拍《矩陣Ⅳ》,不如把能玩的能拍出來的大場面儘可能奉獻給觀眾。

當然第三部的劇本連主演們也沒有拿到,他們手中的只有第二部的劇本,《矩陣》這個專案的劇本是享受著最高級保密待遇的,畢竟就是靠一個個坑和謎團吊著觀眾胃口的。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要是演員把第二部的劇本不慎洩密,這個損失夢工廠還能接受,第三部可是整個故事的填坑之作,所有線索都會在第三部中揭開謎底,要是洩露了出去陳景行怕是要吐血。

想到這裡,陳景行斜眼看著呂宏哲:“下次面對記者要提高警惕了啊。”

呂宏哲在顏曉月等人的憋笑中心虛的嘿嘿了一聲:“我那不是被人帶到圈裡去了嘛。”

因為劇組從上到下下達的保密令,媒體對正在拍攝中的《矩陣Ⅱ》反而有了更大的挖掘興趣,人的心理就是這樣,你越保密我越好奇,而且還有流量的激勵。

畢竟《矩陣》挖的坑又大又多,雖然才過了一年,但關於這部電影的深入解讀以及發散性大膽猜測的文章已經汗牛充棟了,網民們很樂意挖掘這部電影背後的深意以及後續的故事發展。

如果能挖出《矩陣Ⅱ》的蛛絲馬跡,這文章肯定不愁流量。

因此在一次採訪中,面對記者的狡猾提問,呂宏哲還是沒守住,透露了他和復活後的黑衣人有兩場打戲。

雖然不算什麼很關鍵的資訊,陳景行也對他進行了警告。

陳景行帶著主創人員探訪了將要完工的高速公路後就回到了京城,整個《矩陣Ⅱ》的劇組也又一次閒了下來。

除了公路戲外,《矩陣Ⅱ》其他戲份都已經拍完,幾場動作戲都是在攝影棚內拍,尤其是男主角的幾場打鬥戲需要靠大量特效才能完成,事實上要不是墨的檔期已經被填滿了,《矩陣Ⅱ》完全可以開始後期制作了。

但陳景行並沒有閒下來,首先是出席《第九區》在京舉辦的發佈會。

畢竟是環球和夢工廠的第一部聯合製作的合拍片,聲勢還是很足的。

就連好來塢的媒體都派出了記者來報道。

環球在其他國家的合作項目不少,但夢工廠當然不一樣,名氣在好來塢也是很足的,美國媒體一提到好來塢之外的電影公司第一個想到的就是夢工廠了。

而且《第九區》的演員中也不乏在好來塢有知名度的演員。

華國媒體也投入了關注,儘管合拍片在國內的名聲基本都臭了。

因為上一部合拍片就是去年年底上映的《長城》。

也是和環球合作。

也是打怪獸——雖然《第九區》是外星人,但在在場媒體看來外星人和怪獸沒啥本質區別。

而且《長城》外國演員還比《第九區》少呢。

看著臺上倆華國演員和一堆好來塢演員,國內媒體都有些心情複雜,沒見過這場面,甚至想象不出這拍出來的是啥電影。

電影中張驛是男主角,萬倩扮演是他的同事,也是他的女朋友,名義上是女主角,但其實戲份並不多,這部電影的主角是人類男主和外星人男主,不過媒體當然並不知道劇情。

“電影中角色之間的對話是漢語還是英語?”有記者發問道。

田鑫業握著話筒,面不改色:“主要是英語。”

甚至還有外星語呢。

臺下記者們有些吃驚,好傢伙,這連華語電影都不算了?

“這部電影的背景是設在南非的,男女主角的身份是聯合國的工作人員,所以是一個比較國際化的故事……”

陳景行守著吉祥物的本分,笑容滿面的聽著田鑫業的解釋,暗自點頭,何止是國際化,根本是星際化呢。

他不是沒想過把《第九區》本土化,但這部電影的大反派其實就是人類,或者說是管理第九區的機構,明面上是講的外星人的悲慘遭遇,但實質上諷刺批判的是種族隔離主義,種族偏見。

要麼設計成他國官方,要麼只有聯合國當背鍋俠了。

設計成別的國家的官方,華國演員就不好塞了,除非將背景放到暹羅,學習《唐探》,可那是唐人街,華人警察倒也合理。

第九區當然不能設到唐人街,而且暹羅的氣質和這部電影真的不符,暹羅機構中非要整倆華國人就顯得不夠有合理性。

思來想去還是聯合國最合適,UN機構中各個國家各個種族的工作人員都有,而且這種國際化背景與《第九區》的主旨正好相合,實在是再合適不過了。

不過國際化在陳景行這裡被認為是這部電影的優點,在媒體那裡就完全相反了。

國際化這三個字在電影領域和爛片基本就是近義詞了。

不管是華美合拍,華國電影加入外國演員,還是好來塢電影為了討好華國市場塞華國演員,常常就是劣質化的結果。

也就只有陳景行和夢工廠這兩個名字能讓他們生出一份信心了,這也是陳景行出席發佈會的作用。

記者似乎想要從陳景行這裡尋求更多的信心:“陳導,《第九區》會是《長城》這種抵抗侵略的特效大片,還是《明日邊緣》這樣的以科幻創意為賣點的動作電影呢?”

拿《明日邊緣》比也就罷了,拿《長城》比是個什麼意思?暗諷這是第二個《長城》?

陳景行一邊心中腹誹一邊接過主持人遞來的話筒,想了想道:“《第九區》是一部特別的電影,他跟《長城》和《明日》不是一個型別,如果非要總結一下的話,我更願意說他是一部以情動人的電影。”

在他看來《第九區》確實是以情動人的電影,是一部很棒的致鬱片,並不是什麼特效大片,也沒有視聽奇觀,更沒有燒腦的高概念。

不過致鬱這一點既是這部電影神的地方,同時也是其票房受限的地方。

所以陳景行是摒棄了原版的偽紀錄片風格,採用正常電影的拍攝方式,讓其更加接近主流。

偽紀錄片的風格是《第九區》的主要標籤之一,而他並不認為去掉偽紀錄片的拍攝形式就會影響這部電影的質量。

對搖搖晃晃的鏡頭感到噁心嘔吐欲的觀眾其實並不少,尤其是在大銀幕上更會放大這種感受。

這部電影立意、敘事和感染力都屬上乘,沒必要因此拒絕一部分觀眾,而且也變相降低了電影的票房天花板,真實感並不是只有偽紀錄片形式才能構建。

結束了讓記者們愈發生出這部國際化電影前景不妙感覺的發佈會,陳景行又到了夢工廠的控股子公司——墨。

此行除了看一下已經製作完成的科幻動畫番劇《特別機動隊》外,就是安撫一下電腦動畫部門有些低落的心情。

被墨以及夢工廠內部很多人都視為科幻神作的《天鷹戰士》並沒有引起一些人預料的熱度和反響。

當然並不是沒有熱度,橫向比較華國其他的動畫作品,可以算是最出圈的動畫了,豆瓣評分也創了新高,達到了9.5分。

但縱向比較夢工廠以往的動畫作品,尤其是《宇宙超級戰艦》,從播放量來看就差了不少,這不免讓人,尤其是製作這部作品的專案組成員有些喪氣。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