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行屍走肉》你看沒?”

“啥行屍走肉?美劇?”

“不是,國產網劇。”

“網劇不看。”

“是夢工廠的殭屍題材的劇。”

“夢工廠啊,《訊號》和《黑鏡》是不是他家的?”

“《疑犯追蹤》也是啊,豆瓣評分就沒有9分以下的。”

“那可以看看,不過是講殭屍的?恐怖片啊?”

“不是恐怖片,嗯,帶一點恐怖元素吧, 反正特別刺激,老帶勁了!”

“搞黃色的?”

“……沒有顏色,但是挺重口的,你不就好這口?《電鋸殺人狂》不是你安利給我的?《行屍走肉》昨天剛上線了第一集,不是一般的刺激。”

“就一集?那也太少了,再養養吧。”

“真的特別好看,特別帶感, 不看後悔你……”

“……”

《行屍走肉》上線後的第二天,這樣類似的對話就發生在了很多人身上。

在網路上也製造了空前的熱度。

劇中有關喪屍的短影片和動圖在很短時間內就在各大論壇擴散了開來。

尤其是劇中出現的那個只有上半部身體的女喪屍在地面上爬行的動圖,以極其重口和獵奇的風格如同病毒一般在網路上快速傳播。

《行屍走肉》的幾個熱詞也被快速頂上了熱搜。

尤其是短影片平臺從去年下半年開始發力,目前處於快速擴張期,短影片平臺的廣告到處都是。

這讓《行屍走肉》的影響力發酵搭上了高速列車。

尤其是被其獵奇內容吸引的年輕人都紛紛在各大論壇上進行了安利和吐槽。

【這是我看過的最激動人心的科幻影視劇之一,雖然包含一些非常重口的場景,但真的很合我的口味。】

【開啟了新世界,震撼的我頭皮發麻,還有這種殭屍片?】

【片頭曲我已經迴圈了N遍了,從哪整來的陰間音樂?】

【片頭音樂就讓我覺得冷風嗖嗖】

【昨晚做了一晚上噩夢,夢見被喪屍追……】

【喪屍末日的氛圍營造的絕了,讓人絕望窒息】

【第一集斷在那裡是鬧哪樣啊!!一天無心學習】

【最後在樓梯上快被咬到看的我難受死了!】

【看了一半到那個變成喪屍的母親握門把手那點就關了,太特麼的恐怖了,提神醒腦,適合正午陽光最烈的時候看】

【馬路上空無一人, 到處都是七零八落的車輛的場景太震撼了, 是特效嗎?這得是電影級別的特效了吧】

【《行屍走肉》一共15集, 製作成本1.6億, 集均千萬, 確實是電影級別的網劇,儘管我已經抱有很高的期待了,但不得不說,第一集還是完全超出我的預期】

【人生最幸福的事情就是看夢工廠的新劇,就是太少了,一年才那麼一兩部,大部分時候都是劇荒】

【哈哈,知足吧,一年一兩部才能出精品啊】

【不知道《黑鏡Ⅱ》今年能不能出來啊,還有《疑犯追蹤Ⅱ》什麼時候拍啊!!】

【一週才播兩集,太少了吧,為什麼不能一天一集呢?幸虧今天晚上還有一集,否則第一集結尾得折磨我到下週啊】

不過除了稱讚和震撼的評論聲音外,負面的評價也不少,這是《行屍走肉》有別於夢工廠之前的電視劇的東西。

《行屍走肉》從某種意義上講確實有些重口,或許對於看慣了好來塢重口影視劇的人來說只能算是看個新鮮,尺度並不大,但對於很多國人來講,這就很刺激了。

血漿片、重口片、怪物片在好來塢是比較成熟的型別影片,屬於中小成本製作中並不少見的題材。

《行屍走肉》的尺度如果放到北美,其實能算是比較大眾的驚悚作品, 亮點在於世界觀的塑造和對喪屍這一型別的創新,是將喪屍題材從小眾挪到接近大眾的位置上的一部作品。

從尺度上而言真的稱不上有多血腥。

甚至在陳景行的要求下已經在刻意減少“血漿”的用量了。

但即便是這樣的尺度對於華國觀眾來講就是有如晨鐘暮鼓般的震撼了。

上一個讓觀眾感到震撼的還是《黑鏡》。

網大中重口味的,擦顏色邊的作品其實不少,但大多數人都不怎麼看網大,上星劇才是絕大部分華國人對影視劇作品尺度的認知。

但《行屍走肉》作為夢工廠的網劇,影響力在年輕網民中是不弱於一線衛視的熱門上星劇的。

也因此《行屍走肉》帶給觀眾的不僅是尺度上的震撼,更大程度上還是內容與形式上的震撼。

喪屍這一新奇設定與近乎末世的場景展示在世界觀上就讓很多觀眾在獵奇之餘感到了相當新穎的驚豔。

還有配樂,尤其是片頭的音樂,搭配上恐怖、壓抑還有時不時的驚悚劇情,整體風格另類黑暗且刺激。

從感官上的刺激直通大腦的刺激,總之就是能讓人大呼過癮。

而且還埋藏了很多條值得期待的發展線索,可以說在第一集中真正做到了人物、故事、情感、場面、氣氛、刺激各種元素的完美結合。

對於喜歡這一類的,或者是能接受這種尺度和刺激的觀眾來說就是神劇。

但確實對不少人來說,《行屍走肉》第一集中展示的世界觀和劇情刺激的有些過了頭。

並非他們無法接受,而是可能過往很少接觸一些好來塢的B級血漿片,也沒有看過類似末日廢土的作品,突然看到這樣一個喪屍末日世界觀就會有一種被刺激的過載的不適。

所以在一片刺激、過癮、帶勁、驚悚的聲音中,也有不少諸如:

【過於恐怖和血腥】

【看了讓人不適】

【其實是挺好看的,但對我而言真的有點刺激過頭了】

【作為夢工廠的資深影迷,興沖沖來看結果差點被送走,無福消受】

【我還以為就是那種傳統的殭屍設定呢,就算是一般的怪物我也能接受,但直接成末世了?就真的有點太殘酷了,看了心情壓抑的不得了,尼瑪我要是男主衝出醫院看到那種景象我應該直接就自殺了】

【想了半天還是給了四星,扣的一星在那個只有半拉身體的女殭屍上,簡直精神衝擊有沒有,直接刻在我腦子裡了,還是更喜歡《訊號》、《疑犯追蹤》這種講正常警匪犯罪還夾帶著人性與感情的劇】這類的評論。

從某種意義上說,《行屍走肉》的火爆與去年的《黑鏡》有異曲同工之妙,那就是靠獵奇出圈。

通常精妙好看,深入人心的劇情是需要鋪墊和發酵的,比如《疑犯追蹤》這種透過伏筆與一層層升級能量揭露真相的劇,他的口碑是要一集集積累的。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而像是《黑鏡》第一集的“艹豬”與《行屍走肉》的首集就完全不需要醞釀和鋪墊,其感官衝擊力伴隨著觀眾的獵奇是具有強大爆發力的。

甚至《行屍走肉》的衝擊力還要超過《黑鏡》。

《行屍走肉》快速的爆發出圈,加上第一集留下的懸念讓次日第二集的關注度直接上升了一個數量級。

無數網民觀眾都守在電腦前、手機前等待著第二集的更新。

“來卡星人”吳恆也在這些追劇人之中。

在看了第一集後,他就已經想要迫不及待的做出一期影片了,強忍著點評和讚歎的慾望,想要看完第二集後一起做一期影片。

吳恆本來對於夢工廠這部從立項開始便爭議不斷的殭屍劇《行屍走肉》也是抱著獵奇的心理的。

無論是東方的殭屍,還是西方的活死人,都是出過不少影視作品的,甚至殭屍已經幾乎被網大做爛了。

但這些影視劇無一例外都是娛樂性很強的影像作品,主打的就是感官的刺激,在好來塢甚至被歸類為血漿片,和《致命彎道》、《黑色星期五》或者《電鋸惡魔》之類的電影是同一型別的。

故事無非是幾個男女偶然住進一間偏遠、廢棄的農莊,或者露營探險,不久他們會發覺自己被困住了,很多殭屍朝向他們所住的地方進攻,某些不明原因讓墳墓的屍體起死回生,喜歡啃食人的血肉之類的。

吳恆對這種作品一向是不太感冒的,不過隨著《黑鏡》和《疑犯追蹤》的上映,他對夢工廠的製作能力是越來越信任的。

他對夢工廠能否將這種B級血腥題材拍出新意有一定的信心,但又無法想象殭屍題材怎麼能拍出跟《疑犯追蹤》或《黑鏡》媲美的作品,夢工廠的影視劇一向都是探討了很多嚴肅命題的,並不僅僅只是爽而已。

但《行屍走肉》完全超越了他的期待,不僅僅是獵奇慾望的滿足,而是獲得了一整個世界觀的震撼,夢工廠將殭屍變成了殭屍末日。

而且對末日的氛圍塑造非常細膩,衝擊力極強。

在殭屍這類娛樂性的重口味驚悚型別作品下鋪上了一層沉重而嚴肅的底色,同時又並未削弱其娛樂性。

一下就變得高大上了起來。

吳恆作為影評人,觀影量超過普通影迷,他能一眼看出這個世界觀到底有多大的潛力。

所謂舞臺越大,供編劇發揮的空間也就越大。

而《行屍走肉》的末日世界觀在他看來簡直是沒有邊際的舞臺。

詭異而空靈的片頭音樂再次響起,吳恆再一次湧起了彷佛清涼油滴入大腦的的感覺。

不過他已經獲得了一些免疫,因為昨天晚上企鵝音樂、網抑雲上《行屍走肉》的bgm就已經更新了,這首被很多網民稱之為“陰間配樂”的樂曲已經一夜之間登上了熱歌榜第二位。

“……本次特快列車終點站——江城,嚴禁攜帶……,請帶好隨身物品,列車即將出發,購買車票的乘客……”

吳恆一臉問號的看著電腦屏幕,這不是《行屍走肉》的第二集嗎?沒有放錯吧……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