畢泰是一個真正的人才。

張曉有了一種撿到寶貝的感覺。

不管畢泰是貪生怕死,還是別有用心,總之他給張曉指出了一條明路。

那就是攻打長安,確切點說"佯攻"長安。

甚至具體點說,張曉發起的攻勢甚至都不用到達長安,而僅僅是"佯攻"潼關罷了。

張曉真正需要攻打的是,陝縣,陶林縣,富平縣,等三個要去潼關的必經之縣,做出一副聲勢浩大的樣子。

這一次,張曉的目的不是為了真的要攻打長安,或者潼關,而是為了把聲勢給壯大出來。

真正的目的是為了,讓張曉的名字被四方知道,這樣才能吸引八方來投,。

雖然說,木秀於林,風必摧之。

但反過來,只有秀麗的樹林才能吸引到鳳凰的落地。

潼關這一戰勝負不重要,重要的是把張曉的名號打出去,讓天下人都知道張曉這一號人物。

勝了,張曉自然可以扼守潼關要塞,窺探長安城,若是敗了,那就直接殺向上洛郡,然後以上洛郡此為根基之地,坐看天下風雲。

上洛郡是一個好地方,進,可以仰望長安。退,可以攻擊漢陽,窺探巴蜀。

而且最近隋朝烽煙四起,大業皇帝(楊廣)又一心攻打遼東,突厥,建立不世之功,只要張曉不在打長安的注意,也就顧不得張曉這一夥"小毛賊"了。

"安邦,你知道附近有什麼能夠吸納的人才嗎?"雖然畢泰的說法讓張曉很心動,但是卻知道這個做法是有利有弊,必須仔細思量一番。

雖然畢泰說的好聽,但是這個計劃可謂是行險,若是手中沒有出色的人才,那麼只能回弄巧成拙。

更主要的是,張曉不知道畢泰是真的人才,還是"紙上談兵"的趙括。

張曉忽然想到"物以類聚,人以群分"的這句話來,同類的東西常聚在一起,志同道合的人相聚成群,反之就分開。

因此才這樣出口問道,若是畢泰真的是人才,那麼必然能夠知曉一些"名人"的存在。

結果,畢泰的答案,讓張曉有些瞠目結舌。

畢泰認識的人還真不少。

畢泰一口氣給張曉提供了十二個名字,鄭石如,魏徵,王柯,段達,白文原,孟孝文,蒙傑宏,熊闊海,程咬金,伊哲,張童兒,沈落雁。

"你都認識?"張曉聽到他的話之後有些瞠目結舌,這些人物至少有一半是鼎鼎大名的人物,若是能夠全部收入囊中,別的不說,至少人才是不會缺了。

身為二十一世紀的穿越者,張曉自然知道,這個世界上最重要的不是別的,而是人才,有了人才,就能夠有了一切。

因此聽到這話之後,張曉自然變得既興奮,又著急。

"魏徵,伊哲乃是我的至交好友,自然認識,白文原,鄭石如,蒙傑宏有過一點交情,至於段達,鄭淑明,沈落雁,等人我僅僅只有一面之緣。"畢泰已經感覺到張曉"求賢若渴"的態度,因此也沒有打什麼啞謎,直接貨盤供出。

"安邦兄,你若能夠替我招攬到這幾位'賢人';,我就直接任命為我軍的軍師。"聽到畢泰的話之後,張曉立刻將畢泰的"價值"提升了數倍,直接稱呼為"兄弟"了,還需下了重獎。

聽到這話之後,畢泰眼前一亮,畢泰不是貪生怕死之人,之所以如此快的投降張曉,實際上就是因為不想浪費了自己的一身抱負,而且感到亂世將至,張曉的樣子雖然不太像什麼雄主,但是至少是屬於那種"可以侍奉"的君主,這才痛快的投降了張曉。

聽到張曉的許諾之後,畢泰頓時感到這是一個機會,一個能夠實現抱負的機會。

原本,畢泰還想打一下文人的"啞迷",但是這一下就顧不得了,直接開口說道。

"魏徵,伊哲乃是我的至交好友,只需書信一封自然能夠請到,白文原,鄭石如,沈落雁三人都是靜待明主之人,若是主公親自去請,必然會被主公收入甕中。熊闊海,孟孝文,張童兒,王柯都是方圓八百裡的巨寇,只要主公能夠攻打潼關,做出'席捲天下';的聲勢,自然能引得他們紛紛來投。"

畢泰少說了三個名字,顯然對於這三個人不報什麼希望。

反過來說,張曉若是想要招攬這九個人,必然是十拿九穩的事情。

張曉想了想,忽然想到了一個問題,"我聽說,沈落雁似乎是一個絕色美人?"

聽到這話之後,畢泰頓時一愣,感覺自己似乎犯了大錯,急忙說道,"沈姑娘雖然是女子,但是她的才能智計都在畢某的百倍之上,若是能夠被主公收付,將會是一大臂助。"

女子干政,一直是歷朝的大忌,畢泰生怕張曉也有這個忌諱,而觸怒了張曉,因此直接用貶低自己的法子提高沈落雁的"身價"。

可是張曉哪裡是因為沈落雁是女人而小看她呢?在畢泰所說的人才之中,也就是魏徵能夠和沈落雁相提兵亂罷了。

沈落雁,未來的瓦崗首席軍師,有"蛇蠍美人","俏軍師"之稱,是當世頂級的人才。

張曉若是不想弄到麾下才是怪事。

更何況,張曉現在急需一個值得信任,而又能言善辯的人為自己做一件"大事",而沈落雁是極為合適的人選。

"別人也就罷了,安邦兄若是能夠幫我把魏徵和沈落雁招攬到手,軍師之位必然掃榻以待。"張曉這次說的有些斬釘截鐵。

聽到張曉的話之後,畢泰頓時眼前一亮,他知道軍師之位已經是十拿九穩了。

因為畢泰知道,魏徵和自己一樣都是無門而入的寒門士子,自己至少還當上了一個縣令,可是魏徵卻一直是白身,而沈落雁身為女子,幾乎就直接斷送了仕途之路,因此這兩位儘管有經天緯地之才,但是卻只能一直碌碌無為,若是知道有人願意用他們,必然比張曉還要著急。

可是,事情是這樣,但是話卻不能這樣說,畢泰打起了自己的一點小算盤,然後對張曉說道,"主公,現在我們手中只有兩縣令之地,不足一萬軍馬,就算招攬到'沈落雁';,'魏徵';也只會大材小用啊。"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這話說的很委婉,但是實際上就是勸張曉採納他進攻潼關的注意。

"你先把進攻潼關的繳文寫出來,我在好好想一想。"張曉心中實際上已經有了八九層同意了,畢竟攻打潼關和自己的'戰略目標';不衝突,相反有促進作用,張曉所謂的想一想僅僅是故作姿態罷了。(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