造紙這玩意,關鍵的是纖維,不僅僅是麻類有纖維,竹子也有纖維。

不過若要用竹子作為原材料,那麼紙藥的配方也要更改。

優質的樹皮和稻草其實也可以考慮,畢竟宣紙的原材料就是青檀皮和沙田稻草按照一定比例混合的,奈何現在首先沙田稻草就未必能找到。

不過造紙的週期很長,比如說宣紙,按照古法製作的話,把漂白算進去需要一年。

朱信的技能,可不管造紙的時間加速,他只能提出構思,先嘗試著研究研究。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小批量製作其實沒必要花那麼長的時間,要燉爛大塊肉需要八小時熬煮,燉爛肉片,高壓鍋燉個兩小時差不多了。主要是確認工藝,還有紙藥合不合適,沒必要造那麼多。

“這玩意前期只有投入,沒有收入啊!”秦松算了算,難免說了句。就奇怪,好好的,怎麼要辦一個造紙上,而且還是官營的作坊。問題前期還不賺錢,讓管錢的她多難辦啊?

“也不僅僅是官方投資,也向社會拉贊助。誰要入股誰入股,反正孫氏和朱氏入三成股,誰有興趣誰入股。到時候賺錢,再把利潤按照股份比例分紅!”朱信表態。

“這前期只是改良造紙工藝,萬一改良不出來,那是不是還要投錢?”秦松反問,不過知道孫家和朱家要入股,神色稍微好了一些,至少不是純虧本。

也不怪她小氣,就說孫策麾下的財務真不好當。

本身商業活動就不發達,最發達的九江和廬江,估計也要明年才能為州府輸血。

問題還有福建郡和廬陵郡在吸血。

近三萬的戰兵需要養,好在輔兵減少到兩萬,否則會讓原本困難的日子雪上加霜。

只是如今天下動盪,孫策毗鄰劉表、曹操和呂布,戰爭隨時一觸即發。

哪怕孫策和呂布有盟約,這年頭的盟約說到底就是一張廢紙。

最糟糕的情況,大概需要一打三,沒有足夠的物資儲備,怎麼打?最後不都是燒錢麼?

“前期嘗試並不需要花費多少,畢竟原料都是草、樹皮、麻和竹子這類廉價品。揚州多山,這類東西價格並不高。”朱信回道,“週期大概也就三個月,只要第一批試驗有成品,那麼自然可以知道後續研究的方向。甚至,第二批就可以考慮擴大生產。”

“揚州這裡,可沒有那麼多讀書人,就算把紙張造出來,難道還能和潁川紙比?”秦松還是有些猶豫。這年頭最好的紙張是潁川紙,最近這段時間荊州紙也開始上來。

主要是文人墨客都在那邊,帶動紙張消費。其他地方,讀書人少,那把紙造出來也沒用。

比如說宣紙,直至唐玄宗之後,江南開始發展起來,這宣紙才出現。

最早還是皇帝想要好紙,於是地方貢上去,只是貢品,產量沒那麼高。

直至宋朝這江南真的成了文人墨客聚集的地方,這宣紙才開始批量生產。

沒有讀書人作為支撐,這紙張用來做什麼?

比如說蔡侯紙,這原材料就不好弄,更別說工藝還費時費力,最後產出還不多。

一刀紙的價格,比竹簡貴了不少。

尤其品質還那麼好,不利於存放,公元105年都已經有蔡侯紙,但這玩意到現在也沒有能夠完全普及。其他布帛絲綢不好書寫,價格還賊貴。最後普遍的,還是木櫝和竹簡。

秦松看不起造紙術,就有這方面的考慮。她可認為,隨便搞搞就能改良好造紙術。

真就那麼容易的話,那麼自蔡侯紙出來之後,這近百年的時間,為何沒有人能改良出來?

“這玩意,利國利民。若是官府不投入,那麼指望誰能自覺投入?若是官府怕虧錢,就能不投錢進去,那麼還不如大家都回去過茹毛飲血的日子,那樣最方便!”朱信反駁。

有些利國利民的東西,管你能不能收錢,國家得投入。國家不投入,還有誰投入?

比如說訊號基站這玩意,國家不投入,那偏遠的山村,鄉下或者沒什麼錢的地方,哪個運營商願意建立基站?例子就有,隔壁電信私營化的大漂亮國就這樣。

頓了頓,繼續說道:“再說,誰規定紙張就非得是用來舞文弄墨的?”

這下子別說秦松,身邊的張昭和孫策,都有些懵,不是這樣還能怎麼樣?

只是朱信根本不說,只是保證第二批開始,應該能生產出拳頭產品,而且銷路絕對不差。

“那還要什麼股份,就官營算了!”孫策當即表態。

“現在還好,我們好歹看著,以後我們若是不注意,這作坊裡面的主事耍起官威,把親戚安排在管理位置,甚至賬本作假,甚至在採購原料的時候吃回扣,怎麼辦?”朱信反問,“股份制度,其實是避免這個情況出現。畢竟有那麼多的股東,在頂著你的一舉一動。”

還有一個概念,那就是和糧行一樣,把更多的世家豪族拉上戰車。

那麼最後孫策執政和改革的阻力,都能有所下降。

“行吧……”秦松也不打算和自家上司為難,“賬面上能夠給出的,可不多了!”

“誰說我們要出錢的?”朱信當即反駁,“我們是官府,佔據大義。這土地算不算錢,器械算不算錢,這勞工算不算錢?官府以土地,器械和勞工入股,佔據四成股份不過分吧?”

“我們兩家拿錢出來,購買原料和支付薪酬,佔據三成股份?”孫策明白了。

“不不,我們不僅拿了錢,而且還提供技術,技術是造紙的關鍵。就衝著這技術,兩成股份不為過,然後我們兩家拿錢出來,湊一成股份。最後三成股份,就對外招募。”

“器械如何來,這勞工又如何來?”張昭反問。

“我們有徭役,安排人員製作器械,平整土地,建設作坊來抵消徭役。另外北方大戰,有不少流民南下,可以從中招攬人手,過去作坊工作。”朱信表態。

“基本就是空手套白狼啊……”張昭有些佩服朱信了,這樣都行。話說回來,之前不是還說,只是臨時起意,沒打算落實嗎?這隨口就來的樣子,怕是謀劃很久了吧?

“怎麼算,造紙能用多少材料,過去的漁網麻繩都不用,草料稻草樹皮竹子什麼的,難道還能貴到什麼程度?”朱信一臉無辜的說道,“就成本都比蔡侯紙要低了三倍!”

要製作蔡侯紙,需要樹皮、麻頭、破布、漁網,這樹皮還好說,其他幾個都是半成品或者說是成品,價格當然比原材料要貴。

造紙說到底就是把纖維變成紙漿,再加入紙藥,凝固起來做成紙張,烘乾後使用。

若要白皙,少不得還要加幾道漂白的工藝。

不過這年頭,要什麼漂白?先讓讀書人能有足夠的紙張讀書才是真的,那種高品質的紙張,留著以後誰研究誰研究吧!

“這能用這個造出,比蔡侯紙更好的紙張?”秦松小心問了句。

說真的,若真能這樣……她都有些心動了,不由得考慮,要不要回去慫恿陳端參一股。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