潼關東面山峰連線,崖絕谷深,只有一條小道透過,人行其間。

可望黃河遠道奔來,劈開秦晉之間的莽莽群山,南下直撲華嶽。作為軍事要隘的潼關,始於春秋戰國時代。

潼關以水得名,"河在關內南流潼激關山,因謂之潼關。"潼浪洶洶,故取潼關關名,又稱衝關。這裡南有秦嶺屏障,北有黃河天塹,東有年頭原踞高臨下,中有禁溝、原望溝、滿洛川等橫斷東西的天然防線,隔河與風陵渡相對,扼控要衝,束禁東西通衢,勢成"關門扼九州,飛鳥不能逾",故而有"潼關固則全秦固"之說。

潼關乃是進入長安的第一道門戶,看守的的人自然不可能是等閒之輩,乃是被稱"花刀將"的關中名將魏文通。

此人在開皇十年的時候便任職潼關總兵,那時不過二十餘歲,幾年的征戰下來,剛三十出頭就積功升至"總鎮將"(軍職,三品將軍),由於武藝高強,精通用兵之道,深得當年的楚國公楊素器重,曾在一次酒宴上賜號"大帥",於是這一稱號不脛而走,遠播天下。

至於潼關內部的兵力,足足有兩萬人左右,和張曉不相上下。

但是潼關的士兵都是隋軍的精銳,可不是張曉手下的烏合之眾可比,莫說攻城之戰,就算是野戰,張曉也是勝多敗少罷了。

看著聳立的潼關,張曉不由得咽了口唾沫,對著站在身邊的白文原問道,"文原,能打下來不?"

白文原很老實,直接對張曉說道,"沒有十倍的兵力打不下來。"

張曉也知道打不下來,就算能打下來,張曉也不沒有那個時間。

因為現在距離楊玄感兵敗估計不過一個月的時間罷了,張曉必須在十天之內拿下潼關,否則的話,張曉就會面臨腹背受敵的窘境。

張曉不由得有些頭疼,不知道該如何是好。

只是張曉沒有想到,這個時候城門大開,衝出了大約五千精兵,為首的乃是一員長得很像關公的大將,生得紅臉美髯,鳳眼蠶眉,頭頂白羅巾,大紅簪纓壓額,正壓一方藍田美玉,身著精鋼鎖子甲,護心寶鏡當胸,斜袒素白羅戰袍,腰系蠻獅吞口寶帶,足蹬一雙步雲戰履,跨下寶馬紫電噴雲獸,手執一杆弦月寶刀。

然後,張曉看到了一個有些啼笑皆非的場面,這員大將猛然下馬,然後對張曉說道,"魏文通請降。"

就這樣,張曉就兵不血刃的拿下了潼關。

然後,張曉就知道了事情的真相。

魏文通投降的不是自己,而是楊玄感。

之所以魏文通會投降,原因很簡單,不是以為楊玄感有什麼王霸之氣,而是有一個好老子。

魏文通乃是楊玄感之父,楚國公楊素一手提拔出來的得力干將,可以說是楊素嫡系中的嫡系。而且,此次楊玄感起兵之後,貴族官僚子弟如觀王楊雄子恭道、韓擒虎子世諤等四十餘人都來軍中,光祿大夫趙元淑、兵部侍郎斛斯政等也與他通謀,而魏文通出身的魏家也是楊玄感的同謀者。

當然最重要的一點是,楊玄感現在正處在最巔峰的時候,看上去似乎有席捲天下之勢。

魏文通的訊息非常"靈通",知道這一次楊玄感造反,實際上有李閥和宋閥的影子存在,而獨孤閥和宇文閥門則是中立狀態,天下間的大小世家,各路豪傑都紛紛表示支援,楊玄感可以說是"已得天下民心"。

楊玄感手下的精兵足有無完人之多。乃分兵五千佔據慈硐道五千人把守伊闕道(派開國元勳韓擒虎之子韓世萼率三千人包圍滎陽,顧覺率五千人攻取虎牢楊玄感親率主力攻打東都洛陽,此時的洛陽城內沒有什麼拿的出手的人物,只有一個不成器的裴弘策,結果被楊玄感打的那是五戰五敗,依然不成氣候。

魏文通怎麼看,這似乎都是改朝換代的氣候。

魏文通原本就琢磨著是否起兵支援楊玄感,只是出於"謹慎"方面的考慮,沒有起兵,只是打定主意,若是楊玄感打到潼關,那就二話不說,直接投降罷了。

然後,張曉的大軍一到,於是魏文通就"撥亂反正"了。

張曉自己雖然不知道這些事情,但是畢泰這個官油子自然知道楊素和魏文通的關係,就直接低聲把大致的原因給張曉講明白了。

聽完畢泰的描訴之後,張曉就心裡有數了。

魏文通這個人雖然武藝高強,有熟知兵法,能力極佳,但是人品卻是令人不齒,深通為官之道,擅長逢迎拍馬,阿諛奉承,總之是一個見風使舵的傢伙。

張曉馬上就想清楚改如何對付這個"變色龍"。

"魏帥,晚輩哪裡敢啊,誰不知道您老人家是楚國公的心腹愛將?乃是天下有數的名將!若是知道魏帥的響應,公子必然欣喜若狂。"張曉連忙扶起了魏文通,然後用一種晚輩的語氣對魏文通講道,張曉的聲音裡面甚至還帶著一點謙卑。

經過一番寒暄之後,張曉終於圖窮匕見。

張曉提出自己明天就會攻打長安,魏文通臉上露出一副瞭然之色——廢話,若是不攻打長安或者洛陽,誰會閒的沒事攻打潼關?

然後,張曉就給魏文通提出了兩條路可走,一是自己去攻打長安,然後魏文通帶著手下的兵馬去支援楊玄感,二是魏文通帶兵攻打長安,而自己帶兵馬支援楊玄感。

對於魏文通這個"官迷","變色龍"來說,選擇其實早已經確定了,自然是帶兵去支援楊玄感,讓自己在未來的領導面前露露臉。

聽到這裡,張曉自然是大喜過望,但是臉上卻沒有表現出來,然後委婉的表示,自己去攻打長安其實不是真打,僅僅是"圍魏救趙",調走洛陽城附近的兵馬罷了,這一次自己去壓根就沒有打算活著回去,可是畢竟好死不如賴活著,而且自己也想為楊玄感的大業貢獻更多的力量——把長安城直接攻了下來。

然後經過一番討價還價之後,魏文通決定只帶著一萬人馬去洛陽城支援楊玄感,留下一萬人馬就暫時留下給張曉樂。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看著魏文通興致沖沖的踏上了一條不歸路,張曉就這樣兵不血刃的拿下了潼關,並且多了足足一萬精兵。

既然潼關到手了,那麼和楊玄感的約定就算是完成了,張曉就準備打起了楊公寶庫,或者說是邪帝舍利的主意。

(求點選,求推薦,求收藏,求打賞了。)(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