幾乎是從12月開始,好萊塢就正式進入了頒獎季,大大小小的獎項輪番上演,是好萊塢電影人收穫的季節。

而在本位面,商業影響力最大的三大獎項就是奧斯卡、金球獎和陳景行憑《致命身份》拿到過金獎的奧蘭多奇幻電影節。

其中奧蘭多相當於是個電影展銷會,作為全球第一大電影交易市場,奧蘭多電影節的名氣很大, 但獎項的分量並不大。

除了歷史不夠悠久之外,最重要的原因就是奧蘭多是一個商業電影節,顧名思義,入圍電影節主競賽單元的基本都是奇幻、恐怖和科幻作品,並不能說這些型別的電影就沒有藝術性,但整體來看還是太商業了。

真要是論電影藝術的分量,奧蘭多其實還不如國內的金雞金像呢。

所以奧蘭多更像是一個大型廣告。

如果陳景行是小導演的話,這算是一個重要成就,但是以陳景行今時今日的地位,奧蘭多對他其實沒有什麼加成的作用了。

如果陳景行要刷成就點,那就只有往金球獎或者奧斯卡使力了。

當然作為一個外國導演,想要在這兩個極有影響力的獎項上有所斬獲,光靠電影本身的質量是不夠的,還得有好萊塢巨頭的力挺。

可以說兩個月前環球的建議不僅讓夢工廠的高層有些驚異,也同樣搔到了陳景行的癢處。

沒有意外的,兩家公司確定了目標後,從11月開始就忙碌了起來,環球以各種名目召開的晚宴琳琅滿目,夢工廠也不是缺錢的公司,毫不吝嗇大把撒錢,與環球聯絡公關公司各顯神通。

所以陳景行過了在兩個月前剛剛確定目標的激動後,現在金球獎提名名單出爐, 他反倒有些古井不波了。

可能是他對公關的過程瞭解的太多,所以僅存的對這些光輝燦爛的獎項的一點神聖濾鏡也消退殆盡的原因吧。

不過他也早就不是什麼象牙塔的學生了,再怎麼祛魅也不代表會減損其分量。

從國內的反應就能看出來了。

上一次華語電影入圍金球獎是12年的《金陵十三釵》,對於華語電影來說金球獎和奧斯卡通常是捆綁的,不過《金陵十三釵》衝奧失敗。

可《金陵十三釵》入圍的只是最佳外語片, 而陳景行這次的突破卻是此前華語片鮮有達成的,甚至完全超過了前輩。

上一次華人導演入圍金球獎最佳導演還是15年前的李安。

“第74屆提名名單公佈,《矩陣》、《地心引力》雙雙入圍!”

“15年後華國導演再度入圍!《地心引力》提名最佳外語片和最佳導演!”

“金球獎提名名單出爐,陳景行入圍最佳導演!”

“震驚!陳景行兩部電影同時入圍金球獎,史無前例!”

“《地心引力》成金球獎頭號熱門!”

“陳景行創造大陸導演歷史!”

營銷號和媒體的反應相當強烈,《地心引力》和《矩陣》本身就是大熱影片,再加上美國金球獎的加持,簡直太有新聞價值了。

而網民的反應則是分成了三派。

一派是湊熱鬧,不太懂金球獎是個什麼獎項。

一派知道金球獎的名氣,所以為陳景行和兩部電影歡呼雀躍。

最後一派則是震驚不解。

【《地心引力》不是國產電影嗎?為什麼能入圍最佳導演?還有最佳配樂?】

當然,其後自然有陳景行的影迷作解釋,凡是在美國市場上映的影片理論上都有資格參與金球獎和奧斯卡的角逐。

京影,一間宿舍內。

“臥靠!快看新聞,《地心引力》和《矩陣》都入圍金球獎了,陳景行還入圍最佳導演了?!”

“《地心引力》能入圍最佳導演?這可是科幻大片誒,太魔幻了吧。”

徐家豪正在剪影片,聽到同學們的感嘆, 頭也沒回:“真入圍假入圍啊, 媒體經常鬧笑話,把初選名單當入圍又不是一次兩次了。”

國內的媒體經常會把金球獎初選名單當成入圍, 像是老謀子、陳愷歌、姜聞這些導演這些年的電影經常會被一些媒體和營銷號報道成什麼入圍金球獎最佳外語片。

其實那都只是初選名單,少則四十多部,多則五六十部。

《讓子彈飛》、《歸來》、《一步之遙》、《道士下山》等這些電影都曾經從數百個報名電影中入圍進入初選名單。

可以說幾乎每個導演,不管是第五代第六代,還是青年一代的新銳,只要拍出了似乎沾點藝術氣息的影片都會報名金球獎最佳外語片。

奧斯卡最佳外語一個國家或地區只能報一部,而且是官方做決定的,非人力能求,運氣因素太大,各大導演只能把力氣使在金球獎了。

好萊塢這兩個獎項對華國電影界的“淫威”那真是從第五代導演那裡祖傳下來的,從十幾年前那個華語電影在歐美最風光的時代遺傳下來的。

不管嘴上有沒有不屑,身體都很誠實。

即便到了現在,一旦有國內導演有國產電影在這兩個獎項上獲得突破,仍舊會驚起陣陣漣漪,哪怕只是提名,雖然這種刻在記憶中的“推崇”在變澹——由於民族自信的提升和兩個獎項本身的變化,但仍有餘溫。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而徐家豪對於所謂的《地心引力》入圍金球獎第一反應就是不信,雖然說金球獎和奧斯卡被認為很商業,可那要看跟誰比了,跟歐洲三大比自然是商業的不得了,可跟國內的獎項比,那就很藝術了。

今年百花獎最佳影片頒給了《地心引力》他是沒有任何意外的,在他看來,如果沒有《地心引力》,說不定會頒給《湄公河行動》呢。

以為誰都跟國內一樣嗎?好萊塢的權威獎項那都是有節操的好嗎。

“是真的!不是初選名單,是提名,我剛上外網,推特上都在討論呢。”

徐家豪趕忙切換到瀏覽器,還沒等他搜尋,搜索引擎推送的新聞就展露到了他面前。

“創造歷史!《地心引力》與《矩陣》入圍金球獎四項大獎!陳景行提名最佳導演!”

幾個同學看著徐家豪瞠目結舌的表情,互相對視了一眼,他們都知道徐家豪是鐵桿“景黑”,每次在網上遇到爭論導演地位的討論,都是第一時間衝上去懟景粉和夢粉。

就連陳景行上次在京影演講,提問環節中,徐家豪當中質疑陳景行沒有藝術追求都差點讓人家下不來臺。

徐家豪呆了半晌,隨後語氣有些複雜的說道:“沒想到金球獎也變成這樣了,為了收視率嗎。”

就算身處地球另一面的他也知道金球獎的收視率是一年不如一年了。

剛剛回答徐家豪的質疑而舍友聽聞這種話撇了撇嘴:“我看推特上好像那邊的網民都挺支援的。”

徐家豪聞言神情一滯,哼了一聲:“美國民眾欣賞水平也是越來越低了,怪不得呢。”

有個很吊詭的情況就是國內很多人對於好萊塢兩大獎項“堅守節操”的讚美在美國卻是被大多數人所批評的“古板”。

事實上,美國人對兩大獎項的批評聲音,對獲獎影片票房低迷的諷刺每年都不絕於耳。

甚至每年都有很多網民呼籲金球和奧斯卡取消對超英漫改電影的歧視,接一接地氣。

所以《地心引力》和《矩陣》入圍金球提名在外網是有很大熱度的,而且神奇的是都是正面的熱度——當然這得除掉一些種族主義的聲音,基本年輕人和活躍的網民都對金球獎的提名名單表達了興奮和認同。

其實這也是環球認為今年的頒獎季很有操作性的一個主要原因。

那就是輿論對於《地心引力》與《矩陣》是有利的。

相當諷刺的是,在華國,媒體和網民都為《地心引力》入圍金球而驚訝和歡呼,而在大洋對面,卻有很多年輕人因為《地心引力》和《矩陣》的入圍才開始關注金球獎。

這絕非虛言,今年金球獎的熱度不僅在華國因為陳景行的原因創下新高,在美國也創下新高,釋出入圍名單都直接上了推特熱搜。

原因就是金球獎提名了《地心引力》與《矩陣》。

從這個角度說,徐家豪有些發酸的“為了提升收視率”的原因倒非無稽之談,美國年輕人真的很少看金球獎和奧斯卡這樣的頒獎禮了——除非有自己喜歡的明星和電影入圍。

“我看外網,還有好多人興奮的刷tag讓學院提名《地心引力》和《矩陣》入奧斯卡呢。”這位同學繼續刺激著徐家豪的神經。

此言一出,眾人都陷入了寂靜,大家都是對好萊塢的這兩個重量級獎項有些瞭解的人,這真是很有可能發生的事情。

徐家豪似乎也更加洩氣了,金球獎可是被譽為奧斯卡的風向標。

或者說整個好萊塢頒獎季,都可以算是為了奧斯卡設定的一群風向標而已。

兩個多月的醞釀和鋪墊,最終迎來奧斯卡的高潮。

《地心引力》和《矩陣》能獲得金球獎的多項提名,這絕對是有指標意義的。

一想到這裡,徐家豪已經沒有了網上衝浪的興致了,因為他敢肯定,此時網路上肯定是陳景行腦殘粉絲的天下了。

而他也確實沒有猜錯。

陳景行的影迷和所謂的“夢吹”正在網上“載歌載舞”,熱烈歡慶呢。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