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年一次的畢業典禮很圓滿的結束了。

除了多一段溫良上臺發言,與往年沒什麼不同。

出於對‘金錢’的尊重,溫良發言前後都有很熱烈的掌聲與歡呼。

有不少坐著的校友還站了起來。

圍觀的那部分校友更熱烈,因為他們現在還不用考慮畢業後的事情,相對能更容易理解溫良的發言。

畢竟溫良拋出來的問題很簡單:

接受著高等教育的自己,可以嘗試什麼樣的可能性。

散場之前,溫良走回了蘇儉身邊,招呼一聲:“走吧。”

“嗯?”蘇儉不解,“你不用留下來跟校方交流交流?”

“用。”

“那怎麼?”

“總不能在這裡吧。”

“哦……”

隨後,蘇儉跟溫良離開了勵吾樓這邊。。

路上,蘇儉好奇問道:“你的發言有點寬泛,還比較淺,其實可以換個場合吧?”

“不能因為它淺就不做。”溫良簡單回答,“人的思想是很難被動影響,循序漸進的來吧,一些關乎長遠的決定做出那瞬間往往是曾經所有經歷的積累。”

蘇儉認同的點頭,想了想,丟擲了個問題:“之前寒假我去了個偏遠鄉鎮學校做社會實踐,碰巧那個學校前年剛出了個清華生,好像是2000年以來第一次,如果把你拋給華工學生的問題拋給他,他該怎麼去設想可能性?”

溫良側頭多看了兩眼蘇儉,顯然是在奇怪蘇儉居然還有這樣的經歷。

當然,也奇怪蘇儉會從這個角度發問。

蘇儉多聰明一姑娘,眼睛一眨就明白過來,故意不爽的說:“怎麼,當我是不知人間疾苦的大小姐?”

“確實。”溫良坦然承認了。

蘇儉皺皺鼻子,盯了眼溫良:“是你不關心這些方面,才會這麼不瞭解我的成長經歷,我10歲之前經常幹農活。”

轉而嘆氣說:“可惜我幹農活屬於體驗性質,而當時有些同齡人幹農活是生存需要,所以我只停留在體驗層,永遠無法感同身受。”

溫良聽得嚯了一嗓子:“你爺爺對你真上心。”

蘇儉揚起了小拳頭。

溫良裝作看不到的樣子,果斷轉移了話題:“每個問題都需要具體分析。”

“按照你給的環境, 預設他家境不好,對吧?”

蘇儉點頭。

溫良接著說下去:“站在我的角度, 我認為他設想的可能性應該分階段與方向。”

“在沒有穩定的解決自己與家庭的生存問題之前, 他需要考慮的是如何透過自己學到的知識最大限度的獲取經濟利益;

同時, 在條件許可的情況下,給高中母校做點力所能及的貢獻, 比如嘗試建立可行的、穩定的考高分學習綱要之類的體系。”

“如果個人發展非常好,比如像我這樣輕易就取得了商業上的成功,那麼可以做多一點, 給家鄉‘種樹’。”

“有句話我很喜歡,我們接受高等教育的終點不是為了擺脫貧困的家鄉,而是幫家鄉擺脫貧困。”

蘇儉不由豎起大拇指,連連點著小腦袋:“優秀。”

…………

…………

將蘇儉送上酒店的車,溫良走去了行政辦公樓。

這次沒去校長辦公室。

而是被校助李正引到了一個會議室。

校方領導全在。

溫良也不磨蹭, 在對應位置坐下。

彭新一最先開口:“溫良同學的發言讓我們振聾發聵, 可惜今天這個場合不適合, 淺了點。”

旁邊的張振剛接過話頭:“是啊, 溫同學的觀點很獨到,接受高等教育的學生要想嘗試什麼樣的可能性, 我們這些學校的管理者也要想怎麼才能不辜負國家和人們的期待。”

【鑑於大環境如此,本站可能隨時關閉,請大家儘快移步至永久運營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

又說:“這方面也是我們沒能完全通氣, 對溫同學的介紹有失偏頗。”

這種場合,也是免不了一些場面話。

溫良當然無所謂那些大家其實心知肚明的安排。

發言主題方向雖然有默契,但話是從他嘴巴裡說出來的, 也是他的一些真實觀點。

現在其實是皆大歡喜。

溫良輕鬆的應付著:“勉強拋磚引玉, 我對人文社科方面知之甚少, 希望能慢慢被完善。”

然後, 居中的王迎軍開口一錘定音:“教育無小事,溫同學提出來的觀點我們會好好研究。”

溫良應了聲。

王迎軍對溫良的看法其實有點複雜。

初次見面是溫良主動找上門來, 丟擲了博浪1000萬股。

嚴格來說不算求援, 而是借勢。

王迎軍對此無可無不可,身為華工在校學生,碰到事情懂得利用身份優勢,這已經是能力俱佳了。

那次王迎軍看到了溫良在商業事務上的手腕和遊刃有餘。

所以對網上傳聞溫良身價過百億,網際網路新貴巨頭等等名頭,王迎軍一點不意外。

無非會意外發展怎麼這麼快。

而今天, 王迎軍看到了溫良的另一面。

請溫良上臺發言是她首肯, 有利用的想法存在, 而實際情況卻遠遠超出了她的想象。

在王迎軍看來, 溫良也是借這個機會, 在事實上給她留下了一個非常尖銳的問題:

重點大學到底意味著什麼?

王迎軍心中念頭百轉。

‘滿身銅臭?’

‘是志存高遠吧!’

‘他只是選了一條他認為更有效更便捷的道路而已,商業事務不過是他的一種工具。’

王迎軍有計較,於是直截了當的表明態度,接下了溫良拋出來的這個尖銳問題。

身為華工的校長,博士,科學家,王迎軍也理應思考這個看起來簡單實際很複雜的問題。

…………

探討之前在畢業典禮上的粗淺發言,並不是溫良來到這裡的原因。

只能算是一個小話題。

所以在這個話題告一段落後,溫良主動丟擲了正事:“各位領導,關於部分具體事務,我希望知道更詳細的安排。”

李正從旁接過話頭:“溫同學說的是關於曹院士領銜的積體電路設計實驗室吧。”

“是的,不過不僅是這方面。”溫良點頭。

李正簡單介紹了經過:“曹院士力薦學校針對性成立積體電路設計實驗室,經過校黨委的討論,前幾天已經落實了這件事情;

積體電路是我國發展的薄弱環節,我校在這方面的積累不算深厚,博浪在這個過程中起到的作用我們也很清楚;

積體電路設計實驗室的成立與發展杜書記和王校長都非常關注,學校也會投入資源;

除了具體研究方面,溫同學還希望知道哪些安排?”

溫良直言不諱:“我希望知道的是,這個實驗室還需要哪些方面的支援才可以有更高的效率和更好的研究環境。”

彭新一也是很直接的告知:“學研方面的資源,學校可以牽頭出力。”

“我們知道博浪有意在基礎研究領域發力,也一直在推動實驗室完成實驗級自研體系再透過商業化策略轉成商業成果,溫同學應該是對轉化的進度有點擔憂?”

溫良笑著搖頭:“進度上我不太擔憂,完全重新開始的自研體系建設沒那麼容易,但是我也不希望因為一些不必要的因素延緩實驗研發進度。”

……

又說了幾句,溫良對情況有了更具體的瞭解。

華工方面給博浪的優待是非常非常高的。

雖然溫良認為華工的光輝與任何商業成果都無關,但溫良本人的存在,偏偏確確實實從更廣泛層面給華工增光了。

王迎軍他們這些校方領導也很清楚,學研成果不落地就是一場空,最終還是需要透過市場化策略去落實。

以溫良在商業領域取得的成就,他們理所當然的認為溫良比任何人都合適合作。

無它,博浪的成功就擺在那裡。

起碼在網際網路這個行業,博浪已經成為了一座新的高地,誰也無法忽略。

至於博浪在基礎研究層面的投入。

外人不知道,在座眾人還是很清楚的。

他們起初都覺得只是溫良配合他的小夥伴們年輕、天真而又浪漫的想法。

自研作業系統、自研處理晶片這兩樣有一樣就足夠天真浪漫了。

不是做不出來。

而是沒有場景。

按市場化角度來說,是沒有生態。

沒有生態就無法迭代得更優秀,沒有生態就無法進入市場,無法進入市場就沒有錢持續投入。

然而後來他們清楚,這是溫良的主意。

博浪全力支持,先後投入了一些必要的實驗經費。

於是,華工也給了博浪一些照顧,實驗室的人力成本由華工悄無聲息的承擔了。

學研資源的協調,自然也是在華工各方出面中有序推進。

這要是放在博浪,成本怕是早就高到了天上去。

……

瞭解到了華工的態度後,溫良也不再囉嗦,直接說道:“非常感謝各位領導對學生的關注,也感謝學校對博浪的發展給出的大力支持,尤其是在積體電路設計這方面。”

說到這裡,溫良看向眾人:“博浪能做的很少,我代表博浪向學校積體電路設計實驗室無償捐贈6000萬現金,向張教授實驗室無償捐贈3000萬現金。”

這9000萬現金不屬於博浪本就需要承擔的必要實驗經費,完全無償無條件。

那些有償的部分早就形成了合作框架。

這也是實驗室將專利獨家無償共享給博浪的合同條款依據。

搶在彭新一要開口之前,溫良又加了一句:“博浪希望設立‘科學夢想獎學金’,用於獎勵理學院、材料學院、計院、軟院四個學院下轄所有專業在自然科學方向做出有益嘗試的本科生和研究生;

一期捐贈金額3000萬,從今年秋季學年開始分兩年執行完成。”

總計一次捐出1.2億,是溫良權衡後,對華工給博浪超高優待的一種回饋。

彭新一:“……”

王迎軍:“……”

她算是有點體會到了溫良的‘尖銳’了。

那9000萬還好說。

投桃報李嘛。

華工對博浪在基礎研究領域的發展這麼支援,博浪就投桃報李捐錢。

而這個3000萬獎學金就是溫良對拋出來的觀點最實打實的支援了。

想著這些,王迎軍心裡也有了決定:‘既然如此,就共同努力。’

這些決定倒是不必說出來。

……

捐贈的囉嗦細節不需要溫良操心。

甚至都不需要博浪的法務部操心。

華工法學院也還算拿得出手,事情自然是很快落定。

溫良再次婉拒了華工方面提出的小規模捐贈儀式,代表博浪籤了字就離開校園。

不過華工不打算‘放過’溫良。

-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