洛寧縣城城就這樣攻下了,破開城門之後,一陣簡單的衝殺,掃平不嚴格的反抗之後,張曉就攻入了洛寧縣的縣衙。

張曉看著洛寧縣的縣令,這個叫做畢泰的男子,忽然感覺自己似乎覺醒了傳說中的"王霸之氣"。

竟然真的有人對自己高呼主公,納頭便拜。

張曉心中有些洋洋得意,尤其是確定這位縣令正是自己急需要的人才的時候。

進士,若是在明朝,清朝,只能用蠢驢木馬形容,除了傳說中的八股文以外,什麼都不懂,什麼都不會。

可是在隋唐時期,進士就好比是後來的"博士生","博士後",屬於真正的高階人才。

"安邦,你說我該怎麼安定洛寧縣。"張曉也不知道怎麼面對自己這位新收的"小弟",想了想"三國演義"中的經典案例,最終就稱呼畢泰的表字"安邦",然後出口問道。

"大人,此次來可否只帶了一百精兵。"畢泰的話直指核心,出口問道。

"沒錯。"張曉回答的很乾脆,直接將"軍中機密"講了出來。

張曉也不是糊塗了,自然明白自己絕無可能有什麼王霸之氣,而是因為自己手下有人。

正所謂敵之英雄,我之仇寇。張曉既然已經起兵造反,那麼隋朝的官員都會是自己的敵人,那麼這個縣令要是不投降,那麼只有死路一條。

這位縣令是貪生怕死也好,別也用心也罷,只要投降了自己,那麼就是自己的手下。

如果這一位縣令是武將,張曉還有猶豫一下,考驗他的忠心,可是他卻是文官,手無縛雞之力的文官。

秀才造反,三年不成。就算這位縣令懷有二心,想要玩什麼"身在曹營心在漢"的把戲,也不太可能給自己造成什麼危害。

因為這個世界更講究"武力至上"。

聽到張曉的話之後,畢泰眼中一亮,又一次開口問道,"大頭領下一步是不是要攻打長安。"

聽到這話之後,張曉猛然升起了不想的預感。

結果畢泰下面的話,讓張曉心中頓時一涼。

洛寧縣古稱崤地,是溝通東(洛陽)西(長安)兩京的官道,地理位置十分重要,無論想要攻打長安,還是攻打洛陽,都必然著經過洛寧縣,在這裡都是兵家必爭之地。

張曉攻打洛寧縣,實際上就是告訴天下自己要攻打長安城了。

這真是一個美麗的誤會。

張曉之所以想要攻打洛寧縣僅僅是因為這裡是有名的糧倉罷了。

這一次攻下洛寧縣之後,張曉繳獲了足足三百萬石糧食,這些糧食足夠張曉將軍隊擴張到十萬以上。

對於以後的戰略,張曉自然有自己的謀劃,雖然這個計劃十分的粗糙,但是絕不包括攻打長安城。

張曉此次起兵的戰略實際上非常簡單,實際上就是圍著長安一陣猛攻。

張曉最部的計劃實際上就是先攻澠池招兵,再攻洛寧取糧,然後攻下陝縣,新安縣,然後在很長一段時間,張曉都會圍著長安的西南方進行一陣猛攻,例如攻打漢中郡,攻打天水郡,以及潁川郡這些郡縣。

具體是那個位置,張曉還沒有想好,只能做一步看一步,畢竟計劃比不上變化快。

因為張曉知道,現在正是隋朝末路之前最後的掙扎,最後的餘暉,再過兩年,隋朝就會耗盡最後的一點生機,靜靜等待著最後的滅亡。

張曉此時還只敢和隋朝的血,但是卻不敢吃隋朝的肉。

有南陽"吃人魔王"朱桀,瓦崗翟讓等高個子在前面頂著,張曉不認為自己會受到太大的攻勢。

廣積糧,高築牆,緩稱王的典故,張曉又不是不知道。

不過攻打長安在很長一段時間內只能是一個設想罷了,張曉暫時還沒有那個膽子。

【新章節更新遲緩的問題,在能換源的app上終於有了解決之道,這裏下載 huanyuanapp.org 換源App, 同時查看本書在多個站點的最新章節。】

畢竟,攻取長安,那就必須要和大隋徹底的對上,在隋煬帝死之前,這樣幹無疑是找死中的找死。

張曉暫時要做的就是複製"後來人"西夏李元昊做過的事情。

張曉未來四年的目標實際上就是攻取夏州,銀州,最終實現統治的領域"東盡黃河,西界玉門,南接蕭關,北控大漠",包括夏、宥、銀、會、綏、靜、靈、鹽、勝、威、定、永和甘、涼、瓜、沙、肅等州的廣大區域的戰略目標。

再一次為憑藉,坐觀天下大勢,然後決定是否稱霸天下。

張曉自然知道,未來天下的兩位天之驕子,李世民和寇仲是何等的兇殘人物,都是真真正正的百戰將軍,張曉自認為憑藉這點小胳膊小腿是擰不過去。

但是戰術在厲害,若是戰略不行,那也只是徒勞。

在戰術上面,寇仲和李世民不說前無古人,後無來者,但是在這個世界上卻可以說是最巔峰的兩個人,但是在戰略上面,他就是一個矮子了。

寇仲後來為什麼會在幾乎佔盡天下優勢的時候,投降李世民,最根本的原因就是,他根本沒想過爭霸天下。

他僅僅是想向宋玉致,李秀寧等天之驕女證明一下自己的"厲害"罷了。

而李世民這一邊呢,他的情況比寇仲好一點,寇仲是沒有那個心,而李世民是沒有那個實力。

因為李世民不是太子,他的大哥李建成才是。

李世民想要成為天子,那就必須要"殺兄囚父",做一遍當年楊廣做的事情。

自古天家無父子,李世民做這種事情在平定天下以後做是可以,但是在平定天下以前做,那就是自尋死路。

君不見,李密殺了一個翟讓,就弄得眾叛親離,而李世民做的事情可比他要嚴重百倍。

一個不孝不悌的人怎麼可能讓天下人信服。

只要張曉想法子讓寇仲不去爭霸天下,或者成為南方霸主後不把自己的地盤拱手送給李世民,張曉還真有幾分能夠稱霸天下的機會。

當然,機會是機會,事實是事實,無論是宋缺,宇文化及,李密,竇建德,乃至於李子通這類的貨色實際上都有那麼幾分機會。

看的僅僅是誰的手段更高明罷了。

相對於大多數豪傑來說,張曉起兵比較早。

起兵早,意味著能夠更早的佔據優勢,但是同樣也意味著會受到隋朝更多的攻擊,一不小心就成為了"為王先驅"的傢伙。

正是因為這一點,張曉才非常的小心,非常的謹慎。

(第一更,就點選,求推薦,求收藏了。)(未完待續)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