隨著日子一天天過去,張曉對於能夠攻下長安的信心越來越足。

同樣,張曉對於畢泰這一位名不見經傳的智囊,越發的倚重。

畢泰對張曉所說的,"攻打潼關,威逼長安"的戰略構想已經開始得到了收穫。

打下潼關之前,張曉只不過是一路小有名氣的反王罷了,而張曉攻打下潼關的緣故,在張曉自己都沒有意識到的情況下,自然而然成為了農民起義軍的領袖,這倒不是張曉有什麼王霸之氣,也不是天縱神武,原因很簡單,張曉之外的反王更不成器。

舉個例子倆說,天下間第一號反賊,長白山"知世郎"王博,他的手下僅僅不過數千人馬罷了,而且連一座縣城都沒有打下來。

而後來赫赫有名的三大反賊實力,竇建德,翟讓,杜伏威,有的還沒有起兵造反,有的混的連王薄都比不上。

而張曉卻連潼關能夠攻下了,頓時高下立判。

如果不算楊玄感這個"貴族子弟",張曉可以說是當今天字第一號的反王。

還是那句話,英雄造時勢,時勢造英雄,張曉只不過佔了所謂的時勢罷了。

若非楊玄感反叛,攻打都城洛陽,吸引了大隋的全部注意力,兵馬都集中在洛陽附近,當張曉佔據澠池縣之後,就會面臨隋朝大軍的碾壓。

嚴格說來,隋朝還是很強的,若非隋煬帝"作死"的太嚴重了,已經達到了一種藝術的情況,隋朝至少會有幾百年的國祚。

從某種意義上講,隋朝的滅亡也是天下的一朵奇葩。

因為天下百姓不是因為飢餓而揭竿而起,隋朝剛剛建朝不久,土地兼併沒那麼眼中,因此百姓還是能夠吃個半飽。

但問題時,隋煬帝東徵西戰,下江南,開鑿大運河,結果將徭役搞到了前無古人的程度,天下百姓之中十戶有九戶因為各種徭役苦不堪言。

這一次二徵高麗,死去的幾十萬將士姑且不論的,但是死去的百姓卻是以百萬計算。

隋文帝給隋煬帝積攢的那一點家底幾乎都讓隋煬帝揮霍乾淨了。

張曉來到這個世界上之後也漸漸的明白,隋煬帝的確是一個有為的君主,年不過三十就做出如此多的大事。

但是同樣隋朝若是不亡,同樣是沒有天理。

星星之火,可以燎原。

楊玄感的一把火差不多把隋朝世家門閥階層的火給燒了起來,而張曉卻是把天下黎民百姓的火焰給燒了起來。

因此天下寒門之中的各路人馬紛紛來投。

別的不說,周邊的各大山寨都以張曉為盟主,紛紛響應。

例如其中最強悍的是勢力沱羅寨寨主伍雲召,伍天錫兩兄弟,他們兩個人都是一流頂尖的強者,若是聯手起來就算是宗師級別強者,他手下有三千人馬。

除了伍家兄弟以外,還有涼州李軌帶了一萬人馬,算是人馬最多的。

例外,瓦崗的翟讓,南陽的朱桀都紛紛發來書信,有著和張曉結盟的意思。

駱思行,浦翔剛,申林山,宰康等名不見經穿的山賊草寇都紛紛投奔,多的數千,少的數十。

加上張曉本身招募的六萬人馬,張曉現在手下可用之兵已經將近二十萬。

具體的數目連張曉自己也搞不清楚,因為那一個個吹得非常響亮。

當然數量是一回事,質量又是一回事,大部分實際上都是"斬木為兵,揭竿而起",根本就是不成體統。

事實上,若非張曉有先見之明打下了洛寧縣這個重要的產糧基地,有著足夠揮霍的糧食,自己手下這群人早就散了。

天意如刀,人心難測,張曉根本搞不清楚自己手下的這些同謀者到底想的是什麼。

伍家兄弟還好些,瞎子都能看出來他們兩個起兵造反是為了報仇,是為了推翻隋朝,因此可以算是和張曉一條心。

至於大涼王李軌,光憑他的名號還有所作所為就知道他的心思是和劉邦一樣的"大丈夫當如此",一心想要做皇帝的心思,雖然暫時能夠服從在張曉手下,但是日子久一點必然會分道揚鑣。

這幾個至少勉強還能還算的上是豪傑,可是那種鬼蜮之輩的魑魅魍魎可也不少。

例如一個自稱是"兩山好"的壯漢,手下不過一千人馬,還都是歪瓜裂棗,但是架子比楊廣都大,竟然讓張曉親自去接待他。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而且他的所作所為讓張曉恨不得直接一劍捅死,後來實在是受不了了,讓自己的親衛隊長熊闊海拉出去好好練練,才眼不見心不煩。

林子大了什麼鳥都有,張曉知道自從自己攻克潼關之後,自己手下就變成一個深不見底的水潭,變得渾濁是很正常的。

因為張霞的實力變得非常強悍,才會導致這種狀況的出現。

不得不說,畢泰的眼光的確很好,攻打潼關,然後把攻打長安的聲勢營造出來之後,各路人馬的確是紛紛相投。

除了盟友以外,直接投靠張曉的手下的各方人馬同樣也是不計其數。

其中有名的有"赤發靈官"單雄信,滎陽張亮,上谷王君廓、長平李士才、淮陽魏六兒、李德謙、譙郡張遷、魏郡李文相。

另外在魏徵的引薦下,杜如晦這位重量級人物也加入了張曉的勢力,成為了秘書處的處長。

除了杜如晦這種重量級人物以外,一般的人才更是不少,而且有趣的是,這些人大部分都是科舉考試中脫穎而出的"進士"。

正是因為這些人才的存在,才讓張曉從政務之中徹底結果出來。

畢竟,張曉自認為能力不夠,因此也就捨得放權,在政務方面就直接交給"軍機處","秘書處","議會處"處理,極少過問他們的情況,反倒是杜如晦等人總是提著一批檔案像張曉請教。

張曉感覺得到,自己現在的勢力可以說是蒸蒸日上,張曉甚至有一種感覺,哪怕沒有楊公寶庫的那一條密道的存在,自己也有本事能夠攻破長安。

(感謝"一壺清酒誰飲","迷虹李"兩位兄弟的打賞,若是再有兩位兄弟打賞一下,我明天加更一章,另外有沒有想要在書中當個龍套的,和我說一下,只要名字不是太過獵奇,我就加上。)(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