午後,雨勢又起。

溫良開著法拉利行駛在路上,引擎的轟鳴聲漸漸被雨聲蓋住。

李澤他們幾個也驅車離開了學校。

雖然陳嘉欣早早在行政部下掛了個司機班,但今天這種場合,李澤他們還是自己開車。

本來溫良只是想在飯後聽張鬱林吹噓一波。

沒想到一口氣聊了這麼多。

那些看起來需要大量時間的事情已經開始進入了正軌。

秦正給了時間點,預計3個月後從RISC-V到自研,跟RISC-V從零到初步成型的時間差不多,再之後大概需要一年到一年半左右的時間才能出成品。

張鬱林也給了大概時間點,預計從LFS專案這個1到2只需要兩個月,再從2到0到1到2總計需要的時間大概是半年左右。

因為現在從1到2這兩個月的研究不會浪費,能用於之後的新系統核心如何嵌入手機端。

也就是說最早年底可以正式落地第一版完全自主的商業化手機系統。

法拉利慢悠悠行駛在雨中,雨刷器自動刮著車前窗,聽著拍打在車體的雨聲,溫良心情相當舒暢:“真的沒有比現在更好的時代了!”

“也真的沒有比把基礎研究放到一所高校更好的選擇了!”

“老張跟小秦也真給力!”

“有了切入點,慢慢掙扎,不急不急。”

“……”

溫良自言自語了一小會。

心情愈發愉悅。

雖然現在的進展真正要落地,需要相當多具體的細節規劃與完善,但總算是看到了一點希望。

張鬱林和秦正都沒讓溫良失望。

而且現在重複造輪子,不僅站在了巨人肩膀上,還站在了時代浪頭上。

早在元旦當天,溫良規劃的公司新業務綜合起來其實就是智能手機。

從消費電子這個層面進一步介入移動網際網路,上桌吃肉的同時,在這個很容易被使用者感知的領域作出貢獻。

以溫良前世的經歷來說,也的確沒有比現在更好的時代了。

先說溫良交給秦正去參與的高階晶片設計方向。

在2010年甚至更早之前,菊廠也有過自研的想法,只是海思K3平臺發展成了現在還沒出來的K3V2,而K3V2基於ARM授權。

K3V2的後續麒麟系列同樣如此。

在預感到國內智能手機市場風起雲湧,菊廠出於商業層面的考慮,放棄類似蘋果的自主生態研發道路,是很正常的選擇。

還是那句老生常談的話,任何一家發展起來的公司都無法避免要考慮商業化可行性。

這也是溫良一定要將這些基礎研究專案放到學校實驗室研究的原因, 就是從研究上先隔離商業化可行性考量。

後續如何落地商業化,溫良是有能力去佈局鋪開攤子的。

菊廠現在的選擇是因為無法看到未來的具體發展。

站在溫良的角度, 2012年仍然是個能用非常小的代價, 去做自主可控晶片並完成商業化生態的時間點。

因為4G標準剛出, 4G牌照還沒來。

國內智能手機市場需求真正爆炸始於2015年,4G大面積商業化。

再說交給張鬱林去參與的手機系統研發方向。

2012年這個時代很有意思。

iOS閉源不說。

微軟、諾基亞仍在掙扎;

安卓確實還稀爛, 真正意義上不卡好用的版本是安卓4.4,而安卓4.4釋出於2013年11月。

據溫良前世看到的一些訊息,雷軍談論說小米最早選擇做安卓UI, 是出於作業系統很複雜,於是找一套開源系統,在開源系統的基礎上幹。

事實上,開發一款能用的作業系統確實複雜,但最複雜的是如何建設生態。

換句話說, 可以認為雷軍初創小米同樣因為基於商業化可行性考慮, 所以選擇了又開源又有生態的安卓進行二次開發搞MIUI。

菊廠的手機業務和小米做手機, 基本代表了國產手機的兩個方向。

不同點在:

隨著時間的推移, 菊廠基於ARM授權做出來的麒麟系列晶片很不錯;

又因為不友好的大環境基於AOSP(安卓開源專案)深度開發了鴻蒙系統;

只是,在2022年的時間點仍沒能形成相對完善的商業生態, 而那距離2012年過去了十年。

至於小米,廣泛認為忘了初心。

相同點在:

2012年乃至更早一些, 兩家公司出於商業化可行性考慮,都部分或者全部放棄了更燒錢更難落地的自主自研道路。

然而!

從2022年的時間往回看, 以菊廠為例, 他們現在以及更早放棄的選擇, 終究還是需要花更大的代價去補上。

所以,溫良有智能手機專案的規劃後,便十分堅定自主自研這條路。

反正無論怎樣的發展,我國崛起必然會迎來西方的全面制裁, 總歸要在基礎研究領域補課, 只有掌握在自己手上的東西才是真的屬於自己的。

爹有娘有都不如自己有。

而且,博浪的網際網路業務逐漸發展成型,營收越來越多,把錢燒哪裡不是燒!

【穩定運行多年的小說app,媲美老版追書神器,老書蟲都在用的換源App,huanyuanapp.org】

做點有意思的事情, 不酷嗎?

…………

回到公司,溫良開始著手起草《智慧遊戲手機業務規劃綱要草案》。

根據網上公開資料,配合相關想法梳理著內容,溫良心中念頭閃動:“看來,燒錢對博浪來說是相對的。”

“像晶片設計這個部分,常規情況下的人工成本節約了不少。”

溫良留意到公開資料裡晶片設計上的門道。

常規情況下,最小規模的前端設計需要系統級、微架構級、效能級一共3個架構師,需要5個邏輯晶片設計工程師,最低最低配5個設計驗證工程師,正常是1設計配2驗證;

後端工作還需要:可測性設計工程師、物理實現工程師等。

甚至還需要有:編譯器軟體工程師、晶片演算法工程師。

雖然編譯器軟體工程師和晶片演算法工程師以現在的環境還不需要,雖然後端工作可以外包給晶片設計服務公司;

但光是最小規模的前端設計工程師的13人團隊,在2012年一年人工成本大概是:150×3+50×5+60×5=1000萬。

溫良默算半秒,眨了眨眼睛:“把基礎放在學校,變相省了一千萬一年?”

“小秦牛啊,居然能跟曹院士他們一拍即合,我找找……哦豁,實驗室前端設計的人員配備是9+20+40?”

“這這這這……實際人工成本一年4750萬?還沒另算曹院士這種級別的市場成本?”

“而且,後端工作所需的工程師也能在華工或者友校找到?”

“牛!”

嘀嘀咕咕的,溫良感嘆起來:“我們這學生身份實在是太香了啊!”

別的不說,起碼在2012年,因為這項安排就給博浪相應節約了4750萬的人工成本支出。

很快溫良就有了計較:“白嫖無法持久,6月底得做點安排。”

總之,按照這種形式,對博浪來說設計流片出一款晶片,真正需要燒錢的部分是:

1、某些無法繞開且無法自研的專利授權,比如WiFi之類的,林林總總得幾百萬起步。

2、eda軟體許可費,大幾百萬一年起步,不排除華工本來就有許可這一茬,理學院畢竟含光電部分。

3、流片,包括掩膜版、流片工藝,以現在的工藝製程,還比較友好,千把萬就夠了,不過是單次費用。

將這部分梳理清晰後,溫良也佩服起自己居然能把學生身份利用到這個地步。

“不能看表面上華工什麼都沒做,這不聲不響的對我們是真照顧啊!”

……

正梳理著規劃綱要草案,郵箱進來了一封郵件,來自張鬱林。

溫良翻看完,不由失笑:“老張他們回校感覺是出閘了一樣,這激情太充足了,能力也強得很!”

這封郵件是張鬱林之前提到的關於系統開發方向相關資料整理。

簡明扼要的闡述了他們實驗室的規劃,更詳細的時間週期安排與可能需要的研發經費支援。

跟張鬱林之前申請資金開發應用商店不一樣。

那次是找的校友,支付開發報酬。

這次需要的研發經費支援與開發報酬關系不大,主要是可能會涉及到某些通用專利授權。

顯然,實驗室沒有多少開發報酬,也包含有華工方面牽頭給博浪的一些照顧。

溫良琢磨了下:“按照資料彙總,今年底系統會相對成熟,或許可以先推出一款遊戲手機試試水,不用等明後年的自研晶片?”

想了想,溫良對規劃草案做出了一些調整。

……

提到這個遊戲手機,還真是溫良中午在飯桌上臨時梳理想法做出的決定。

依據是,溫良本就知道手遊業務未來將呈大規模井噴,也先一步讓公司發展了手遊業務。

按照前世知道的一些市場報告表明,較大比例的智能手機需求是為了玩遊戲。

比如在2020年代,手機發佈會上一定不會缺少的一個宣傳環節就是:遊戲體驗!

據此,溫良認為從遊戲體驗出發,跟手遊業務有機結合,大機率能碰撞出更有意思的火花。

現在可以明顯看出來,元旦當天溫良有意用宏大敘事背景模式開的務虛會,真可以說一句目光長遠。

這不僅僅是知道發展情況,更是對公司的發展狀況很有把控。

過去三個多月的發展,博浪已經是改頭換面,已不再是之前的小公司。

小橙書從公眾社交平臺進入了通訊社交市場。

至於自營營收,以小橙書現有使用者規模,很輕鬆就能達到5000萬/月。

手遊業務也很蓬勃,除休閒手遊大廳外,已經運營有三款當紅手遊,並且還入股了一個手遊公司。

正式運營手遊業務才個把月,流水就已經是譁啦啦響了!

另外,博浪現在面臨的局面也就看起來複雜。

實際眼下公司網際網路業務的實際經濟利益與通訊社交還沒關聯起來。

畢竟這是溫良有意把控著博浪在方方面面主動出擊,逼得鵝廠方面全線反撲,然後轉移核心競爭矛盾直接導致的局面。

現在社交領域的局面很簡單,微信和小橙書誰也別想奈何誰,甚至短時間內都做不到讓局勢清晰……

綜合現在已經開始起草的遊戲手機業務規劃,一句話:

溫良掌舵的博浪,在鋪攤子方面,比外界實際能感知到的要多得多!

花了點時間形成初步草案後,溫良端起茶杯喝了兩口水,悠然出神。

-

求月票

章節目錄

推薦閱讀
相鄰推薦