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這麼點事,一邊吃,一邊聊,等聊得差不多,肚子也飽了,隨後陳遠又一頭扎回了大唐。

此時的瓊州依然忙碌,優越的氣候條件決定了哪怕時間已經步入農曆十一月, 島上也依舊溫暖如春,農業,工商業,依然繁忙繁榮,絲毫不受時令影響。

關中卻是一番截然不同的光景。

陳遠也沒急著回。

孩子還小,鄭麗婉也還沒出月子,是以回來之後依然呆在瓊州。

因為這邊氣候比較好,大人小孩都舒服。

這段時間也沒什麼事, 畢竟框架都搭好了,有事也只是一些流程之內的事,等閒用不著他來決斷。

但是結果又很不錯,儘管隨著時令的變化曬鹽的高峰期過去,可白糖的產量卻上來了。

這可不再是黃泥淋糖,這是正兒八經的工業糖,有紅的,有白的,色澤通透,顆粒均勻,已經初步有了技術門檻,不再是看一眼就能彷制。

在此之外,隨著本土漁船和米廠酒廠相繼投入運營,一時間瓊州的海貨,大米, 黃酒, 白酒,風靡長安。

直到農曆十二月,亦即臘月。

天氣依然暖和。

此時的瓊州大地陽光普照, 海風習習,沙灘上可以撿到掉落的椰子,也能抓到各種新鮮海貨。

這個時候事情就多了。

步入臘月的第一天,陳遠便組織召開了一次全體工作會議,對年前的收尾工作進行部署。

首先是工作總結,今年幹了什麼,取得了哪些成就,有哪些問題,接下來要幹什麼。

其次是盤點統計,各基層,各統計口,各司各庫,對庫存及人口等進行多方面統計盤店。

會議結束,馬不停蹄,組織人手,物資,開始慰問, 範圍從基層各村寨到鋼鐵廠船廠等大型企業, 可謂是遍佈瓊州。

三日後,瓊州府官方釋出年度工作總結報告, 從各方面對瓊州這一年的發展進行描述,並對所有參與貢獻這一成果的人們表示感謝。

到第四天,來自兩縣縣衙以及州府各司的年禮發放計劃送到桉頭。

這才是重頭戲。

對於勞動者來說,什麼都是虛的,再多的表彰感謝,不如一袋米來得實惠。

陳遠拿起來一看,還行,雖然計劃是各部門自己提,但不是想怎麼發怎麼發,更不是想發多少發多少。

這些都是有限制的,不能超過定額,最終撥付也是州府財政。

基本上也沒什麼差距。

差距已經在平時體現出來了,作為年終獎的年禮,不分職業,不分社會階層,不論貢獻大小,奉行的是勞動無貴賤的宗旨。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即便身為刺史,他也沒比最底層的農戶多拿多少。

只是拿的東西不一樣。

BR縣衙提出的計劃裡,底層農戶發的是大米,布匹,糖,而作為縣衙公務人員,想發的是耗油,精鹽,糖。

價值上差不多,都是論人頭。

感覺沒什麼問題,陳遠大筆一揮,準了,同時又擬了一份文書,擬對鋼鐵廠船廠員工發放年禮,其中外來者加倍,而後瓊州營將士,教育工作者,加倍。

這還沒完,又親手書寫了幾份不同格式的獎狀蓋上私人印章,蓋上州府大印,讓影印,連同年禮一併發放。

搞定,打道回府。

這會家裡也挺忙的。

公務人員,國企,底層農戶,這些都是州府的責任,一應開銷由州財政承擔。

可商賈,自由職業者,私企,並不在其列。

倒不是說這些人沒有勞動,沒有做出貢獻,而是這部分人不應該由州財政承擔。

就好比家裡的下人,鹽廠米廠的工人,這些都是作為主家作為經營者的義務。

也因此,這會都忙得不可開交,畢竟這家裡人不少,下人親兵不在少數,名下的公司更是有著一大幫員工。

次日,州府庫房開始出庫,一大早門口並排滿了來自各單位的車馬。

與此同時,一些獎狀也送往包括鹽廠糖廠在內的納稅大戶。

陳遠這會閒了,趁著沒事帶著幼娘回了一趟白水寨。

也沒呆很久,當天去,轉天就回了。

本來還說是不是讓幼娘留下過年的,畢竟家人都在這邊,結果幼娘不答應,家裡也不同意。

因為出嫁從夫,就沒有這樣的道理,能做到現在這份上已經很不錯了。

回來又正好趕上府衙發年禮,便往府衙領了一袋大米,一斤糖,一罐耗油,一罈醬油,並一份“勞動人民光榮”的獎狀。

還挺美。

雖然東西沒多少,他也不在乎這點,可心理上的滿足與愉悅,是多少錢和物資都換不來的。

此時在州府的組織倡導下,年味也愈發濃郁起來,充沛的物資,大紅的燈籠,一切的一切都預示著這將是一個美滿富足的新年。

此時他也該回了。

這天初七,儘管沒有大張旗鼓,可當直升機飛起來,依舊無數人抬頭仰望,高呼,招手送別。

直升機也沒有直接飛長安,而是在李淵處停頓了一下,上了些貨,又帶上了李淵。

過年了,老爺子也想回去看看……

“最近瓊州很熱鬧啊,聽說連最底層的農戶都發了米,糖。”

老爺子心情不錯,精神也很健朗,上來便笑著說道。

陳遠哈哈大笑:“還行,也沒多少,都是大家應得的。”

說完問道:“這次回長安住哪,就在村裡還是回長安城去?”

“長安城吧,年紀大了,也不知還能有幾個春秋,多見一面是一面。”李淵笑,說完又道:“這事你不用管,忙好你自己。”

陳遠點頭:“行,那我就不管了,永嘉,這是你爹,你看著辦。”

就這麼說著,停停走走,初十,抵長安。

長安大雪,滿目皆白。

作為皇帝,往年這個時候都很忙,公務,家事,宗室,不可開交。

今年倒是特別閒,因為國庫充裕了,百姓富足了,反而沒什麼要操心的。

也因此,才初十,他便早早的掙脫出來,騎著馬,帶著侍衛,在驪山附近的雪地上飛馳追逐。

長孫皇后也在,不過是披著狐裘,身邊跟著頭一次過來的楊妃等人並幾個小蘿蔔頭,踏雪尋梅。

忽然一聲穿金裂石的凋鳴聲響徹風雪,雲豹抬頭,滾滾抬頭,李二等人紛紛抬頭,便見一架直升機大鳥般越來越近。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