驪山。

陳遠很忙。

雖然書院的事情暫時不用煩惱,可經過這半年的忙碌,地裡卻即將迎來實打實的收成。

主要是棉花。

相比玉米水稻紅薯土豆,棉花豐收期持續更長,也來得更早。

此外,便是西瓜甜瓜番茄這類嚴格意義上說已經過了豐收期的作物的收尾工作。

這個時候,處理晾曬好的種子要歸倉,沒用的尾果,瓜藤,打碎,該當飼料的當飼料,該發酵堆肥的發酵堆肥。

好在這些事也不用他親自動手。

做為家主,需要幹什麼,他囑咐一聲就行了,頂多就是細緻交代一下該怎麼幹。

至於具體的工作,自然有下面的人負責完成。

所以最終他的注意力還是回到築壩發電這件事情上來。

這事說容易很容易,說不容易,似乎也不那麼容易。

容易是因為原理簡單,大型的或許不好弄,可微小型的,從裝置採購到施工建造,都不難。

【目前用下來,聽書聲音最全最好用的App,集成4大語音合成引擎,超100種音色,更是支持離線朗讀的換源神器,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現代社會,那些水力資源充沛的地方,籍籍無名的微小型水電站不知凡幾,自己都能弄,還花不了多少錢。

不容易則是因為如果不從現代社會採購裝置,完全就依靠大唐現有的實力,有些困難。

倒不是說搞不出來。

搞是能搞出來的,水輪機,即便用不了鐵,還能用木,發電機,可以用永磁,變壓器,可以手搓。

就是比較耗時間,而且搞出來的東西可能性能不太好,穩定性耐用性都差點。

為這事,他也提前做了一些準備。

一方面是圖紙。

從水庫圖紙,到發電站圖紙,再到發電機構造變壓器構造圖紙,爹媽還沒走的那幾天,他抽空收集了很多。

一方面是裝置。

也是抽空從網上買的,大型的沒有,零零碎碎的小玩意一大堆。

而最終他還是決定,先嘗試自己做。

先嘗試自己做,能做多少是多少,畢竟選址修建水庫大壩需要時間。

真要到水庫大壩都準備好了,還沒做出來,那就去買。

這是一項史無前例的工程。

雖然作為嘗試,這項工程並不大,就準備弄個微型的,發電量有個十千瓦就差不多,卻也不是隨隨便便就能完成的。

所以在方案確定的第一時間,組建了項目組。

項目組頗大,有三十來號人,主要工作內容,一是施工,一是主要裝置製造。

他親自掛帥擔任組長。

在此之外,包括李泰在內,一些年歲稍大又有興趣的學生,作為外圍成員參加。

就當提前上物理課,積累實際工程經驗。

接下來就簡單了。

圖紙是現成的,選定的專案地點,在酒坊所在的山谷之外。

因為這裡地勢好。

山谷裡頭瀑布,瀑布出來,從高位到低位,一條石溪通向灞水,作為試驗之地再合適不過。

而根據初步測算,以這瀑布的水頭和流量,豐水期應該能達到六七十千瓦的發電量。

確定好地點後,陳遠第一時間調來了挖掘機。

這是一臺神器,不過短短半天時間,石溪之外就多了一條水道。

這個時候輪到施工組成員登場了。

水泥,砂石,竹筋,都是提前備好的,同時也是當下最好的材料。

隨著溪水改道,這個時候,挖掘機負責挖,施工組成員負責拌混凝土,共同修築水庫。

耗時也不長。

挖掘機的助力下,僅僅兩天時間,一個佔地面積兩畝深度達三米的橢圓形水庫便成了。

接下來是水壩。

都沒水,又不是什麼大壩,材料人力充足,還有施工圖紙,自然就簡單。

兩天都不到,這五米高,寬度三米多點的攔溪小壩就築成了。

這個時候,設備組已經做出了木質的水輪機,木質的發電機外殼,木質的變壓器外殼。

好不好用不知道。

會不會起火也不知道。

不過看上去都蠻像是那麼回事的。

此外,一些必要的鑄鐵件也鑄造打磨好了,正在努力攻克的,是銅絲。

電動機也好,發電機也罷,銅絲都是必不可少的,哪怕是永磁。

變壓器這種東西,更離不開銅絲。

銅絲也不難獲得,加熱,拔就是了。

這大概也是最容易獲得的材料之一,因為哪怕是現代銅絲製造工藝,也是拔。

不過是用機械設備取代了驢子。

當然,都沒幹過這事的情況下,要想很快獲得,也不現實。

要想獲得高質量的銅絲,更不現實。

所以陳遠也不等了,除了水輪機,其餘的,都直接從現代社會採購。

……

時間過得很快。

陳遠用了兩天的時間進行各項採購,同時按照圖紙設計,讓人在水庫旁邊蓋房子,另一邊,長安城,李二起了個大早,騎著心愛的小摩托往驪山方向而來。

一路心情甚好。

時節入秋,天亮得沒那麼早了,草叢中也悄悄掛上了露水。

但是氣候剛剛好,不冷不熱,便連晨曦,儼然也溫柔嫵媚了許多。

等下了官道,很快他便聽到朗朗的讀書聲。

“啊哦呃,咦唔籲……”

“一加一,等於二,一加二,等於三……”

“人之初,性本善,性相近,習相遠……”

還挺有趣。

不同年齡的聲音,抑揚頓挫,聽起來有點上頭。

更有意思的是,連地裡勞作的村民都在哼哼,村口往外不遠,擔任守備執勤的防衛隊成員也在學習。

“有意思。”李二暗暗點頭,問身側騎馬徐行的李君羨道:“聽出什麼名堂了沒?”

李君羨想了想,道:“有典故,昔孟母,擇鄰處,子不學,斷機杼,說的是孟母三遷因為孟子不學而割斷織布機上的梭子的事。”

“還有呢?”

“還有一些典故,但有些似乎是典故,又不知其出處。

此外,似有演算法口訣,其它就不知道了。”

李君羨如實答道。

李二點頭笑道:“那看來只有請教正主了。”

說完,也沒加速直接入村,而是很有禮數的停下來,讓執勤護衛入內通稟。

不多久陳遠就出來了,遙遙拱手:“秦兄,好久不見,快請。”

李二哈哈大笑,這才把摩托車交給李君羨推著,正式跟著進村。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