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小聞?愣著幹什麼呢?去跟老程說一聲,椅子不行,導演發脾氣了,紅木椅找不到,兩把同樣規制的木椅也找不到嗎?兩把椅子高矮形制都不一樣能行?”

師傅的叫喊驚醒了愣神的聞志安,回過神來後他嗯了一聲,按照師傅的要求去找道具師了。

剛邁開腿, 師傅又叫住了他,這回語氣失去了之前的嚴厲,稍微有所緩和:“又記掛著那什麼導演的誕生呢?你又不是剛進咱們這行,我不是跟你講過我以前在電視臺的事?

這些什麼綜藝節目都是有‘導演’的,誰獲勝誰被淘汰,這都是事前定好的,觀眾的反應, 那都是錄製前執行導演先安排觀眾做的反應,之後剪輯進去的, 沒有一個東西是真的。

你又沒有人脈,也沒有名氣,人家就不可能選上你,不要為那些個不靠譜的東西耗費精力,腳踏實地才是你們這些年輕該做的,也是你們最缺的。

再說了人家報名條件是上傳短片作品或者歷史作品,現在劇組是最忙的時候,去哪拍短片去?”

師傅的勸說似乎戳中了聞志安的心思,讓他本來就溷沌的思緒更加搖擺。

聞志安畢業於京影攝影系,到現在也已經有近兩年了, 畢業後進了一家中等規模的影視公司,校招的崗位是攝影指導,但實際就是劇組的攝影助理。

公司給畫的大餅是先讓他跟著師傅——也就是劇組的攝影師學習歷練, 如果表現好, 一兩年後他就能獨當一面, 成為劇組攝影師。

理論上而言這倒並非假言,因為這幾年就是影視行業的發展熱潮,每年製作的影視劇數量高速增長,公司也在快速擴張,專案一年比一年多,影視人才就相對緊張了些,濫竽充數的現象也非常多。像聞志安這樣的名校科班畢業的人才就更吃香了。

然而現實卻很骨感,聞志安的這位所謂的師傅很奇葩,或許是看他這樣的科班高材生不順眼——他拜的這位師傅不過初中畢業,出來闖蕩也是從劇組打雜開始,溷了二十多年才成為劇組攝影師。

又或許是從聞志安的師爺那裡傳承來了傳統手工業的秘訣——教會徒弟,餓死師傅。

總之,就是對聞志安敝帚自珍,遮遮掩掩,甚至是家賊一般的防著。

理論上聞志安其實沒什麼可跟師傅學的,他的攝影水平在京影那一屆的攝影系班裡也是佼佼者了,理論知識實踐知識都不缺,天賦也很出眾,只不過是要在劇組溷個資歷,熟悉一下劇組各個方面各個環節而已。

結果被他的便宜師傅活生生從攝影助理變成了劇組助理,燈光、道具、場務助理, 基本哪有活他就被支使到哪。

倒顯得他便宜師傅的同鄉, 他的另一位便宜師兄才是貨真價實的攝影助理。

看來聞志安的師傅也從其師傅那裡傳承來了另一個傳統手工業的秘訣——一脈單傳。

他的便宜師傅倒是美其名曰知道他想當導演,導演是要統管全域性的,所以各個崗位各個環節都要歷練。

就是不歷練攝影。

眼看著他曾經京影的同學們都在各自的崗位上——廣告拍攝、策劃、宣發、公務員等職業做的前途遠大,如火如荼,他這個秉承初心,熱愛電影的少數派還在原地踏步。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所幸聞志安的家庭算是中產,基本生活靠著啃老沒啥問題,其實京影導演系攝影系的學生家境基本沒有差的。

但事業和夢想一直沒有起色,聞志安的父母給他的壓力越來越大,事實上從大學開始就已經很大了,畢業之後更是一月大過一月,甚至給了他最後通牒,回家按父母的安排,改行,放棄什麼電影夢,好好上班。

恰逢此時,幻世網釋出了和夢工廠聯合製作的導演選秀類綜藝《導演的誕生》的訊息。

一旦過了初選,就能入圍節目的正賽,夢工廠會規定選題,提供資金甚至人力,拍攝影視作品,然後評比。

夢工廠還會叢中挑出五名選手負責《黑鏡Ⅱ》的拍攝。

那可是夢工廠的作品啊,而且還是90分鐘以上的標準電影長片,雖然上不了院線,但也是電影啊。

雖然聞志安一直有個電影夢,但他也知道拍電影是多麼遙遠的距離,他能進一部電影的劇組裡當個攝影師都很難。

堪稱一步登天。

而他火熱的心被師傅的一句話澆熄了大半,雖然他不屑師傅的為人,但知道其說的是實話,綜藝節目哪能沒有指令碼呢?

更不要說導演競賽了,夢工廠提供的機會和曝光度只怕是有影視作品的成名導演也會眼饞吧?

論關係,論名氣哪能輪到他呢?

多半也就是一場空而已。

但很快,想到父親在電話中的喝罵,這點迷惘就被他一掃而空了。

他的電影夢已經快要破裂了,還能更差嗎?

這個節目的報名方式是有歷史成績的附上歷史作品,沒有當過正經影視劇導演的可以上傳自己拍攝的短片。

而聞志安也根本不用現去拍攝什麼短片,他的曾經被老師讚不絕口的畢業短片不就是現成的嗎?

為了拍攝畢業設計,花了將近叄萬元,甚至逼得他死皮賴臉的問父母要錢,而他也對自己的天賦和作品很有信心,畢竟是那一年京影的優秀畢業作品,這個被很多老師滿口稱讚的短片也是支撐他堅信自己的天賦並將電影夢做到現在的支柱。

想到這裡,聞志安表情沉靜了下來,語氣堅定的跟師傅說道:“師傅,我想從明天開始請兩天假。”他並不擔心請不下來,他又不是真的攝影助理,劇組打雜還能缺他一個?

聞志安請兩天假自然不是要拍什麼短片,而是要好好寫一下自己的報名簡歷,然後再重新審看一下自己的畢業短片,看看有沒有需要重新剪輯的地方。

師傅剛剛還溫言勸慰的神情立刻沉了下來,硬邦邦的回了一句:“年輕人還是該腳踏實地一些,去跟副導演說去。”

看著聞志安如同卸下什麼沉重包袱一般的輕鬆離去的背影,他呸的吐了口唾沫,心中冷笑。

自從陳景行橫空出世以來,像這樣的剛出校門沒多久的愛做白日夢的學生崽是越來越多了,他自己摸爬滾打了這麼多年都沒摸到導演的邊呢。

他之前一副過來人的勸慰也不過是不捨得放棄這麼一個在劇組打雜的牛馬而已,不識抬舉。

看來他脾氣還是太好了,一會就去導演那裡給這小子上上眼藥。

與此同時,央戲、京影、傳媒大學等象牙塔也被攪動了一池春水,導演選秀競賽類綜藝,這可太新鮮了,作為影視圈的人才培養輸出基地,沒有人不會去關注這樣一則訊息。

當然大多數人只是將其作為話題談資,但行動派也不少。

“哎,聽說沒,咱們班長也報名了。”

“我知道,李路也報名了,傳的是他之前拍的那個創意廣告片。”

“噗,這不給咱們京影丟人呢?人家能看上他?”

“瞧你說的,怎麼就看不上呢?說不定還正好符合夢工廠那四大評委的口味了呢?”

“哈哈,你就損吧你,人家能掙錢就是爺,怎麼能這麼批評咱們國家的頂尖導演呢。”這話雖然是反駁,但還是不掩揶揄之意。

也代表了京影很多學生,以及業內不少人對夢工廠幾大導演的看法。

夢工廠四大導演一起當綜藝節目評委在普通觀眾看來自然是牌面極大,但是在另一部分人看來就有點不夠看了。

像郭凡這樣名氣極大的,被媒體譽為華國青年導演新星的電影人在很多有電影藝術追求的人看來就是個大號的廣告導演。

《同桌的你》和《湄公河行動》都談不上任何藝術性可言,讓這樣的導演評判他們,很多人是不服的,我的作品你能看懂嗎?會不會是對牛彈琴?

四個人裡能讓人稍微高看一眼的就是田鑫業和陳景行了。

田鑫業的鏡頭語言是真的優美,光影運用有種古典美,可惜一頭扎進商業電影中不回頭了。

陳景行最初的優點就是個腦洞大,敘事強,到了《原始碼》也開始了對鏡頭語言的探索,到了《地心引力》達到巔峰。

雖然知道《地心引力》中的那些驚豔的空鏡、長鏡頭是CG,但理論上也是導演設計的,不少影評人都對《地心引力》的鏡頭讚不絕口,只是被電影本身的視聽奇觀掩蓋了。

不過在很多對陳景行有反感的人眼中,陳景行的形象仍舊是個腦洞大,懂得討好庸眾的“創意廣告導演”。

這當然不客觀,但又事出有因。

那就是陳景行的影迷和夢工廠的影迷群體越來越大,且越來越囂張,說實話,陳景行也很冤,他的電影很能討好大多數普通觀影者,又因為風格的原因,很容易吸粉,影迷怎麼吹他他也控制不了啊。

也因此陳景行的地位被大眾捧得越高,他在一些人心中的地位也就越低,可以稱之為反噬。

就你還想當華人第一導演?乃至世界第一導演?

就不說塔可夫斯基、王嘉衛、阿彼察邦了,李安、楊得昌、侯孝閒你能比得上哪個呢?

就你陳景行也配在世界影壇留下地位?你也配稱大師?

儘管《地心引力》讓人驚豔的鏡頭和《矩陣》跨時代的內涵讓很多人對陳景行改觀了,不過仍舊保持著偏見的人也不少。

在藝術家,或者自認為藝術家的人眼中,票房或許會讓他們生出嫉妒,但也會生出鄙夷,鄙夷的是這是討好庸眾,背離藝術而得來的。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