電視劇版《訊號》的拍攝地選在了山城重慶,如果說演員有上鏡不上鏡之說,那麼山城完全就是鏡頭的寵兒,無論是大銀幕還是小熒屏,他都能呈現出非常強大的表現力。

對於犯罪懸疑劇來說,山城的氣質能帶來很大的加成,尤其是拍攝追逐戲的時候——《訊號》中有好幾場追逐戲,和山城簡直是天作之合。

“CUT!”田鑫業拿起導筒,滿意地喊了一聲:“休息半個小時,把綠幕拉上,這個鏡頭拍完就可以收工了!”

張若勻趕忙小跑著走向陳景行所在的房車,12月初的重慶還是很冷的,雖然溫度還沒到零下,但演員們演的可不是冬天,穿的衣服顯然是沒辦法保暖的。

這一場戲是在一個廢舊筒子樓後面拍攝的,《訊號》的第一個案子是張若勻扮演的警察秦海,透過一個報廢的無線對講機聯絡上了18年前由鄧朝扮演的老刑警李世安。

李世安在一座筒子樓後面的下水井中發現了涉嫌一起綁架案的男性嫌犯屍體,因此透過無線電對講機告知18年後的秦海。

而這起綁架案被撕票的受害者正是秦海的兒時同學馬小靜,秦海小時候親眼見到了一個穿著連衣裙的女人帶走了馬小靜,隔天被老師告知馬小靜失蹤,而一個6歲的小孩子去警局卻沒有受到任何人的重視,只有他身上遺落的一張紙條被彼時的刑警李世安撿到。

李世安根據線索找到了地下井中發現了屍體,隨後在與對講機通話的時候被殺死。

出於對兒時同學的愧疚,秦海對對講機傳來的資訊寧可信其有,來到了李世安所說的現已被廢棄的筒子樓,在地下井中找到了相隔18年的屍骨。

而這場戲拍的正是秦海和李世安相隔18年分別在這棟筒子樓後院地下井中發現屍骨/屍體的場景。

先拍的是張若勻飾演的秦海發現屍骨的戲份,隨後要拉上綠幕,拍攝鄧朝飾演的李世安發現屍體的戲份。

因為雖然18年前這個筒子樓已經被廢棄,但顯然要比現在的時間線新很多,這個部分就只能靠特效來處理了,特效團隊需要把整個筒子樓掃描一遍,然後還原成18年前的樣子,為了方便修改就需要綠幕的遮蓋。

這是在電影版《訊號》拍攝中已經用的較為成熟的技術,可以說電視劇版中除了幾位主演不同之外基本都是原班劇組。

張若勻一進房車被迎面而來的溫暖衝擊的發出了一聲舒適的嘆息,跑到小廚房開始沖泡咖啡。

“麗姐,陳導,要不要放糖?”張若昀邊開啟咖啡機邊問道。

房車裡不僅有陳景行,還有孫麗,事實上這是劇組為幾位主演專門準備的房車,畢竟不是影視城,演員人手租一部房車在這裡實現不了。

當然劇組也準備了其他房車,劇組人員有的時候也可以進去休息一下暖暖腳,不過一般是沒有這個時間的。

拍戲是一件苦差事,只不過演員拿著高片酬叫苦自然會讓人覺得矯情,而沒有高片酬,但比演員還要苦的多的人卻沒有話語權,叫不出苦。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而陳景行能做的只有儘量保證一天8小時的工作時長——僅僅是做到這一點就能極大地提高劇組的工作舒適度,反過來其實也能提高整部戲的拍攝質量。

陳景行喝了口咖啡,看著孫麗:“麗姐,還在看劇本呢?我聽說你都快把整本臺詞都背下來了。”

“我又不是非人類,這麼短時間能把這麼厚一本劇本背下來嗎?我只是把這周要拍的戲份臺詞背下來了。”孫麗忍不住笑了起來,隨後嘆道:“只不過是之前我以為我看懂了,結果你給我講完劇本之後我才發現我以前的理解有誤,這部劇比我想的要複雜得多。”

張若勻也坐了下來附和道:“我最開始看到劇本的時候也是驚為天人,我在影院看《訊號》電影的時候就覺得,哇,這部影片太有想象力了。

結果讀完這個劇本,我覺得電視劇版比電影要複雜精彩的多,我現在已經能想象到觀眾在看電視劇的時候會有多驚訝了,陳導,你這些奇思妙想都從哪來的?”

陳景行笑著指了指自己的腦袋——這倒不是他說謊,真是他腦海裡的。

張若勻發出了一聲沮喪的嘆氣:“人和人的大腦差別太大了,其實我之前也想過當編劇,不過看了這個劇本,我的自信心已經被打擊的體無完膚了,這麼精妙的劇情,我恐怕這輩子都想不出來。”

《訊號》電視劇雖然和電影都採用了同一型別的科幻設定,透過對講機將兩個人跨時空的聯絡起來,但電視劇的結構卻更加精妙。

《訊號》電視劇的結構是一個圓,雙蛇咬尾,頭尾相接,鄧朝扮演的李世安和張若昀扮演的秦海第一次聯絡就是在李世安死前。

也就是時間線是往前推的,秦海在對講機中第一次遇到的是18年前正在調查馬小靜綁架案的李世安,在李世安向秦海送出筒子樓後院地下井中屍體的線索後,他就被神秘人殺死。

在這個時間點李世安是知道對講機那邊是18年後的秦海的,而這卻是秦海第一次知道李世安。

當秦海第二次透過對講機聯絡到李世安時確是20年前的李世安。

直到秦海第N次聯絡到的是25年前第一次發現對講機另一邊是秦海的李世安。

因此時間線對於李世安來講是正向的,他第一次透過對講機聯絡到的是25年後的秦海,隨後中間過了7年,到他死前最後一段通話聯絡到的是18年後第一次知道這件事的秦海。

而對秦海來說,他與李世安的聯絡確是從時間線往前倒退的,隨著時間的推移,他聯絡到的也是更早前的李世安。

秦海第一次跨時空聯絡是李世安的最後一次,他的最後一次跨時空聯絡是李世安的第一次。

這樣一個首尾相連的劇情結構還巢狀著諸多聯手破案與蝴蝶效應,因此從戲劇結構上來說,電視劇是比電影複雜奇妙的多,矛盾衝突也更具有感染力。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