夢工廠的電視劇只要不獅子大開口還是不愁賣的,因此很快就跟各大平臺達成了《黑鏡》的交易。

照例是企鵝影片、幻世網和夢工廠投資的C站拿下了網路播放版權,準備在3月底播出,以周播的形式,每週一集更新。

除了《黑鏡》將要播出之外,《疑犯追蹤》在年前就完成了籌備工作,年後馬上就舉辦了開機儀式。

《疑犯追蹤》的投資就比《黑鏡》要大得多了,20集,預算接近了9000萬,當然之所以成本這麼高,除了場面要大一些之外,演員的片酬也很不菲。

《疑犯追蹤》第一季請來了潘越名、段毅弘和《地心引力》的女主角吳越。

在去年的口碑電影《烈日灼心》中,段毅弘是奉獻了精彩的表演的,雖然沒有特別亮眼的票房成績,但是在市場上是相當吃香的一個演員,無論是氣質還是演技都很難找到替代品。

雖然不能算是一線演員,但也是強二線了。

而潘越名經歷了離婚風波後近幾年有些沉寂,沒有拿到太好的資源,但是目前也能算是弱二線演員了。

吳越更是因為出演了《地心引力》的女主角,而且是大女主,雖然電影還未上映,不過咖位也有了明顯的提高,當然因為是夢工廠的電視劇,所以她也相當於是友情價出演。

即便如此,加上其他演員,總片酬也超過了2000萬,這其實已經是有夢工廠品牌和劇本加成後的結果,單集片酬才100多萬。

對於這些已經功成名就的演員來說,資源是不缺的,但是好資源卻是稀缺的。

作為影視產業中少有的,甚至是獨一份的能提供優質資源的電影公司,夢工廠的議價權是非常強的。

如果按照《疑犯追蹤》原版來拍當然是有些不合適的,所以對於這部經典科幻劇的劇本,陳景行還是做了一番魔改。

這一版《疑犯追蹤》的背景是安排到了《原始碼》世界中的。

故事是發生在《原始碼》世界的幾年後。

雖然避免了大都市中的放射性炸彈裝置爆炸,但是之後KB襲擊仍舊不時發生,為了應對這種局面,官方開發了一種機器,能夠運用大數據分析現代社會的所有資訊,包括無處不在的監控資訊、電話資訊與網路資訊,從而提前預判KB襲擊圖謀,阻止KB襲擊。

而不可避免的,機器不可能只精準定位KB襲擊,KB襲擊也是一種犯罪。

機器其實是從海量的資訊中計算出所有預謀犯罪或者有可能導致犯罪發生的可疑人員以及密切相關人員,再根據不同犯罪行為造成的影響,從中篩選出KB襲擊級別犯罪的相關人員,即“有關名單”。

而其他的沒有達到KB襲擊級別的潛在犯罪事件則稱為“無關名單”。

這其實跟陳景行前世位面的一部科幻經典《少數派報告》是相似的設定,《少數派報告》中的設定便是隨著科技的發展,人類發明了能偵察人的腦電波的“聰明”的機器人――“先知”,“先知”能偵察出人的犯罪企圖,所以在罪犯犯罪之前,就已經被犯罪預防組織的警察逮捕並獲刑。

當然在電影中這個所謂的“先知”其實不是機器,而是三個超自然的人,三個“先知”一起出具預測犯罪報告,如果三人中意見不同,則少數服從多數。

《疑犯追蹤》中這種能“預言犯罪”的是真的機器,而本位面中《少數派報告》這部科幻經典並未出現,所以《疑犯追蹤》中的這個設定就非常新穎了。

不過在陳景行的劇本中,雖然這個為了“預防KB襲擊”而發明的機器實際上有“預言罪犯”的功能,但是官方卻不允許使用這種功能。

一旦開啟這個功能,那麼恐怕會給整個社會帶來極大的法律、道德與倫理的顛覆,官方對此極為慎重,因此封閉了這個潘多拉磨合,過濾掉“無關名單”,只出具“有關名單”即與KB襲擊有關的人員名單,且第二天零時“無關名單”會被機器自動的永久刪除。

這個機器是如此的危險,又是如此的重要,以至於包括官方特殊部門和開發者在內,只有不到十個人知道機器的存在。

潘越名就是這個機器的主要設計者之一,他發明了一套啟發演算法,編寫出了“機器”,在經過六個月的人臉、聲音、步態識別和跟蹤測試後,接入了監控資料和網路信息系統。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之後潘越名開始教會機器如何整理資料,理解人類,發現資訊間的關聯極易識別異常個體。

在某次學習、評估能力的測試中,潘越名發現“機器”對自己產生了如同子女對父母般的依戀,在“預測”到潘越名有生命危險時,不惜改變其程式碼,操控紅綠燈、手機和部分使用了輔助駕駛功能的車輛,讓潘越名免於一場車禍事故。

潘越名認為“機器”要保護的是這個世界,而不是某個人,而且機器對個別人產生的“感情”,導致它干涉人類社會運轉的舉動越過了他的警惕紅線,機器的潛力讓他既擔心又害怕。

所以潘越名決定在每天零點讓機器自我刪除,只保留相關資料和核心程式碼,就像其自動刪除那些“無關名單”一樣,讓這個在他手中誕生的人工智慧始終保持中立和絕對理智,讓其不對任何人,包括他這個設計者產生感情。

系統上線後,效果非常好,幫助官方阻止了兩起KB襲擊。

而潘越名在之後發現,他的合作伙伴,也是他的摯友每天都用作為“後門”的應急預案偷偷獲取本該被刪除的“無關名單”,然後嘗試去干預和拯救這些並非KB襲擊的預期事故或犯罪事件,因為官方設定的嚴密保護和防火牆,他只能獲取可能會發生的犯罪的罪犯或受害者的身份證號碼。

事情暴露後,潘越名與摯友因為理念不合而翻臉,潘越名堅持機器應該用在預防KB襲擊上,而不能肆意干涉正常社會的運轉,這會帶來非常危險的後果,每天那麼多意外事故、那麼多犯罪事件,你只能干預一個兩個。

這跟人類的本性相關,“天下無罪”是個烏托邦的幻想,即便說服官方出手,把機器當作“犯罪先知”開始透過名單抓人,掃除犯罪,那麼可能烏托邦沒實現,反而釋放了更可怕的潘多拉魔盒。

潘越名解除了好友同時也是他十幾年的合作伙伴的的許可權,將其趕出了公司。

沒想到在與好友翻臉後不久,摯友就死於一場犯罪事件,而當潘越名進入機器,調取當天還未刪除的“無關名單”時,發現他的摯友的身份證號就在這個“無關名單”中。

當“無關名單”跟他有關時,“無關名單”就不是一行行簡單的數字了。

摯友的死亡讓他的觀念出現了改變,他決心繼承摯友的遺願,哪怕不能實現“天下無罪”的烏托邦,但是能救一個是一個。

每天出現又會在第二天零時刪除的“無關名單”此時在他眼裡已經不只是一行行數字了,而是一個個將會在一起起事故和罪案中失去生命的人。

以上就是這部劇的整體設定背景,這些“前因”並不會直接交代給觀眾,而是會在劇情中一點點透露,而《疑犯追蹤》的故事開端會從這裡展開,潘越名選中了一個因某個原因被開除的曾經破獲過很多大案的老刑警,段毅弘。

潘越名僱傭段毅弘對機器產生的“無關名單”進行調查和干預。

“無關名單”中給出的身份證號或者是即將發生罪案的潛在罪犯,或者是受害者,而這些犯罪事件有預謀犯罪,也就激情犯罪,多年的矛盾積累被機器透過監控、電話及網路資訊收集分析出可能會出現矛盾爆發。

總之第一季中基本保持著一集一個案子的節奏,潘越名每天交給段毅弘一個人名和照片資訊,然後段毅弘透過跟蹤和調查,或干預阻止犯罪,或及時報警透過官方力量來救人,阻止行兇過程。

因為按照設定,“無關名單”的號碼可能是施害者,也可能是受害者,也有一個人既是加害者同時又是受害者的情況,而這都需要去調查才能確定,才能補完目標人物的人際關係、當前困境與潛在危險的來源。

所以劇情是相當有懸疑感的,是觀眾和主角們一起在接近真相,發現真相的過程,有極強的代入感。

當然,在過了幾個案子後,段毅弘也發現交給他任務的潘越名並不簡單,很多案子其實根本不是有長期預謀的犯罪,甚至都是市井小人物,涉及到各行各業,犯罪動機也是五花八門,這根本不是什麼線人或者臥底能提前探知的。

所以段毅弘也開始試探並暗自調查潘越名,以及潘越名給的名單到底是從哪來的。

與此同時,段毅弘這個前刑警在很多案子中無所不在的痕跡,以及似乎能預知犯罪的奇怪之處也引起了警方的注意。

吳越扮演的刑警隊長也跟段毅弘開始了合作、較量與試探。

所以這是一個潘越名、段毅弘與吳越三人合作、糾纏、較量、發現真相並最終志同道合的戰友的故事。

當然《疑犯追蹤》既然是部神劇,不會只是查案而已,第一季末尾就會有神轉折。

在末尾三集,潘越名和段毅弘會發現他們調查的幾個“無關名單”互相之間竟然有著神秘的聯絡,原來這是KB組織的“釣魚”行動,他們察覺到了魔都發生的一些預先制止犯罪的痕跡,因此判斷出有人在使用那個阻止他們發動KB襲擊的機器用在制止普通犯罪方面。

因此KB組織想要透過釣魚,引出被官方嚴格保密和保護的潘越名,從而獲知機器的位置與弱點。

第一季的最後一集就是KB組織終於得知了機器的設計者,並且綁架了潘越名,而段毅弘則在無可奈何之下將希望放在了機器身上。

如果說第一季的故事是在能利用大資料預測犯罪的神秘機器設定下,透過“預知犯罪”到“制止犯罪”的故事的話,到了第二季就變成了人機大戰或者機機大戰。

KB組織也設計出了一個人工智慧,名叫“幽靈”,他們想要透過“釣魚”獲知機器的準確位置和弱點,就是為了能讓“幽靈”找到機器,並取而代之。

因為在官方的配合下,機器已經全面連線了人類社會的所有信息系統,這才能做到預測犯罪。

而如果“幽靈”能消滅機器,並且能悄無聲息間取而代之,那就相當於被KB組織李代桃僵,透過“幽靈”統治世界,機器被潘越名和官方設定了種種限制,但是“幽靈”將是一個完全沒有限制和顧忌的真正的“天網”!

當然機器也不是沒有反抗之力的“傻白甜”人工智障,當“幽靈”找到機器的藏身之地時,機器已經帶著自己的伺服器失蹤了。

第二季、第三季以及之後的內容就是一個對人類帶有善意的人工智慧與另一個KB組織設計出的對人類含有惡意的人工智慧間的對抗,而主角團也跟機器一起對付“幽靈”與KB組織的陰謀。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